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肾被掏空了(感觉身体被掏空)

今年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今年的主题是“人人关注肾脏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目前,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数超过一亿,慢性肾脏病呈现出典型“三高”“三低”特点,即发病率高、伴发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低、防治率低、伴发心血管病的知晓率低更为严峻的是,如果不能尽早发现、及时防治,慢性肾脏病将逐步发展为尿毒症,必须依赖费用高昂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才能得以长期生存,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学科主任喻晓东做客《健康桂林》,她将在本期为我们讲解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大家知识强肾,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感觉肾被掏空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感觉肾被掏空了(感觉身体被掏空)

感觉肾被掏空了

今年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今年的主题是“人人关注肾脏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目前,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数超过一亿,慢性肾脏病呈现出典型“三高”“三低”特点,即发病率高、伴发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低、防治率低、伴发心血管病的知晓率低。更为严峻的是,如果不能尽早发现、及时防治,慢性肾脏病将逐步发展为尿毒症,必须依赖费用高昂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才能得以长期生存,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学科主任喻晓东做客《健康桂林》,她将在本期为我们讲解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大家知识强肾。

  小小肾脏有多神奇?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每个人都有一对形似蚕豆的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前面盖有腹膜,后面有强壮的腰部肌肉。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每个肾脏重量为100~140克,女性略轻,大小相当于本人握起的拳头大小。

  我们的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一个肾也足够维持一个人的肾脏排泄和分泌功能。身体有两个肾脏,增加了储备和安全,相当于身体有了双重的保险。总的来说,健康时两个肾脏可发挥百分之百的作用;由于受伤或疾病只剩下一个肾脏的时候,可代偿维持生命。

  喻晓东介绍,肾脏像一部强大的超自动化机器,在我们的身体中主要承担了三个功能。

  第一个就是“净化机”功能。数以百万计的肾小球在肾脏表面组成了过滤网,当血液流经肾脏时,除细胞和大分子蛋白外的大部分血浆成分通过肾小球(过滤网)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在流经不同节段肾小管的过程中通过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最终形成终尿,汇人肾盂,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的,还有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废物,包括以尿素氮、肌酐、尿酸等为代表的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

  肾脏是个天然的“筛子”,在正常情况下,肾脏不停地过滤血液,把有用的东西留在血液中,代谢的废物排到尿中。在肾脏,原尿中的水和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在流经不同节段肾小管时,以不同的比例被重吸收。肾脏就是通过肾小球的过滤及肾小管的重吸收、浓缩与稀释达到净化血液、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此外,肾脏还是一个“生产工厂”,发挥着内分泌功能,例如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来调节血压;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造血;活化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调节钙磷代谢。另外,肾脏是许多内分泌激素降解的场所,如胰岛素、胃肠激素等,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降解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肾脏是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可影响及调节肾脏功能。

  由此可见,肾脏就是以过滤、回收、排泄、制造激素的形式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生命的质量。

  警惕!每10人中就有一位肾病患者

  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0.8%,每10人中就有1人患肾脏病,并有年轻化趋势。根据2011年全国专业资料统计报告显示,其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

  目前广泛应用的慢性肾脏病定义是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提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或出现肾脏损伤的标志持续超过3个月,其中肾脏损伤的标志包括:肾脏有病理改变,或血尿、蛋白尿、血肌酐等水平的升高,或影像学检查有肾脏形态、大小的变化等。

  慢性肾脏病的特点是呈进展性的,但在早期甚或中期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肾脏病,或知道自己肾脏有问题,因没什么症状拒绝遵医嘱就医,等有明显症状再来就诊,可能已进入尿毒症,必须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才能得以长期生存。

  鉴此,自2006年起,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倡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必须警惕的是,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慢性病可能引起肾脏病,而肾脏损害又可以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等全身多系统疾病。在血压长期偏高或血糖长期偏高,血脂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肾脏的血管发生硬化、狭窄甚至堵塞,不能过滤血液,也就是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那么肾脏排出体内毒素减少,毒素在体内不断堆积,肾脏功能逐渐衰竭,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肾脏病早期就出现高血压,后期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律失常、加速动脉硬化及血管钙化。

  此外,平时应用的很多药物都能引起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如索米痛、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消炎药,长期大剂量应用,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头孢噻吩、阿昔洛韦、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或抗病毒类药物,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抗胃酸药物,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长期应用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蛇毒、生鱼胆、蜂毒等动物类,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肾脏损害。

  老年人发生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喻晓东解释,在35—40岁以后,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GFR)每年下降约1mL/min/1.73m2,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疾病也在增多,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等,造成一定的肾损伤;而且老年人用药种类多、复杂,也可能对肾脏造成伤害。  

  此外,以下人群会增加得尿毒症的危险,如家族中有肾脏疾病患者的人(如多囊肾)、做过泌尿系统手术的人、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的人、肾结石,体外碎石的人、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人(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长期熬夜、喝碳酸饮料的人。

  由此可见,肾脏受到损害的机会是多方面的,病因复杂,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进行的。专家提示,广大读者甚至包括非肾内科的医务工作者,对肾脏疾病的认识依然很匮乏,许多慢性病患者可能潜在性地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伤,但由于肾脏代偿功能很强,患者在早期觉察不到自己已患有肾病,一旦发病,即肾功能丧失超过50%,往往已为时过晚,失去早期干预机会,已经从可逆性转为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出现肾衰竭等悲剧,这样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肾脏进行保护和检查,最忌讳病急乱投医、到处找偏方、相信各种神药,或是漠不关心、数年不复查。

  积极预防,远离肾病

  当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说明肾脏这台“机器”的功能出现了故障。

  肾不好,首先在尿液上有所体现,当尿像啤酒泡沫一样,且经久不散,有可能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当尿颜色出现变化,尿色像浓茶或洗肉水时,就是血尿的信号;正常人一般一天排出1500~2500毫升尿,起夜0~1次,尿量过多或过少,起夜次数增多都是异常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眼睑、面部等部位出现浮肿是肾脏疾病写在脸上的预警信号,继而会发展到肢体、躯干等部位。肾功能衰竭时,废物在皮肤沉积,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瘙痒。

  当多余体液积压在肺部或贫血,都会导致气短,同时缺乏力量且感受非常疲惫,有可能是肾脏疾病引起。

  高血压是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但患者往往会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当出现高血压时,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排除肾脏疾病的可能。

  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肾脏疾病,我们首先要管住嘴,迈开腿。少吃盐,过量的盐会使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过高,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脏功能;多喝水,每天喝充分的水能促进排尿,这不仅能排除身体内的代谢废物,避免肾脏结石,还对尿道有冲刷自净作用,但不要养成憋尿的习惯,俗话说“流水不腐”,憋尿时细菌大量繁殖,易引起尿路感染,甚至影响肾脏功能;不要用饮料代替喝水,应该饮用干净的水,饮料的高热量、添加剂、咖啡因都对肾脏不利;另外避免熬夜,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也会减少患慢性肾病的概率。

  在使用消炎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疾病时,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乱用药或不合理用药,也不要乱使用江湖游医或来历不明的非正规机构所开出来的中草药物。

  喻晓东提示,不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病史的人群,都应该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体检。肾脏常见的检查有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肾功能、B超等,其中尿常规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筛查手段,而且价格便宜,大多数肾脏疾病都可以从尿常规检查发现出来,而具体结果判断则以专业医生意见为准。

  专家提醒,肾脏病发病率高,症状不明显,一旦进入尿毒症,危害非常大,所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早防早治最重要。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及药物等是尿毒症的危险因素,需警惕;若出现尿液异常、水肿、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