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向人低头(人不负地地不负人)
来源:经济日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但人多地少水缺、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国情因此,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仅要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也要切实防止撂荒等耕地资源隐形浪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永远不要向人低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永远不要向人低头
来源:经济日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但人多地少水缺、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国情。因此,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仅要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也要切实防止撂荒等耕地资源隐形浪费。
撂荒地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总体来看,还是因为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之一些地方耕地生产条件薄弱,无法适应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因此,对撂荒地的治理既要治标也要治本,要重点解决“好种地、种好地和谁来种”的问题。
从治标的角度,首先要提高种地收益,让地不负人。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分类施策,使各种质量的撂荒地都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比如,对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要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对丘陵地区的撂荒地,要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增加粮、菜、果、草等多样化产品供给。近年来,除了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普惠性的惠农政策外,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特色产业、农业保险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补贴措施,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种地成本。在一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地方,种地还能带来可观收益。
从治本的角度,要从提高耕地质量和调动种地主体积极性方面双管齐下,让人不负地。一方面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结合起来,并配套建设水利、农田防护、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另一方面培育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让愿种地、多种地的种植主体能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并通过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撂荒地的统筹利用。
甘肃探索出的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把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的路子,扭住了撂荒地整治的关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当前粮食生产形势下,要想方设法激活复耕撂荒地,让一度“沉睡”的耕地成为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的生力军。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