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千奇百怪的土著部落(土耳其有一奇怪的村子)
2005年的一天,土耳其库库罗瓦大学教授内尔·塔恩来到本国南部亚达那一个小村庄考察。
当他走到村里一户人家门前时,突然被眼前一幕诡异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从门里陆续出来几个目光呆滞的人,这几个人出来的方式非常奇特,他们不是“走”出来的,而是趴在地上手脚并用“爬”出来的。(注1)
内尔·塔恩不仅是大学教授,还是土耳其著名的神经系统学专家。
丰富的专业经验让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些人并非在恶作剧或是哗众取宠,因为他们的体型与常人相异,上肢格外长,一看就是长年在地上爬行所导致,其形态与动物园里的猩猩非常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小村庄里的意外发现引起了内尔·塔恩教授极大兴趣,他立即着手对这些“爬行人”展开调查,不成想这次调查却成立一场国际范围学术大争论的开端。
机能退化,首提“基因返祖”说
走出“爬行人”的这户人家有一对六十多岁的老两口,那几个“爬行人”是他们的儿女,2男3女共计5人,年龄在18岁到34岁之间。老两口身体一切正常,5个儿女却是“畸形”,他们平时都是趴伏状态,偶尔直立一下身体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由于习惯于趴伏,他们直立时膝盖和脖颈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保持竖直,只能始终呈弯曲状态,这些特征与常人差异很大,却更接近于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
除了身体形态、行进方式异于常人外,这5人智力也有问题,与外人沟通存在语言障碍,但他们之间却有一套自己的交流方式,只是交流词汇量很少,简单原始。
经过测试,他们都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就连简单的10以内数字都不能数全,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自理,很多事情都不能做,需要正常人照顾才能活下去。平常,他们不是在村子里四处爬行游荡,就是坐在自家门口发呆。
通过系统性调查,内尔·塔恩得出一个结论:这些“爬行人”是一种“基因返祖”现象。人类进化是一个单向前进的持续完善过程。
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些特殊的个例,比如,正常人没有尾巴,只有一段进化后遗留下的尾骨,但有些孩子一出生却被发现尾骨处有一节类似于尾巴一样的东西。
另外,以前我国也出现过一位长相奇特的“毛孩”于震寰,他从一出生就浑身遍生毛发,与灵长动物有所相似。这些案例经专家们研究,都得出同一个结论,这些属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人类“返祖”现象。(注2)
内尔·塔恩教授对“爬行人”的判断也是如此。他认为,人类的原始基因一直存在于体内,“爬行人”之所以不具备正常直立行走能力且语言功能弱化,是由于他们身体内发生了遗传变异,他们的原始基因被调动出来,将经过进化的现代基因取而代之。
让内尔·塔恩做出如此判断的另一个理由是,“爬行人”的脑容量及身体特征与在非洲发现的著名人类始祖“露西”非常相似。
“露西”是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盆地发现的一具早期女性人类遗骸化石,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
通过“露西”骨盆形状和大腿骨与膝盖之间的角度,可以看出她具备一定直立行走特征,但她的脑容量仅相当于现代人的一半,她的上肢也明显比现代人要长,这些特征与所发现的“爬行人”都很吻合。
根据这些判断依据,内尔·塔恩教授将“爬行人”信息和推测结果向外界进行了公布,立刻吸引了全球科学界的目光。如果内尔·塔恩教授的这一结论成立,这些“爬行人”将是我们研究原始人类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遗传学、生物学、甚至是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陆续来到这个土耳其南部小村庄,对“爬行人”展开各自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场有关“爬行人”成因的学术争论也全面展开。
近亲生育,再提“遗传突变”说
首先对内尔·塔恩教授“基因返祖”结论发起质疑的,是德国遗传学家斯蒂凡·蒙洛斯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遗传学教授肖恩·卡罗尔等人。
