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本经典格林童话(一部风靡世界逾千年的传世奇书)
在古代印度南方的一座城市,有一位婆罗门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在6个月内把“修身处世的统治论”教给了三个王子。这些寓言故事共分五卷,最终结集而成《五卷书》。《五卷书》两千年来被译成近百种语言,流传世界。《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滑稽之夜》《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太平广记》等都受到过《五卷书》的影响。重庆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五卷书》典藏版,是由梵学大家季羡林根据1199年《五卷书》的修饰本译介的唯一中文读本,弥足珍贵。
人的一生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国际关系也包括在里面;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关系。另外,人们之所以要读书,其目的不出两端:一是从书中寻求智慧,寻求真理;二是从书中寻求娱乐。把这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再看《五卷书》,“我认为,它既能给我们以智慧,又能给我们以怡悦。在20世纪是如此,在21世纪依然是如此”(季羡林语)。
从很古的时代起,印度人民就创造了不少的既有栩栩如生的幻想又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神话、寓言和童话。最初,这些寓言和童话大概都是口头创作,长期流传在民间。此外,还有一些专门搜集这样的寓言和童话的书籍,比如《故事海》、《大故事花束》等等,都是很著名的,都是一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喜爱的,也都流传很广,被译成了许多种语言。,其中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却不能不说是《五卷书》。
按照印度传统说法,《五卷书》是《统治论》的一种。它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故事,把统治人民的法术传授给皇太子们,好让他们能够继承衣钵,把人民统治得更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皇帝们就让人把人民大众创造出来的寓言和童话加以改造,加以增删,编纂起来,教给太子们读。《五卷书》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五卷书》产生后,它成为了古印度每一位皇子的必读书,用于教育印度王子们治国安邦之策,被印度皇室当做政治和修身的课本。在国外,通过一个6世纪译成的帕荷里维语的本子,《五卷书》传到了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在1914年,有人曾算过一笔账:《五卷书》共译成了15种印度语言,15种其他亚洲语言、两种非洲语言、22种欧洲语言,而且很多语言还不只是一个译本,像英文、德文、法文都有10种以上的本子。只是从译本的数目上就可以看出《五卷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那么,这部书为何会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呢?
《五卷书》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散文和诗歌。说故事的任务由散文担负,而诗歌基本上又是分插在散文里面的。因此,这既是一部寓言童话集,又是一部格言谚语集。在这些故事里,印度古代社会上各阶层的人物几乎都出现了:国王、帝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商人、农民、法官、苦行者、猎人、渔夫、小偷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故事里还出现了各种的鸟兽虫鱼,狮子、老虎、大象、猴子、兔子、豹子、豺狼、驴、牛、羊、猫、狗、麻雀、白鸻、乌鸦、猫头鹰、埃及獴、乌龟、虾蟆、鱼、苍蝇等等都上了场。这些鸟兽虫鱼,虽然基本上还保留了原有的性格,比如狐狸和豺狼狡猾,驴子愚笨;虽然还没有脱掉鸟兽虫鱼的样子,没有像《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上那样,摇身一变变成了人,可是它们说的话都是人的话,它们的举动是人的举动,而思想感情也都是人的思想感情,基本上都是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
《五卷书》以主干故事总起全书,贯穿始终,每一卷书各有一个核心故事,核心故事发散出小故事,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又套小故事,镶嵌穿插,形成“连串插入式”框架性叙事结构,包容性强,可能性多,内容丰富。像“生命本来就是这样子,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会合同离别联系在一起,一切存在的东西都不能永存。”“天空看上去像一个平面,萤火虫看上去像是火焰一团;其实呢,天空里找不到什么平面,萤火虫身上更没有火焰。”“没有看好,没有了解好,没有做好,没有观察好,这样就不应该贸然下手,像那个理发师那样急躁。”每个故事都有其意义,哲言警句俯拾皆是,寓言童话中渗透了博大的修身、齐家、治国法则,格言谚语中饱含着精深的为人、处世、交友智慧。其讲故事的方式以及故事的内容,成为世界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的源头,是讲述民间寓言故事的典范。
