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第一口米粉怎么吃(宝宝第一口米粉)
稍微有点育儿经验的宝妈都知道,宝宝吃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强化铁婴儿米粉。只是宝宝“第一口米粉”并不是吃进肚子就行,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怎么冲泡,怎么喂,一天喂几次,一次喂多少?每个问题爸妈都得提前搞清楚,别喂错害娃健康。
下面几个是“宝宝第一口米粉”需要注意的问题,新手爸妈提前搞清楚,帮宝宝吃饱喝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01、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从出生开始,宝宝一直以奶为食,米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物,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而且,刚添加辅食的时候,宝宝的咀嚼功能尚不完善,肠胃也比较脆弱,如果食物太硬、太稠,即使吞咽下去,也很难消化。
所以,宝宝的“第一口米粉”一定不能太稠,最好是水多粉少的流质米粉,然后再逐渐增加米粉的稠度,过渡成泥糊状。
我家宝宝吃“第一口米粉”时,我是按照说明书冲泡的,当时是1:3的比例(米粉:水)。冲泡出来的米粉感觉还不错,但是宝宝吞咽有点困难。于是我又按照1:4的比例重新冲泡了一份,比第一份略稀,宝宝吞咽相对简单,很快就吃光了。
爸爸妈妈给宝宝冲泡米粉时,也可以先按照1:4的比例冲泡,观察两三天,若宝宝的进食和排便状况良好,可以逐渐增加稠度。比如按照1:3的比例冲泡,再观察两三天,再按照1:2的比例冲泡……米粉适应后,也可以逐渐增加别的辅食,比如猪肝泥、土豆泥、南瓜泥等等。
除了稀稠度,爸妈还得注意宝宝“第一口米粉”的量,一天一次,一次1-2勺,等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
02、奶的主食“地位”不变注意,米粉只是辅食,是辅助母乳或配方奶粉的食品。宝宝1岁前,奶才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和营养来源,爸妈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让娃多吃米粉影响奶的摄入(下图是各月龄宝宝的奶需求,父母可参照)。
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则提出:宝宝添加辅食后,应该继续母乳喂养,然后再过渡到谷类为食。7-12个月宝宝,每天应摄入500-700ml母乳;13-24个月宝宝,每天应摄入400-600ml母乳。可见,宝宝1岁后仍然需要摄入充足的奶。
有些娃不太喜欢米粉,为了帮他们更好地过渡辅食,《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提到,爸妈可以这样喂——先给宝宝吃一点母乳,然后再喂他吃勺米粉,最后再让他吃奶吃到饱。这样做,既能避免宝宝在饥饿状态因为不习惯米粉发脾气,又能让他们逐渐适应米粉。
如果宝宝还是拒绝,或许是他们还没有做好接受辅食的准备,可以继续纯母乳/奶粉喂养1-2周,然后再挑个时间给他添加米粉。
另外,宝宝“第一口米粉”最好是白天喂,一旦出现不适,妈妈能早发现早就医。
03、米粉应该用碗勺喂,而不是奶瓶
很多老人给宝宝吃米粉,总喜欢用奶瓶,在他们看来,奶瓶吃米粉就像喝奶一样,简单、快捷、干净。但是这种方法还有很多坏处,比如无意间增加宝宝的进食量,让他们体重增加过多;只吞咽不咀嚼,宝宝的咀嚼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将会影响他们的牙齿萌发、语言发育和正常进食。很多宝宝一两岁还吃不了“硬饭”,食物稍微硬点就吐出来,就是因为咀嚼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导致的。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提到,用勺子给宝宝吃米粉,不只是把米粉吃进肚子里,还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每次吃米粉,最好让宝宝坐直用勺子吃,吃一口停一会儿,咀嚼吞咽以后再吃下一口,直到吃饱。早期的吃饭习惯会为孩子一生的良好进食习惯奠定基础。
对于勺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爸妈应该给他们选择专用的硅胶勺子,软软的不会伤到宝宝。
PS:有的宝宝刚添加米粉时或许还不会坐,爸妈可以把他抱在怀里喂。
04、米粉冲泡按说明,别一概而论冲泡米粉时,先加米粉还是先加水?水温多少?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几款不同牌子的米粉,品牌不同要求不要,有的先加水再加米粉,有的先加米粉再加水;水温也各不相同,有的40-50℃,有的60-70℃,大家不要纠结,按照米粉的说明书冲泡即可。
只是,冲泡米粉时一定要注意三点:
第一、米粉一定要搅拌均匀,不要一个颗粒一个颗粒的,宝宝很难吞咽下去。
第二、温度适应以后再给宝宝吃,冲泡好的米粉试试温度,不要烫到宝宝。
第三、不要往米粉里乱加东西,宝宝吃第一口米粉时可能会排斥,妈妈可以在勺子里滴几滴母乳,让宝宝熟悉味道,接受米粉。但是各种盐、糖之类的调味品,绝对不能加,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除此之外,挑选米粉的时候也得注意,尽量选原味不加糖、不加盐的米粉,以免让宝宝习惯重口味饮食,出现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叮麻育儿寄语:宝宝“第一口米粉”至关重要,是他们辅食过渡、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全面的关键,爸妈一定要谨慎一些,把米粉添加的注意事项提前搞清楚,让娃吃饱喝足发育好。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