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画你敢猜吗(咱不会画可咱会看呀)

我从小就缺少书画的天赋,但父母和姐姐妹妹都在这方面颇有造诣,于是“近朱者赤”地,我也被熏出来一点鉴赏书画的本事。

鉴赏书画,核心是要看得多,同时要看过别人写字作画的过程,当然自己能书画更好,惟其如此,才能看出里面的一点门道。我因为从小看父母和姐姐写字画画,所以尽管不会画,但对整个创作过程却一点也不陌生。

以创作一张工笔人物画为例,首先要做大量的写生,积累相当的素材,然后在一张小纸上打草稿,几经修改之后在大纸上用铅笔轻轻勾出轮廓,随后仔细地勾出墨线,在之后就是一点一点地晕染颜色。而画写意山水画则是先要打腹稿,然后也是在纸上勾出轮廓,后面就是墨、水和颜料巧妙地通过用笔的变化,利用生宣的特征,控制好洇出的程度,画出“墨分五色”的效果。至于水粉画和油画,说白了就是用颜料一笔一笔地“画素描”,也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功夫。

我家里几位“书画爱好者”中,写字是爸爸第一,画画是姐姐第一。爸爸早年读过私塾,妈妈也是从小就写毛笔字,他们因为有童子功,再加上平时经常读帖,所以在这方面颇有心得。我虽然不会写毛笔字,但是跟着他们看了不少名帖,也注意到他们习字的用笔等习惯,所以对书法有时也会斗胆说个一二三。

至于绘画,我则看得更多。姐姐从小学画的时候我就跟在她屁股后面转,她用剩下的东西我在上图画课的时候接着用,一般都比班上其他同学的材料要好。比如,我们上课学国画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用墨汁加上普通的水彩颜料,我则起码用“宜书宜画”的墨锭和不错的“中白云”毛笔,配上专用的国画颜料。因为姐姐后来真正开始国画创作时已经不用商店里买的专用国画颜料,而是用家里收藏的那种很古老的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和赭石等,所以那些在别人看来很好的颜料就都留给我用了。

扯得有点远了。其实,我更多地是跟着姐姐学画的脚步,不断地给她当模特,同时帮着她打下手,看得多了,慢慢也了解了画画是怎么回事。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姐姐在最后确定画工笔重彩人物画这个方向之前,先打下了不错的西洋画底子,比如专业的素描、速写,以及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同时她也尝试着画过写意山水和人物画。正是由于亲眼见到她对各种绘画的尝试,所以我才对几种主要的绘画形式都能品头论足一番。再加之我还有机会看爸爸画写意山水画和工笔佛像,同时跟着爸爸起哄一样地“帮忙”装裱,因此对中国画从笔墨纸砚、颜料,到绘制和装裱一条龙的过程都不陌生。

平心而论,家里画画最好的还是姐姐,毕竟她接受过相当正规的美术教育,当年作品参加过全国美展,差一点就搞了专业。她的画主要不是临摹,而是在积累了大量素描和速写素材之后的原创,这种原创的难度远远高于临摹。爸爸和妹妹的画也不错,但却无法摆脱临摹的痕迹。妹妹画画完全是无师自通的“野路子”,她主要是对着照片临摹,小时候曾经对着照片画过阿兰德龙和赫本,以及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确实与照片很像。但是细看她的肖像画笔触,就能看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用笔相当细碎。至于爸爸的画,尽管也能卖出价钱来,但是我们身边的人见过他作画的过程,知道他的画几乎是“笔笔有出处”,比如这棵树抄的是谁的,那块石头抄的是谁的,这几笔皴法抄的是谁的,等等。我有一次跟爸爸开玩笑说,看您的画要频频向前辈鞠躬致敬。爸爸画画有一本独门秘籍,这是一本天津著名画家刘子久的“课徒稿”,那里面都是刘子久在教授学生画画的时候亲笔做的示范,里面有各种笔法的细节,还有画山水人物的注意事项。因为是“课徒稿”,所以这一本手订的画册上既没有款识,也没有印鉴,看上去毫不起眼,但爸爸的好多笔法都是直接从这里抄来的。

至于爸爸画的佛像,因为他有小楷的功夫,所以线描完全不成问题。常言道:画鬼容易画犬马难。这句话大约就是爸爸与姐姐之间的差距,爸爸只会画鬼,毕竟他只会素描但不会速写,所以通过速写快速抓住人物活生生的动态的能力,他与姐姐相比还是略欠一筹。

当年爸爸在世的时候,我有时会对他的画品头论足一番,有时他不爱听了,就痛斥我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这句话倒是骂得非常到位,我心服口服。

下面这张画是爸爸亲手画的,如今挂在我的书房,有时看到这幅满是前人笔意的“集成性创新”之作,总是忍不住想起他来。

我敢画你敢猜吗(咱不会画可咱会看呀)(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