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

其实笔者一直是个人主义的拥戴者,可是最近看完李鸿章的家族之后,发现那些名臣也罢,名将也好,个人奋斗终归有些单薄,一个家族的奋斗,才能创造百年兴旺。

比如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并非他一己之力,是秦国统治者奋六世之志后创造的辉煌成果。

中国士大夫向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族的辉煌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家是一个人走向未来的保障,一个家族更是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坚强靠山。

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1)

李鸿章家族

一个名门望族的诞生,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用俗语说,就叫“天时地利人和”,这“天地人”三者缺一不可,否则难造一个旺族。

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何会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这与他的家族不无关系。

一、李氏家族的后人

李鸿章的家族,从他那一代之后,可谓是人才济济,为官经商者众多,而且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李氏家族现今足迹遍布华夏,环球人物杂志社记者曾走访过李鸿章的故居,又去拜访过李鸿章家族的几位后人。

通过走访发现,李鸿章家族中出了不少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如今这些人散落在世界各地,他们对于李鸿章的解读都各有不同,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家族确实做到了百年兴旺。

在李鸿章家族中,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是李道增,他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曾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首任院长,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从小努力上进,是李氏家族中公认的学习榜样。1947年,李道增以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后转入建筑系。

因从小喜欢画画,而建筑专业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他的物理学基础和美术爱好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1946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清华创建了建筑系。1947年秋,梁思成刚刚从美国回来不久,李道增便进入建筑系学习。

李道增一生呕心沥血,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北京天桥剧场、中国儿童剧场、新清华学堂等均为其代表作品。

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2)

李道增与国家大剧院模型

李鸿章家族中最有实力的当属李昭庆(李鸿章最小的弟弟)的第四代孙: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已经在海外定居。

他们并没有得到祖辈的荫庇,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海外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我们所熟悉的民国才女张爱玲也与李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

李鸿章家族的那些才俊们也在各个领域中绽放着光彩。

如果说李鸿章能脱颖而出,与其父亲的努力不无关系,而他的后代们并未得到他的荫庇,却照样在各个领域做出不斐的成绩,这又是为何呢?

在以家为单位的社会组成中,家训是一个家庭道德修养的圭臬,比如中国古代向来有“耕读传家”之家训。

后代子孙无论走多远,家族的训诫一定是薪火相传的,家族所带来的荣耀,未必能延续下去,可家族的传承下来的品格,却会代代相传。

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3)

虽然说李鸿章家族人才济济,但是在这些子孙中,也会有不肖之人,毕竟家族大了,人也良莠不齐,李氏家族的长子李瀚章,此人是李鸿章的哥哥,他有十一个儿子,却只有一个二儿子有本事,创办了民国交通银行,其他的要么是碌碌无为,要么是败家败产之人,有一些人甚至到了卖家卖产维持开销的境地。

李鸿章的父亲

若说李氏家族的发展史,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家族是从李鸿章开始飞黄腾达的,因为有了李鸿章这棵大树,才让李氏家族栖满了“金凤凰”。

可事实上,若没有李鸿章的父亲,这个家族也不会有后来的辉煌。

李鸿章的父亲叫李文安,安徽人,在诸位兄弟中排行最小,他自幼喜爱读书,奈何身体孱弱启蒙较晚,乡邻的孩子四岁开蒙,他到八岁才开始读书。

这个总比别人晚一步的孩子,在前期的教育生涯中,确实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考上秀才的了,而他才读完“四书”和“毛诗”。

李文安就是那种刻苦学习也赶不上别人有“天赋”的孩子,连父亲看到他这种状况都唉声叹气,于是派了大儿子李文煜来督阵,专门管着他读书。

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4)

但是这一家有一个外人没有的韧劲,虽然家族中几位后生都折戟考场,可是他们并不放弃,在大哥李文煜的严格教导之下,李文安终于“铁树开花”,中了进士。

李文安的父亲李殿华(即李鸿章的祖父)是一个“五十年不进城”的乡下读书人,守着家中薄田耕读传家,可是大家以为他没有理想,那就错了,他是一个非常渴望走出去建功立业的人,但是他却屡试不第,后来他设馆教书,把希望寄托在后代子孙身上。

如果不是李殿华自身有如此理想,以李文安的天资,也很难在科考中脱颖而出,毕竟在前期的读书时光中,他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殿华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抱负,终于在小儿子李文安身上实现了,在江南水乡的绮丽风光中,李文安志得意满一举成功,四年后又考中了进士,从而跻身于京城衮衮诸官之列,使李家这个淝水边的中农之家,一夜之间“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庐州府志》)。