他们对“爬行人”行进方式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前后肢交替规律更接近于猫、狗等哺乳动物,而完全不同于灵长类动物。
猫、狗等动物行进时是按照左前肢、左后肢、右前肢、右后肢这样的同侧序列,但灵长类动物则是左前肢、右后肢、右前肢、左后肢这样的对角序列。
另一个疑点是,早期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他们的指关节比较长,行进时通常是卷曲手指,关节着地,现在的大猩猩就是如此。但“爬行人”却是前肢手掌着地,所以他们手掌掌根附近都覆有厚厚一层老茧。
遗传学家们还从基因角度对内尔·塔恩教授的理论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人类不存在影响直立行走的单个基因,直立行走是骨骼、肌肉进化和众多基因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适应直立行走,人类很多部位都发生了变化。
比如,下肢变得更长、更加粗壮,盆骨变得扁且宽,腰部和脚趾骨也相应变短等(注3),所有这些变化会促使众多基因集体发生改变。如果按照内尔·塔恩教授“基因返祖”导致直立行走能力丧失,那将会是众多基因同时产生突变,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斯蒂凡·蒙洛斯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爬行人”的父母属于近亲结婚。生物遗传学早已发现,近亲结婚所生下的孩子有很大概率会从父母那里继承到有缺陷的基因,所以他们认为,“爬行人”并非“基因返祖”而是“遗传突变”。
通过对“爬行人”的血液进行分析,他们得出结论:近亲结婚促使“爬行人”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无法正常行走,只能四肢并用爬行。
对“爬行人”人进行脑部扫描,似乎也印证了斯蒂凡·蒙洛斯等人的观点,扫描结果显示:“爬行人”们小脑发育不良,这会导致身体无法保持平衡,在医学上将这种遗传性疾病称之为“囊肿性纤维化”或者“头小畸形”,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爬行人”们脑容量特别低。
对于基因导致的家族遗传性缺陷,也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伦敦发现了一个祖孙三代人都有同样语言障碍的卡尼家族,通过对卡尼家族进行DNA基因检测发现,导致他们语言障碍的原因是,他们家族三代人都存在TOXP2基因突变。
这一案例,使斯蒂凡·蒙洛斯等遗传学专家有关“爬行人”属于“遗传突变”的观点,更添佐证。
教育缺失,三提“行为错乱”说
在斯蒂凡·蒙洛斯等人提出“遗传突变”论断后,一位叫汉弗莱的学者又提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爬行人”无法直立行走,和他们受到的“行走教育”缺失有关。
汉弗莱在详细了解了“爬行人”兄弟姐妹成长教育情况后发现,“爬行人”父母从小就纵容孩子在地上爬行,即便孩子到了学习站立和行走的年龄,他们也并没有进行引导。
所以,汉弗莱认为“爬行人”的状况,是属于父母教育引导缺失所导致的“行为错乱”。
汉弗莱的观点也有现实案例为依据:在泰国,人们发现了一个15岁的“狗孩”。之所以称他为“狗孩”是因为他不会正常行走,只会像狗那样双手双脚着地行走或跑跳。
“狗孩”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忙于生计从小对孩子就照顾不多,孩子更多是和家里养的狗一起生活、玩耍。
最为关键的是,“狗孩”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这位母亲同样没有教他如何站立、行走,导致孩子只能模仿狗的样子行进。(注4)
无独有偶,印度也有一个“猴女”的案例。2017年4月在印度北部一个叫巴赫赖奇的自然保护区内,人们发现了一名和猴子在一起生活的女孩。
女孩大约有七、八岁,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和猴子一样的尖叫,走路只能靠四肢爬行。
后来警察将女孩救出,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女孩身体机能没有问题,只是她的行为方式与常人完全不同,除了不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外,她的一切举止都和猴子很相像。
专家推测,这个小女孩应该是从小就被猴子抚养,在缺乏人类教育情况下出现了“行为错乱”。(注5)
汉弗莱从“爬行人”父母那里了解到,“爬行人”在10个月大之前和正常同龄孩子一样,都是用手和膝盖爬行。从10个月左右开始,他们改为用脚和手掌共同支撑走路,一直到现在。
