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经历及其思想(杜甫是如何走上)
提到唐诗,很难不想到"李杜"——李白、杜甫——前者"诗仙",后者"诗圣"。"诗仙"何来?谪仙人也。何为"诗圣"?诗坛圣人也。谪仙人尚可说是天赋异禀、浑然天成,而圣人又是从何而来呢?
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他认为的圣人是三代以上、周公这样的人;后来儒家将孔子尊称为圣人,子夏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到了隋唐时期,臣民称呼皇帝为圣人,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的考虑。
如此说来,"圣"简直是儒家最高的评价标准了,那么,杜甫为何会被称为"诗圣",他所谓的"圣"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得到世人的普遍推崇,可是杜甫的诗坛地位认同要曲折得多,他甚至在《南征》中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杜甫生于712年,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年号先天元年,次年改年号为开元。杜甫成长于盛唐时代,却成熟于盛唐的转折期。他遇到了安史之乱,见证了盛唐的衰落,因此他的诗歌与气势豪迈的盛唐之音又有不同,多了些沉郁顿挫。
他,来的有些迟了。
天宝三载(744年),再次科考落地的杜甫遇到了赐金放还的李白,他们一同游历,同行的还有高适。这就好像一个小粉丝遇到偶像一样,杜甫从此对李白时时牵念,写下了《梦李白二首》等令人断肠的诗篇,对李白的才华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可是李白虽然也有写给杜甫的诗,却从没对杜甫的诗歌水平表示赞赏,只是曾经调侃一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同样的,杜甫先后与高适、王维等人都有酬唱之作,但大家好像都很吝啬对杜甫诗歌的赞美。其实也不难理解,前面说过,杜甫诗歌的确与盛唐气象不同。这大概也是《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国秀集》等这些当时编选盛唐诗歌的诗集都没有杜甫身影的原因吧。
二、笔追清风,心夺造化目前我们所知,在杜甫生前最推崇杜诗的人是任华,他所作《寄杜拾遗》对杜甫才华极尽夸赞之能事,不知有几分粉丝为爱豆刷榜的水分。
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去世了。樊晃整理的《杜工部小集》序中说"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对杜甫的诗作评价已经相当高了。可惜,"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君之戏题剧论耳",大多数人对杜甫的"大雅之作"了解并不多,也就不能给予杜甫诗坛地位以更公正的评价。
杜甫诗歌真正被推崇,大概到了中唐时期。
是金子总会发光,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洗涤,杜甫的诗歌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和推崇,渐渐与李白齐名了。到了贞元十年(794年),元稹诗中有"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均"之语。说明李杜齐名,在当时文坛已经是公共认知了。
盛唐气象不再,经历了离乱的唐人们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的推崇渐渐超过了对李白飘逸豪迈的爱好,于是有了"李杜优劣论"和"扬杜抑李"说。韩愈称杜甫诗文"全美",认为当时的诗人没有可与杜甫相比拟的了,称赞他"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元稹则直接放言声称李白乐府诗与杜甫比肩,但律诗远不如杜甫,发起了"李杜优劣论"的肇端;到了晚唐顾陶编选《唐诗类选》,在序言中则之间言"杜李",从此尊杜为第一,李为第二。
三、发于情,止于忠孝,圣于诗到了宋代,杜甫的诗坛地位再创新高。南宋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评价杜诗"微而婉,正而有礼","乃圣贤法言,非特诗人而已";南宋杨万里在《江西宗派诗序》中称杜甫"圣于诗"。
明代,诗坛领袖陈献章一句"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正式将杜甫推上"诗圣"神坛。
何为"圣"?
首先,圣者,圣贤也。在儒家的道德标准中不仅要"贤",还要"仁"。
杜甫忠孝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后世文人。苏轼认为杜甫虽然流落饥寒,但"一饭未尝忘君"。更何况,儒家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杜甫始终怀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坚定志向,即使自己的茅屋已经风雨飘摇,仍然希望能够"大辟天下寒士",这是怎样坚贞忠义的人格!难怪苏轼认为他"发于情而止于忠孝",古今诗人以"杜子美为首"。
其次,圣者,非凡也。俗话说"文人相轻",如果没有足够的艺术成就,杜甫如何能征服古今文人?
杜甫曾在《进三大礼赋表》中对自己的诗文风格自述说"臣之述作……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沉郁顿挫"正是杜甫诗的风格,经历了盛唐转衰,记录了国难家难,感伤生民流离,那些痛苦随笔端浓墨凝固在纸上,化不开的是诗人的心绪。他的诗又被成为"诗史"。
杜甫在律诗艺术上的成就也极为高超。盛唐的律诗形式虽已经基本定型,但在实际创作中,诗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杜甫在创作律诗时精密严格的规范推动了律诗的成熟。他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像"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样刻意颠倒词序的创作又带给律诗不一样的趣味。
四、结语千年来,"诗圣"杜甫影响了无数人。
文天祥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所以在狱中,他作了200首《集杜诗》,以此为精神寄托;叶嘉莹先生也说"书生报国因合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时代造就了杜甫,时代成就了杜甫。
我们而今再看杜甫,在诗歌之外,看到的还有"诗圣"的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