三国演义孙策经典事例(三国演义故事之三十二)

三国演义孙策经典事例(三国演义故事之三十二)(1)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蒲公英爷爷,前面咱们讲了三十多期的三国演义故事,一会儿讲刘备,一会儿讲曹操,这会儿就有小朋友问了:“什么时候才能讲孙权呢?”哎,我说你先别着急,这一期故事我们还讲不到孙权,我们先来讲一讲孙权的哥哥孙策。

前面在第十一、十二两期的故事里,咱们讲过孙权的爸爸孙坚,他出场早谢幕也早,最终死在讨伐刘表的征途中。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引军回到了长沙,虽然在表面上他只字不提为父报仇之事,但实际上却在韬光养晦,准备伺机报仇雪恨。

后来孙策见袁术兵多粮足势力很大,于是他就把家人都迁到曲阿,托付给自己娘舅曲阿太守吴璟照应,他带着父亲以前的老部下去投靠了袁术。

见到英俊倜傥的孙策前来投奔,这可把袁术给高兴的呀,逢人就说:“我要是有孙策这样的儿子,这辈子就值了,死了也没遗憾。”袁术给孙策封了个校尉的军衔,孙策带兵打了两次仗,皆得胜而回。

这天晚上孙策酒后在庭院里漫步,抬头看到当空的一轮明月,他不由地想起了父亲孙坚,悲从心头起,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忽闻不远处有人大笑曰:“伯符何故如此悲伤?尊父在世时曾多次用我,你心中有事不来问我,独自一人在此哭泣,却是为何?”孙策视之,此人姓朱名治,字君理,丹阳故鄣人,当年曾在父手下做过官。

在前面第十二期的故事里我们曾经介绍过,孙策字伯符,这位朱治是他爸爸的老部下,是孙策的长辈,所以他就称呼孙策的字伯符。孙策见到他便收住眼泪,叹口气说道:“想起父亲生前是那样的英雄,而我如今却沦落到寄人篱下,恨自己不能完成父亲的大业,故而痛哭也!”

朱治听了孙策的话,略微沉思了一下,然后问孙策:“你难道就不想脱离袁术,真的要在他的手下混一辈子吗?”孙策说:“我倒是想自己创业,可是没有本钱呀!”这时门外突然闪进一个人来,他开口说道:“我虽不才,愿助伯符一臂之力。”孙策视其人,乃袁术之谋士,汝南细阳人,姓吕名范,字子衡。孙策大喜,邀吕范入座,三人共同商讨大事。

第二天,孙策去见袁术,哭拜曰:“我的娘舅吴景与扬州刺使刘繇结了怨,刘繇兵犯曲阿,我的母亲及家人皆在曲阿,我怕他们受害,想跟明公借兵数千去救我的家人。”袁术问:“即使我肯借兵与你,可你怎能保证你不会诓我呢?”孙策曰:“我把父亲生前留下的玉玺作为抵押,可否?”袁术一听喜出望外,这传国玉玺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待孙策把玉玺呈现在他面前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袁术把玉玺捧在手中左右端详了一阵,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袁术对孙策说:“不是我贪图你的玉玺,只是借兵要有个抵押之物。这样吧,我借给你精兵五千、良马五百匹,等你办完了事回来,再用兵马赎回玉玺。你的职位卑微,难掌大权,现在我封你为殄寇将军,即可领兵前行。”孙策闻之,跪地拜谢了袁术。

次日,孙策和朱治、吕范,还有当年父亲手下的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一起领兵向曲阿进发。当他们走到历阳的时候,看见迎面来了一支队伍,当先一人生得容貌秀丽,身着白衣白甲,头顶银盔,胯下骑一匹白马,好一员风流倜傥的少年将军。

那人见了孙策翻身下马,来到近前躬身施礼。孙策定睛一看认得此人,他姓周名瑜,字公谨,庐江舒城人。当年孙坚会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曾将家人移居舒城,孙策在那里结识了周瑜,二人结为异姓兄弟,周瑜比孙策大两个月,周瑜为兄孙策为弟。今闻孙策兵发曲阿,周瑜率军前来助力。孙策大喜,曰:“吾得公谨相助,定能成就大事!”周瑜说:“欲成大事,还需江东二张相助。”孙策问曰:“江东二张乃何人也?”周瑜说:“彭城张昭,字子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为避乱世而隐居山林,何不请他们出山共图大业?”孙策闻之大喜,赶紧派人带着聘礼去请二位高人,可是派去的人都灰头土脸地回来了,于是孙策就亲自登门拜访,对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二人终于被他的一片真情所打动,答应出山辅佐他。

小朋友们,本期故事就讲到这里,你们要想听后面的故事,就等蒲公英爷爷下期再来讲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