汉弗莱由此认为,他们丧失直立行走能力并非基因所致,主要还是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在正常家庭,孩子到了年龄就会被家长引导学习站立行走,如果长时间无法正常行走,家长也会及时就医检查。
但在“爬行人”家里,父母不仅没有在适龄期对孩子进行针对性走路训练,在后期明显感觉出孩子异常后,也没有就医或进行行为纠正。
汉弗莱站在社会觉角度,对“狗孩”、“猴女”以及“爬行人”此类现象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学步期是婴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婴幼儿身体骨骼发育达到了可以支撑身体的程度,及时有效的站立行走训练,对孩子形成行走能力、增强身体平衡感、促进心理发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错失这个学习阶段,对孩子一生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迷雾重重,进化之谜何时解开
“爬行人”这一奇特现象在科学界引发了激烈讨论,各领域科学家纷纷介入调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从大家对此事的热衷程度可以看出,人们是把“爬行人”研究看做探索人类自身发展奥秘的钥匙,都希望能从中找到从古猿进化到人祖的重要信息。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直立行走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因为直立行走,人类得以解放双手,生产力得到提高,人类文明开始快步前行,对人类发展如此重要的进化节点,人类本身自然会非常关注。
从趴伏到站立,这一过程说来简单,但围绕着直立行走我们至今还有很多未解的谜团,其中最重要的是: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远古祖先,从众多四足爬行动物中特立独行地直起身子直立行走?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界的解答也和对“爬行人”的猜测一样,众说纷纭。
自我保护的需要:三百多万年前,人类早期发源地非洲大陆自然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从茂密的森林逐渐变为广阔的草原,树木的减少使当时还被称为古猿的人类先祖,被迫来到树下生活。
高度的降低,使古猿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为了能及时发现远处的危险,他们选择了直立身躯,以便于更好地向四周眺望警戒。
获取食物的需要:古猿不同于虎豹等食肉猛兽,他们的食物还是以植物果实为主,为了采摘高处的果实,他们不得不站立起来。另外,为了更方便地将远处获得的食物带到栖息地,他们对双手和双脚进行了分工,双手用来握持食物,双脚负责走路。
提高生产力的需要:手脚分工不仅更有利于获取食物,还进一步促进了双手的灵活度。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生产工具被制造出来,并被加以灵活使用。从此,原始人类可以做的事情变得更多,生产力得到发展。
吸引异性的需要:在远古时期,能够带来更多的食物、能够制造更好用的工具、能够更好地保护同类,都是性吸引力的表现。要达到上述这一切,显然是手脚分工、直立行走更有优势。
以上是科学家们有关人类直立行走起源的种种假设,所有假设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它们都解释不了一个问题:和人类古猿同时期生活的动物非常多,即便是灵长类动物我们当前统计也有250多种,那为什么只有人类自己真正摆脱了四足爬行,变成了直立行走,并逐步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呢?
结语
有古人类学家曾经叹息,双足直立行走是进化生物学中最难解的谜团之一。
科学家们无法穿越回几百万年之前,去实地考察人类演变历程,但人类自身进化之谜却始终吸引着各领域的科学家们。
有关“爬行人”的学术争论,虽然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谜题的探索一定不会就此停息。
参考文献及注释
(注1):《“爬行家族”之谜》(《大自然探索》2015年4期)
(注2):《“爬行家庭”是否重演原始人类行为方式》(《大众科技报》/2006 年/3月/23 日/第 A04 版)
(注3):《人类是如何挺直腰杆行走的》(《世界科学》2005年第4期)
(注4):《15岁男孩从小与狗为伍只会用四肢行走》(《皖南晨刊》/2015-03-24/ 第X10版/休闲悦读)
(注5):《印度“猴孩”与猴群生活》(淮海晚报/2017-04-08/ 第A16版面/天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