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原著小说扫描(名著速读一一第十七章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原著小说扫描(名著速读一一第十七章金粉世家)(1)

第1页 作者介绍

张恨永,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祖籍安徽潜山。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 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

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张恨水除了著作之外还有“三绝”。

其一、张恨水能够同时撰写多部小说,最高纪录是七部长篇同时着笔。

其二、他写作从来不打草稿,每每是一挥而就,甚至没有什么涂改;

其三、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穿插于小说之中。

关于张恨水和冰心之间的爱情民间流传着众多版本。大抵就是1914年春天张恨水在南昌补习学堂紧巴巴的过着日子,去景德镇探望她的童年女友秋凤,但是她已为人妇,没能见到。正值苦闷之时读到冰心作品,心生爱慕想寻求知音,于是给冰心写了第一封袒露心声的信。一来二往两人通信多年终于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冰心觉得张恨水与她心目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于是这段恋情也因此搁浅。同时也令后人无限惋惜。

1967 年初,张恨水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2012年张恨水铜像揭幕及骨灰安放仪式,在潜山县博物馆举行。至此张恨水安葬故土,与家乡的雄山厚土合为一体。

金粉世家原著小说扫描(名著速读一一第十七章金粉世家)(2)

第2页名家点评

承继着《红楼梦》的人情恋爱小说,

在小说史上我们看见《绘芳园》、《青楼梦》....等的名字,

则我们应该高兴地说,

我们的“民国红楼梦”《金粉世家》

成熟的程度其实远在它的这些前辈之上。

一一徐文滢《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

第3页 作品背景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极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

2003年被拍成40集电视连续剧,由陈坤、董洁、舒耀宣、刘亦菲等主演。同名电影还有1961年一部由李晨风导演的相关作品。

《金粉世家》以国务总理一家的日常生活为重心,揭示上流社会家庭生活的众生相。小说以“家”为本位叙述故事,这触及到中国文化的本质,因为中国的传统人伦是以家为本位的。虽然表面上,时序更迭,历史由封建王朝转入到民国共和,可其文化根底并没因王朝更迭就全然与西方文化接轨,内在的文化命脉很难短期内彻底换血。《金粉世家》是借助家庭这个舞台,来揭示社会,通过炙手可热的国务总理的家庭命运写社会,揭示人生的热与冷。

金粉世家原著小说扫描(名著速读一一第十七章金粉世家)(3)

第4页 主要内容

《金粉世家》通过描写京城上层贵族之家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国务总理金铨这个权贵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寄生虫式的生活和腐朽透顶的灵魂,解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家族模式。

金太太与金铃的小要翠姨明争暗斗,金燕西结婚不几天,就又去追逐别的姑娘,老大凤举恰恰被自己的夫人吴佩芳放了高利贷。

老三璐振的媳妇王玉芬瞒着丈夫把自己的私房钱投资干家天津万发公司,后听说该公司将要倒闭,不得已才告诉丈夫,并借钱给丈夫,要他到天津打探消息,将款子抽回。

做丈夫的却趁机带情妇去天津享乐,而把任务忘得一干二净。待媳妇打电话询间时,又“谎报军情”。结果公司倒闭,玉芬气得吐血.....

小儿子金燕西在去颐和园郊游的路上,遇见一位年轻的女学生,并对她一见钟情。他很快便知道了这个女生的住所和名字——冷清秋。为了追求冷清秋,金燕西借办诗社的名义租住在冷家隔壁。以和邻居认识的借口,与冷家互送礼物。

金燕西知道冷家经济不宽裕,于是给冷清秋送衣服鞋袜,请她听戏、郊游,费了很多心思。金燕西的频频致意,使冷清秋对他产生了好感。金燕西请冷清秋到自己家里去,对她诉说了自己的心意。而后两人在去西山玩耍的时候,冷清秋终于应允了金燕西,他们情意相通,互诉衷肠,成就了欢好。

他和冷清秋之间感情发展很快,不久他们结婚了。

冷清秋嫁到金家后,因为和金燕西的三嫂有矛盾,加上金燕西父母对清秋的偏爱,所以引起了大嫂和三嫂妒忌,整天在背后编造她的不是。

大哥凤举在外面的所为引起父母的极度不满,他们免去了他的职务,陷入困境的凤举独自到上海发展,把晚香托付给燕西,不久,晚香却把家里的东西席卷一空逃走。

这时四姐夫刘守华从日本带回来一个小妾,颇得四姐和全家的喜欢。

三哥鹏振迷恋上经常出入家中的戏子花云仙,去天津找她幽会。由于投资失败,三嫂在家里大病一场。随后,大嫂和二嫂又在同一天里生下两个孩子,给这个家里带来了一些欢乐。在纷乱和无聊之中,金家如常地生活下去。

不久,金家的支柱总理金铨中风去世,终于要分家了。对金燕西来说,生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他不时地和白秀珠见面,重温旧情;又迷恋上戏子白莲花姐妹,为讨白氏姐妹的欢心,燕西不断地把分给自己的现款拿出去花掉,连分给冷清秋的首饰也不放过。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她没有采取断然行动,她对燕西还抱有一份幻想,企图通过劝说、忍让,等待他回心转意。

等到金铨暴死,燕西与白秀珠旧情萌发,并打算抛妻弃子跟着白秀珠一同去德国时,冷清秋彻底凉了心,她与金燕西的矛盾越来越深,提及离婚,又闹得分居。紧接着家里的一场大火,烧得什么都没有剩下。混乱之中,冷清秋不知去向。在这场大火中她抱着孩子悄然遁去,宁可过自由的贫困生活。金燕西母亲带着全家迁往西山,依稀寻见过清秋的踪迹。燕西也终于去寻找那不知所踪的梦幻了。

金粉世家原著小说扫描(名著速读一一第十七章金粉世家)(4)

第5页 经典佳句

我把黄昏等碎,等落霞,等繁星,等朝晖。

你那纯净的容颜,流转的双眸,

让我未及品,已先醉。

夕阳直视残垣,将我的思念高悬,

公然晾晒。斑驳的光影中,

你款步的小影,在我脑海中深邃深邃。

那雨落倾巷的街角,我只记得一个清丽的背影,

还有那一盆摇曳轻忽的百合,

请允许我将那剪影折叠,封存,

在每一个辗转的夜,细细回味。

那悠长深邃的巷子中,

我只记得那幽蓝的光和那一张张轻舞的诗笺,

莫怪我的唐突,对于你,

我愿一生只一次的开口言爱。

我责怪着我的步伐,甚至我的情感,

怕太快、太浓烈会灼伤你,刺痛你。

我责备着我的步伐,甚至我的情感,

怕太慢、太轻忽会错过你,丢失你。

我站在你的一墙之外。

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去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屋檐下

秋叶已凋零

悲欢离合总无情

伊人何在?

总在寒冷清秋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