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出门有什么讲究(腊月三十)

腊月二十八出门有什么讲究(腊月三十)(1)

腊月二十八出门有什么讲究(腊月三十)(2)

新年出门

首先向吉利方向起步

谓之“出行”

或称“出方”

由于这是一年的第一次开门

被赋予了丰厚的意蕴

主要是预兆一年的吉与利

所以人们对此慎之又慎

腊月二十八出门有什么讲究(腊月三十)(3)

“出行”有哪些讲究和习俗?

快来了解一下!

腊月三十日贴对联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家大门口或大门对面的照壁上贴有“开门大发”或“开门大吉”或“出方大利”的大红门帖。一年的第一次开门被称为“开财门”。先要鸣鞭炮,对大门作揖磕头拜门神后才开大门,选择“大利方向”走出第一步。

早在春节前一天的

腊月三十

就要做好出行的各项准备

用红布或红纸缠在约一尺长的木柴两头,叫“撑门柴”(孝感方言“柴”与“财”同音,均读cái),院门、大门、堂屋各两根,分别在两扇门边摆好。如有耳门(堂屋正门旁边的门),每个耳门一根。在大门外做好“出行宝”,或称出行墩、元宝座,是用黄泥巴或沙土制成的形似元宝的泥蜡坛,供出行时两端插蜡烛、中间插香之用,同时象征“出门得宝”。清洗茶盘,备好三牲祭品、香蜡纸炮、黄表、茶酒等物。

出行时间在除夕夜子时

即现代零时

当“定更(ɡēng)香”燃到第四根,即现代零时,就要出门迎接新年,因而有的地方“出行”也称“接年”。

开门之前,所有的门都是掩上的,用撑门柴撑住门。家主人净面、净手、更衣,全家人保持肃静。主人再次在神前点蜡、燃香、升表,敲磬三响,鸣二五短炮,然后把神前三牲祭品、斋饭及香蜡纸炮、净茶净酒一应物品移入茶盘中(无茶盘的用竹筛子),一人拿着一挂千响的长鞭炮,一人拿着点燃的“发宝”(浇过油的火把,以芦苇制成),象征“日子越过越火爆”。主妇前去开门。将堂屋门边的撑门柴移至两边,升表,鸣炮,作揖,开堂屋门,同时说声“开门大发”;再按此程序依次开大门,开院门……

接下来就是

最有仪式感的环节

大门、院门打开后,在出行宝前放好茶盘,摆好拜席儿。在燃烧着的发宝火焰上点燃一对蜡烛,插在出行宝两端,又在蜡烛上点燃五炷香,插入出行宝中间。按历书所说的方向(一般是东南方)祭拜四方神。(“四方神”指福、禄、寿、喜,有的说是喜、贵、福、财。由于喜神代表着四方神,听以又称出行这一仪式为“接喜神”或“迎喜”。)主人向南跪拜,紧接着全家成员依次一跪三叩首,并燃放鞭炮。接着化表,面对前方把净酒、净茶一一倾倒在地面。

一些地方在出行仪式结束后,由当家人从大门外抱回一把事先预备好的干柴,以讨吉利,谓之“发财”或“开门进财”。或者让小孩抱几块劈柴进屋,进门时高喊“柴(财)来了!柴(财)来了!”以此讨个开门彩。最后端着装满祭品的茶盘前往土地庙烧香叩拜,祈求一年顺遂。

清光绪《孝感县志·节序》载:

元日蚤(早)起,男女肃衣冠,焚香楮钱,拜天地家神,卑幼拜尊长,名曰“拜年”。爆竹开门,向吉方拜,名曰“出方”。

出行之俗应是源自

先民的击鼓逐邪

先民相信在一年最后一天击鼓驱鬼逐邪,来年才可以祛病消灾。《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谓“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nuó)。”击鼓“逐除”应是当时的风俗,后来演变成为每年除夕新旧年交替之际敲钟“分岁”的习俗。直至今天,除夕半夜12时家家户户竞相鸣鞭。

旧时的孝感农村,家家户户神龛上都有“磬”,用铜或铁铸成,烧香敬神时都要“敲(kāo)磬”三下,发出三声悠长的钟鸣,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应该是古代击鼓敲钟“逐除”的遗意。后经发展,不再限于除夕,凡烧香敬神都要敲击铜磬,素有“烧香不敲(kāo)磬,上天不应”之说。

当今,农村家家有电视机,除夕守岁不再是苏东坡描述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情景了。

农村出行的时间也不再是鸡叫三遍后,东方欲晓时,而是北京时间24时(零时)。

除夕之夜,孩子们吃着瓜果点心,和大人们一道饶有兴致地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直至迎春接福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真是“爆竹声声、报天地新春到;梅花朵朵、催人间气象新”。老人欣逢盛世,倍觉精神矍铄。

腊月二十八出门有什么讲究(腊月三十)(4)

腊月二十八出门有什么讲究(腊月三十)(5)

古代的诗人写下不少

除夕改年更岁的诗句,如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李世民《守岁》)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骆宾王《于西京守岁》)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李德裕《岭外守岁》)

对此欢乐之夜,孝感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年逾八旬的萧生民先生作七律一首:

《春节》

楼头云彩任飞扬,锦绣笙箫出画廊。

笑口欲开春又至,芳心犹在老何妨。

眼看世界千般好,人与梅花一样香。

对景不忘扬国粹,每逢佳节便情长。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

“撑门柴(cái)”备好了吗?

距离春节还有

1

来源:孝感日报 《孝感(孝南)民俗文化丛书》之三 节令文化

制作:韩书林 盛为华

审核:焦志新

终审:朱霞

出品:孝感日报政务新媒体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