第一卷书《朋友的分裂》共有30个故事,很大一部分以牛同狮子交朋友,狮子的大臣、两个豺狼被疏远为主题,谈到绝交的问题。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绝交的事情是常常可以遇到的。一直到今天也毫不例外。一个国王一个平民,都需要有一套办法来对待这种常见的现象。另外,第5个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叼了一串金链子,丢在黑蛇洞口,人们找了来,把黑蛇杀死;第6个故事讲的是一只螃蟹,用爪子钳住了骗了许多鱼吃的白鹭的脖子,把它杀死,救了自己;第7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子,把每天都要吃野兽的狮子骗到一口井旁,让它跟自己在水中的影子打架,因而淹死在水里。小兔子救了自己,也救了其他的野兽;第15个故事讲的是白鸻战胜了大海,把被大海抢走了的卵追了回来;第18个故事讲的是麻雀啄木鸟、苍蝇和虾蟆四个身体都极小的东西,联合起来,同心协力,利用计策,竟杀死了一头大象;第19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天鹅给猎人网住,它们在老鹅的领导之下,大家一起装死,因而逃出猎人之手。
第二卷书《朋友的获得》共有9个故事,讲的是结交朋友,是第一卷的对立面,是一个国王和一个平民也常常遇到的问题。这一卷的骨干故事是乌鸦、老鼠、乌龟和鹿,结成朋友,共度危难。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就能战胜猎人这一个强者。这一卷在本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卷,换句话说,它表达了本书的中心思想。其中,第1个故事利用一个胃两个头的非常生动的比喻,说明团结和友谊的必要。“这一群鸟,联合了起来,因此就能够把我的网子拖走;如果它们互相争论不休,那么它们就会遭我的毒手。”“因为一个有朋友的人,难以完成的事情都可以做出;所以人们都要结交忠实的朋友,朋友就是个人的幸福。”“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成了朋友;由于另一种原因,又成了敌人;因此,聪明的人就应该尽力去建立友谊,而不应该去结仇恨。”“正像吃甘蔗一样,从顶上一节一节地吃下去,越往下越甜;好人的友谊也正是这个样子,而坏人的友谊却恰恰相反。”第8个故事讲的是一群老鼠咬断了捆大象的绳子,以此来说明时光和命运的重要性。“聪明的人们,欣赏着宫廷诗和经书就把日子来过;但是愚蠢的人却用不良的嗜好、睡觉或吵架来把时光消磨。”“命运是不幸的海洋,在它统治的地方,连一个异常聪明的人又能搞出什么花样?不管黑夜和白天,它总无影无踪地进攻。哪一个人又能抵挡这样一种力量?”
第三卷的骨干故事是国家大事。猫头鹰和乌鸦两族结怨乌鸦大臣诈降,结果猫头鹰的老巢被焚,乌鸦得胜。“如果一个人盲目地骄傲,他就像是一只没有烧好的罐子,只要给别的罐子用力一碰,它就会破碎不能把原形保持。”“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同一个缺乏道德缺乏真理的人去把盟联;即使你同他联了盟,但是由于他恶性难改,不久就会同你翻脸。”“即使是弱者,强大的敌人也无可奈何,只要他们团结起来;正如挤在一块儿的蔓藤,连狂风也没有法子把它们吹坏。”这一整卷的目的是教训人们:不要轻信敌人。这样的教训,对国王,对平民,都是有用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拿这个做主题思想的比比皆是。只要想一想古代希腊的特洛伊木马和中国《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就会一清二楚了。
第四卷的骨干故事,是海怪与猴子交友,海怪变心,猴子以计脱险的故事。“东西已经拿在手里,听了几句好话就丢弃,愚蠢的人就是这样受人愚弄,正如海怪为猴子所欺。”“从盲目相信中产生的危险,这样一来就可以连根拔尽。”“在做一件事情以前,问一下值得问的朋友的意见,做的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会碰到任何困难。”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交友之道。交朋友要提防朋友变心,一旦变心要能使用妙计脱险。这同样既适用于国王,也适用于一般平民。在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生活中是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的。因此,这种故事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第五卷主要的教训是追求发财,但不要过于贪得无厌,否则就会受祸。“忘记了诺言,丢掉了亲眷,离开了母亲,抛弃了家园,走到了这地方,处在生人中间:除非才迷了心窍,谁会这样干?”“谁要是贪得无厌做坏事,不考虑坏事带来的恶果,他就像国王旃荼罗一样,一定会遭受到侮辱折磨。”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世故。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教导。中国这类的教导更多,比如人民口语中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古典典故“巴蛇吞象”等等,都是告诫人们,追求财富是可以的,无可非议的,但要适可而止,不要过于贪婪。
在《五卷书》的“译本序”中,季羡林坦言,该书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书里面表现出的顽强的战斗性。他说:“我们都知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作为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奴隶和农民等劳动人民的日子是十分不好过的。他们是社会上的主要生产者,然而自己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时候连性命也难保全。这就不免要引起斗争和反抗。他们同奴隶主和封建主之间的斗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几乎全以失败结束。但是他们并没有给失败吓住,他们前仆后继,一次斗争接着一次斗争,决不罢休。他们的勇气没有挫败,信心没有动摇。正像在中国历史上一样,在印度古代史上,也是充满了这样的斗争的。这些斗争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