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诊断顺序口诀(健康术语-二纲六变)

张景岳在辨证论治中,把阴阳称为“二纲”,表里、虚实、寒热称为“六变”,明确提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认为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二纲”,“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张氏之所谓“二纲”、“六变”,至今仍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而以“八纲”著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健康诊断顺序口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健康诊断顺序口诀(健康术语-二纲六变)

健康诊断顺序口诀

解读

张景岳在辨证论治中,把阴阳称为“二纲”,表里、虚实、寒热称为“六变”,明确提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认为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二纲”,“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张氏之所谓“二纲”、“六变”,至今仍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而以“八纲”著称。

应用领域

二纲六变的中医应用——八纲辨证八纲为辨证方法的总纲,临床上无论运用脏腑、经络任何一种辨证方法,都必须以八纲进行分析,才能作出具体的判断。各种疾病的表现虽然错综复杂,但基本都可以用八纲以辨识之,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的部位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1、表证指六淫之邪从肌表、口鼻侵袭人体,病变反映在身体浅层,以发热、恶寒、脉浮、苔薄白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说:“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火燥,气有不正,皆是也。”表证常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往往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2、里证病变部位在身体深层,即在脏腑(气血、骨髓)受病而反映出来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说:“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的,概括地说,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里证多具有病程长、起病缓慢的特点)。多见于外感病的中期、后期或内伤病。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所致;三是情态所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3、寒证感受寒邪,致使阴气偏盛,或人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机能活动衰退的证候。临床多具有冷、凉、稀的特点。寒证多因外感寒邪,或寒邪直中脏腑,或素体阳气亏虚,或久病之后,阳气受损而成。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4、热证感受热邪,致使阳气偏盛,或人体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所表现的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临床多具有温、热、稠的特点。热证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极,郁而化热;或因饮食不节,蓄积为热;或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所致。热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5、虚证指机体正气不足,即阴、阳、气、血、精、津和经络、脏腑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所表现的一系列衰弱和不足的证候。形成虚证的原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个方面,但以后天失调为主。如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七情所伤,劳倦太过,内伤脏腑气血;年老体弱,房事太过,损伤肾脏真元之气;久病失治、误治,损伤人体正气等,均可形成虚证。6、实证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体内。正气未衰,邪正斗争激烈所表现出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形成实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另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气滞等病理产物,停滞于体内,以及食积、虫积等,均可形成邪气盛的实证。7、阴证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里证、虚证、寒证均属阴证的范围,不同的疾病,所表现的阴性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8、阳证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表证、热证、实证均属阳证的范围。不同的疾病,所表现的阳性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曹洪欣、刘保延总主编;李剑、曾召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2.中国医史文献学科基本术语研究组编.《中国医史文献学科基本术语》: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年3.张家锡.《中医诊断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4月4.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