李文安即是这个家族走出安徽、走向官场、走向京城、走向沿海的第一人,是李家有家谱记载的前七代人中,惟一的一个进士。

如果不是李文安通过科举考试走出了乡野,那么下一代子孙又在哪里?还会不会有清末名臣李鸿章这个人?当然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预测将来。

在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你要努力上进,因为你现在努力的结果,是决定你的后代子孙在哪里喝茶的前因。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偏激,但是不可否认,努力换来的结果,确实会让后代的命运有所改变,如果李文安不走出乡野,李鸿章很可能与隔壁的“翠花”结了婚,生了一个小“李鸿章”,他会继续激励这个孩子去读书上进,继续去完成家族的志向,可是李氏家族也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或许李文安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厉害的,但是他有一个好处,就是情商高,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会来事。

这一年,与李文安共同考试的还有一个厉害人物,他就是曾国藩,他是后来大清王朝炙手可热的人物。

李文安虽然于读书方面资质不高,他能考上完全是把自己逼得“吐了两升老血”的地步,与那些一起考中的“同年”相比,确实次了很多。

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5)

但是他却在此时给儿孙们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他叫两个儿子李鸿章、李瀚章都拜曾国藩为老师,可见李文安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老道的。

他与曾国藩有“同年之谊”,儿子又与曾国藩有“师生之情”,在今后的道路上,李氏两兄弟就有了足够的靠山。

三、家族联姻,使得家族更加兴盛

古代的婚姻,虽然说多半都来源于包办,但是并不是说,男人就可以对妻子为所欲为,网上总有些美女玩什么小妾梗,姨太太梗。那是还没有完全了解古代的婚姻制度,不说正妻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就说军阀混战之时,中国大地上哪里有一块安然之地,更可况军阀的更迭速度也是“眼花缭乱”,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婚姻的结合往往不是什么志同道合,两情相悦,至于什么爱情就更加扯淡了。

两个家族的联姻,就像现在所说的通过资产优化配置,实现强强联合。

女方的家族势力是必须匹配男方的,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何“豪横”,贾琏作为一个贵公子,想偷个情还得背着王熙凤,要不然怕那个“母老虎”发威,可见王家的势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李文安的原配李氏夫人,虽然不是名门之后,但是此人绝对有“旺夫”之相。

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6)

婚后她自奉俭约,辛勤操作,拮据经营,事舅姑婉顺笃敬。瀚章、鸿章并持节钺,李氏率家人守寒素家风,以俭不改。

人有急难事,则倾囊济助。对子女管教甚严,儿辈每迁一官,训以致身报国,以盈满为诫。李氏享年83岁,疾终湖广督署。1909年赠一品夫人,晋封一品伯夫人。生子六人: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生女二人:长女配记名提督合肥张绍棠。次女配江苏候补知府合肥费日启。

后来李鸿章虽然妻妾成群,但是正妻都来自名门望族,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故。继室赵小莲,系太湖望族、进士赵昀之女。

他的几个子女都均与名门望族联姻:

李经方: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娶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

李经述:诗人,三品参赞官,其妻是张之洞的大侄女。

李经迈:出使奥国钦差大臣,夫人江苏仪征卞氏、闽浙总督卞宝第第十四女。1877年4月生,诰封一品夫人,卒葬不详。

李经溥女儿:嫁娶不详

李经璹:小名李菊耦,嫁张佩纶(同治进士),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

李鸿章通过家族子孙的婚姻关系网,把曾国藩、张之洞、骆秉章、盛宣怀、许其光、郭嵩焘……这些晚清政坛的大佬们都联合在一起成了亲戚。

一个名门望族的诞生,除了天时地利之外,先辈们的品德与修养也是极其重要的,从李家的先辈开始,就立志要走出乡野,去闯荡一番,虽然屡战屡败,但是李氏子孙从未放弃过,直到李文安脱颖而出。

身世显赫的李鸿章的后代(晚清名臣李鸿章)(7)

李氏海外家族

李文安此人善良正直,对此,李鸿章曾这样评价他的父亲,“以倔强不苟合,不获于上官”。虽然李氏家族也多有不肖子孙,但是却不能忽视这个家族的优质力量。

家族的影响是什么?是品德与修养的薪火相传,李鸿章的子孙们也有很多并未受到家族庇佑,但这些人却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因为他们身上有坚韧的品质,与做人的准则,无论是成功也好,失意也罢,家族留下的训诫当做为勉励的圭臬,薪水相继。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春风解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