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人和银川人(你知道你祖籍是哪儿的吗)
民间很多地方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句话也间接的告诉了相当一部分固原人的祖先,是明代那场旷世大移民而来!
元末自然灾害常年战争使得全国很多地方人口凋敝,土地荒芜。山西晋南四周都是破坏较少,人口较多。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固原作为重要的地理军事位置,移往固原的移民主要以军屯军户为主,后因战乱灾荒又有其他州府的移民流入六盘山东西各地定居。
明代移民主要来自山西的太原、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六百多年来落户于六盘山东西两侧的移民,生生不息、瓜瓞绵绵。那这些移民都存在于固原什么地方哪?
原州区
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固原县城内的张、李、王、韩、田、白、杨、陈等姓氏,是明初因屯边迁入的;南郊羊坊村的陈氏、开城镇五里村的李氏、张易镇宋家洼的宋氏、河川乡康家庄的康氏、头营镇的杜氏、黄铎堡的王氏、韩氏等均由屯边迁入。
固原古城墙
西吉县
据家谱记载,西吉县马建乡王家大湾、田坪乡碱滩和平峰镇王垴等村的王氏,均源于洪洞县王家滩;马建乡刘家沟、田坪乡路家沟和苏堡乡东岔的刘氏,由甘肃通渭、会宁迁入,其祖籍地为山西平阳府;新营、田坪、白城、三合和平峰等乡镇的康氏,其祖籍地为洪洞县苗儿村,偏城乡大马庄的马氏,祖籍为山西汾州。
西吉震湖
隆德县
源于平阳府洪洞等县,后来陆续落户于隆德县的有:陈靳乡的陈氏、靳氏,高阳村的高氏、杨氏;城关镇吴山村的吴氏,金山村的金氏,董山村的董氏;沙塘镇李盘家的张氏、李氏,马家河的马氏;神林乡阎家庄的阎氏;联财镇周家嘴的周氏;温堡镇建国村的杜氏;崇安乡大漫坡的万氏;杨沟乡杨沟村的杨氏、孟氏;奠安乡梁堡村的梁氏等。
隆德民居
彭阳县
迁入彭阳县的山西移民后裔有古城镇刘高庄的刘氏、高氏;白阳镇双磨村的赵氏;城阳乡刘和村的刘氏、柳氏,白岔村的黄氏;冯庄乡冯庄村的冯氏;王洼镇的王氏;孟塬乡山沟庄的杨氏、孟氏;草庙乡刘湾村的刘氏;红河乡红河村的韩氏、魏氏等。彭阳县的山西移民多由甘肃镇原、静宁等县辗转迁入。
山西大移民给中国早就非常深远的影响,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爱吃面食、酿酒酿醋、剪纸刺绣都有移民的部分影响。还有影响至今的地名,山西移民来到地方,占地为家,有了地就张罗着盖房造屋,建立村落,有的依据地形建造,叫某坡、某坑、某河口、某湾;有的依据自己的姓氏,叫某村、某庄,还有不少地方以“屯”、“营”取名的村庄很多。如:羊坊以及张营、李营、孟营等。这些屯和营的来历大都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实行军屯田、民屯田、商屯田所致。
现在固原人除了明初大移民之外,还有诸如其他民族内附,国家政策而迁来,还有因战争灾害而迁来的,列如固原当地的回族。如元朝驻固原一带的蒙古军队中,有相当多的人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宁夏回族的族源之一。明朝初年,不断有大批回回人以归附土达的身份被安插到固原各州县,形成了许多回族聚居点。清末,清廷迁徙金积堡的一万余陕西回族至化平县,这是现在泾源县人民多为陕西口音的原因。
1920年海原大地震,寰宇震动,整个西北哀鸿遍野,由于政府救灾不力,百姓只能自救。固原作为当时的大县,虽然受灾严重,但也成为很多灾民寻找“活路”的地方,这期间,很多周边县乡的灾民携家带口,逃荒而来,由于多来自甘肃等地,习惯的被称为“南来人”或者“南尼人”。改革开放之后,户籍制度逐渐放开,来到固原经商、务工的外来人也越来越多,固原城乡经常能听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相互交流,民族迁徙、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将成为永恒的话题!
资料:《宣统固原州志》、《明初洪洞大移民》、《固原市志》
编辑:木叶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