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

▲2016 年2 月,饶平东山镇。村民拜祭的场景

潮汕是粤东以潮汕方言为主体的一个地域。地少人多,以及潮汕人敢打敢拼的性格,促使许多潮汕人在外地生活、工作。在离潮汕不远的深圳,身边总是会有几个潮汕人,操着相似的口音, 一句 “胶己人”(自己人)里带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及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潮汕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正是由于潮汕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而得以传承。

无论身处外地还是本土,修建宗祠,建学校或是修路,潮汕人总以各种方式回报故土。 来自汕头的著名的摄影师,摄影理论家、评论家蔡焕松,选择用相机来呈现自己的故乡。

蔡先生详实、生动地记录了二十年来潮汕地区的传统节庆习俗,是一种乡土情怀的释放,更是一位摄影师将摄影思考与乡土研究的有机结合。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2)

上面这图是书的一张内页,“潮汕年俗”四个大字上头两只带叶子的柑橘,顶端挂着红色的灯笼,字旁两个尖角的粿,底部的两颗小元宝,这确确实实的潮汕味儿!

儿时奶奶总是在耳旁不厌其烦,唱歌似的念叨“十一灯上棚,十五元宵夜,十六营老爷,百瓶花灯唱汝听”,这是潮汕地 区关于年节的一句俗语。同许多地区一样,过年对潮汕人而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而潮汕繁琐,但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年俗,如这俗语一般,被一代一代的潮汕人传承下来。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3)

▲2016 年2 月,汕头澄海盐鸿镇。一位父亲抱着女儿在祠堂前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4)

▲2008 年2 月,汕头月浦的某户人家

潮汕人崇拜神明,”地主爷、天公、伯公、月娘、观音娘娘、佛祖、门神、妈祖、财神、祖宗.....” 潮汕每户人家里都供奉各路神明,除了例月初一、十五的祭拜之外,年节里的游神赛会(潮汕人称“营老爷”)是最隆重的祭拜方式。不同地区的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多数在元宵节前后举办。潮汕人以游神祭拜的方式祈求新一年的福祉平安。

营老爷 自然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活动,潮汕人用“劳热”一词代替了中文的“热闹”。每逢“劳热”活动,人们都会自发地把村子装饰打扮漂亮,沿路彩缎灯笼高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5)

▲2014年2月,揭阳渔湖,游神队伍经过祠堂门口

在祠堂前搭梁悬柱,构造一个放置神像的“神前”,用饰物装饰得满堂喜庆。神像前面摆放“八仙桌”,村民将五牲、红桃粿等各色祭品盛放于红盘里后整齐供奉于神像前。随后村中预先挑选的壮丁将“老爷”请上神轿。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6)

▲2014 年2 月,潮州磷溪溪口村。几个年轻人抬着神轿走在村道上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7)

▲2014年2月,潮州磷溪镇溪口村。每年正月16是溪口村固定劳热的日子,通过筛选的客人一律长衣礼帽,腰缚红绸,帽插如意,赤脚穿袜,抬着神轿走过全村

营老爷的队伍往往由标旗、仪仗队、醒狮、大锣鼓、潮乐队等作为前导,巡遍乡镇各主要道路一圈。村民们也是跟着游神的队伍拥簇在窄巷里。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8)

▲2017 年2 月,营老爷神轿后休息的乡绅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9)

▲2016年2月,澄海盐灶。游神活动正在激烈进行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0)

▲2017 年1 月,普宁市交丙坛村。参加游神的孩子们骑上了平衡车,后面是改装成坦克模样的电瓶车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1)

▲2008年2月,汕头澄海。舞狮队正在表演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2)

▲手持短木棒的英歌舞表演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3)

▲2014 年2 月,揭阳官硕。每年正月十七、十八日,官硕各乡游灯,参加游灯的千人队伍扎红巾,腰缠红带,身穿紧身裤,打着脚带,手提用竹筛编成的火把,敲锣打鼓,汇集到神堂前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4)

▲2017 年1 月,普宁市交丙坛村。由女孩子们组成的镖旗阵,旁边是表演用的布马

年节祭品 往往要提前好几天准备,同门房的伯娘婶婶们总是聚集在土灶前,祭拜用的红桃粿、红糖发粿(糕)、年糕、鸡鸭鹅肉,各色祭品都从这来。发糕膨胀的越高预示运势越好,长辈们时常打趣“姿娘仔(小女孩)赶紧学,发糕做的好嫁的人家越兴(兴旺)”。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5)

▲2017年1月,潮州磷溪村。凡是米制食品,潮汕人一律成为“粿”。黑红两种“粿”,逢年过节必备,用来祭祖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6)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7)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8)

▲2012 年2 月,潮州彩塘华美乡。临时搭建的棚子摆满了宰杀好的大猪

“人丁兴旺“对于宗族观念深厚,注重传承的潮汕人而言,亦是家族的头等大事。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的成人仪式,意味着受神明庇佑,生活在“花园”内的孩童,已长大成人。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潮汕月浦村会举行特殊的成人礼仪式。这项成人仪式始于明朝盛行至今,在月浦传承了几百年。月浦人将二十三岁的壮男称“丁头”,到了临近的一年,无论“丁头”身在何方,都要回乡饲养一头肥猪用于比赛和祭祀,以此证明自己作为家中“丁头”的勤劳能干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19)

黎明之际,潮剧舞台上的演员都装扮成民间所崇拜的各种神仙,向新成人祝贺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20)

▲在祭拜的年轻人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21)

▲2014 年2 月,潮州田心乡。孩子们在等待观看烟火表演

年青人的注入,使得潮汕的年俗得以传承及创新。而对于更多的潮汕人而言,年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行为,一个节庆,更多是与家乡的连结。各地的游子回到家乡参与年俗活动,身居海外的潮汕子民也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庆祝。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22)

▲回乡祭拜的游子

精致的祭品,纹饰繁缛的潮州剪纸,工艺精湛、玲珑剔透的潮州木雕,无一不体现着潮汕“精”“细”的文化特征。而镜头下嬉闹的孩童,身着礼服参与成人礼的青年,或 是主持活动的年长乡绅,这一个个潮汕人,才是这场年俗的主体。年俗塑造了潮汕人团结,注重传承的性格,也正因为如此,年俗活动才得以流传。

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成长,年俗活动亦越来越简化。从前我提着神儿等待的通宵唱曲,早已无人再唱;挤破脑袋的戏台,鲜有人再唱戏。长辈遵循的传统和习俗,在慢慢的被淡化,蔡焕松镜头里的潮汕年俗,也许若干年后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但将当下具有文化意义的常态记录下来,或许若干年后看这些影像所具有的意义这已不是作者所考虑的问题了。

年俗将潮汕文化渗入生命与血液。无关形式,无关信仰,身处异乡的潮汕人相信自有神明庇佑,或许不是神明的力量,是故乡牵系的安全感。

《 潮 汕 年 俗 》

感受潮汕年味(潮汕的年味依旧浓郁)(23)

书名:潮汕年俗

作者:蔡焕松

编者:雅昌艺术图书

开本:2开

语言:中英对照出版

日期:2017年9月书籍

简介:《潮汕年俗》民俗摄影大书是著名摄影师蔡焕松先生回到家乡潮汕地区拍摄的民俗摄影集,摄影集呈现二十年来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详实、生动地记录了潮汕地区的传统节庆习俗,是艺术家游子对故园的爱意表达,是一种乡土情怀的释放,更是一位摄影师将摄影思考与乡土研究的有机结合。作为潮汕民俗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价文本,也为摄影界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