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西甲卷作文立意(2023高考备考Ⅰ江西名校一模材料作文主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据统计,2021年中国近七成消费者月均点外卖6次以上。其中90后、00后占据外卖订单大半江山,他们被称为“被外卖养活的一代”。2022年4月,上海封控后,某青年连续吃了20多天泡面,囤货用尽后,在群里跪求邻居中午做菜时多做一点分他一些。

(2)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自今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课程量化为三种劳动、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中小学生要会做饭。

学校团委拟举办“做饭,与我有关吗”的讨论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江西甲卷作文立意(2023高考备考Ⅰ江西名校一模材料作文主题)(1)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导写点评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

【精确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显示内容有三:青年是点外卖的主力军;某青年不会做饭,在疫情期间,生活受到影响;教育部开设劳动课,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会做饭。三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做饭”。情景是学校团委拟举办“做饭,与我有关吗”的讨论活动。具体写作过程要紧紧围绕“做饭,与我有关吗”这一话题展开,可以从做饭是必备的人生技能、做饭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等多方面展开。如果撇开“做饭,与我有关吗”这一话题,大谈特谈自强、独立等话题,则是偏离题意之作。

【参考立意】

(1)做饭是必备的人生技能。

(2)热爱劳动。

【优秀例文】

养成劳动好习惯,为幸福生活奠基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将课程量化为三种劳动、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中小学生要会做饭,这引发师生家长的高度关注。上海封控后,某青年连续吃了20多天泡面,囤货用尽后,在群里跪求邻居中午做菜时多做一点分他一些,据数据显示,90后、00后占据外卖订单大半江山,他们被称为“被外卖养活的一代”。那么大家认为学会做饭重要吗?我认为学会做饭很重要,当然做饭不仅仅是为了吃饱吃好,它其实算是一种劳动,因为在生活中不仅仅是要学会做饭,参与其他的家务劳动对我们也同样很重要,所以,让我们养成劳动习惯,为未来幸福生活奠基。

加强劳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而能否尽职尽责,首先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如《课程标准》所说,“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证明,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

可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为什么被漠视呢?许多人不是完全不明白,而是被应试教育的思路裹挟其中了。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得高分进名校,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说,应试教育是一种反生活教育,自然会轻视劳动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因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如《课程标准》所说:“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圆满地完成学业,而是适应生活;不是养成盲目服从和规定的勤奋习惯,而是培养自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要通过生活进行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试图使学习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与工厂相联系,使他们合二为一”。生活教育离不开劳动素养的培养。

今天,人们称赞芬兰的教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跨越一个半世纪的手工教育是强大而优良的传统,其开创手工教育的芬兰教育家乌诺•齐格纽斯,深受裴斯泰洛齐等人思想的影响。裴斯泰洛齐提出,人的发展要通过头脑、心灵和双手的三维立体发展来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应该通过观察和反思生成自己的结论,并且努力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得价值和意义。他还认为,人的本质不仅包括知识和思考,也包括技能和动手能力,技能技巧的发展同知识的学习一样重要。

目前,家庭教育引起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家校共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欣喜地看到,《课程标准》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我认为,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校社共育的重要内容,或者说也只有家校社共育才可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落实家校社协调育人必须形成一个共识: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劳动教育,而检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指标,就是看是否推进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视劳动教育。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并且有劳动的体验,更要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因为习惯才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如《课程标准》所说,“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行为训练,而要抓牢认知、情感和习惯三个关键环节。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要通过鲜活有力的事实,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产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其次,要寻找身边的榜样,寻找“妈妈的味道”之源,特别是擅长劳动的父辈和祖辈的故事,激发孩子对劳动的情感;再次是经过具体训练,学会几项劳动的技能,尤其是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的做饭和洗衣服等内容,重点在于长期坚持直至养成习惯。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吧,唯有如此,作为未来祖国建设者接班人的我们,才能更好地担当起祖国和人民给予的重任,才能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