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占比(课占总课时比例10)

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占比(课占总课时比例10)(1)

教育部近日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方案、新课标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按照新版课程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2门国家课程,地方、校本课程各1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共有9522课时。其中,语文总课时量达到20%-22%,占比最高,数学紧随其后,之后是体育、科学,外语位居第六。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也强化了幼小衔接,小学一、二年级的所有课程都将在设计层面更加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将让体育教育逐级下沉,帮助更多儿童建立起运动兴趣,提升运动参与度,这对幼儿体育事业发展无疑是巨大利好。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制订颁布于2001年和2011年。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频:00:0004:51

点击收听音频

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占比(课占总课时比例10)(2)

这次修订着重强调了哪些内容?有怎样的背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根本的背景是双减,去年7月份国家发布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以及校外的培训负担的意见,落实双减既要治理校外的培训机构,同时也需要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在双减的背景下,怎么样去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落实国家五育并举的要求,显得非常关键。修订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就是在双减背景下,来探索怎样构建符合学生成长、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并形成学生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过程体验的这种课程标准和方案。

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占比(课占总课时比例10)(3)

新方案、新课标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有哪些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影响分为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加强学段衔接,比如幼升小、小升初的学段衔接,这对学生整体成长很关键。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园去小学化,如果没做好科学的衔接,幼儿园可能要开展小学的内容,而小学可能就提前进行中学的教育。同样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和初中阶段都存在提前教学问题。初二上完初三的课,全国各地比比皆是,这实际上是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校外培训机构提前教学、超前教学,也制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实际上现在学校内的提前教学、超前教学问题是很严重的,所以说要加强学段衔接。

第二,强调艺术教育,包括美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的课时保障和设计,是体现了对五育并举的重视。之前有的学校可能关注的是所谓的主课,而对那些学生的整体素养教育很重要的课程往往不重视,不按国家的要求去开启,同时也不注重保证质量,还会挤占课时。这次课程的方案和标准中都明确提到了教学要求和课时的要求。关键还在于怎么去落实,这其实我们是最担心的问题。

落实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是否依法执教。我们从现实来看没有切实做到,没有开启、开足、开好相关课程,那原因在什么地方?地方政府没有做到依法保障,对这些资源的投入有些欠缺。第二,是否依法监督学校依法办学。比如说一所学校是否开启课程,是否挤占课时,应该有教育部门监管。教育部门关注的其实还是所谓的学生主课学习成绩,也就是与高考、中考相关的课程学习,这实际上就导致了制定很多的课程标准和方案,最后没落地。比如现在大家已经接受了初二上完初三的课,没有哪个学校是初三还在上初三的课,如果哪个学校这么做,基本上学校老师都会被质疑。

我们要看到这些体育、科学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变化,这个是最重要的,否则离开了依法治教和教育评价体系的支撑和保障,这样的课程方案的落地实际上是不被看好的,这其实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占比(课占总课时比例10)(4)

根据新课标规划,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课程标准(2022)》显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领域正在不断拓宽。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等奠定学生一生身体素质的大项,新课标中的“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田径、球类、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

这个设置有哪些用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实际上对于中小学体育,如果能做到每天开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小时体育锻炼,那么“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就可以达到10%-11%。但一直没有做得到,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没有开启、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开启,需要我们要保证学校的师资、保证学校场地。开足,是开好之后必须要保证课时不能被随意挤占。另外还有对体育的评价体系,是个人评价还是最后是靠体育考试的评价等问题也需要考虑。我们要更加重视的不在于这个方案怎么制定得好,而是究竟在落实过程中怎么执行得好。就是我们现在对体育与健康这么重视、社会舆论还如此关注,就是因为一直没有落实,如果做好了就不需要这个政策调整了。

来源:新闻建外14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