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7年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的时候,在报考条件的相关文件当中删掉了四个字,而正是他删掉的这四个字,让二十七万学子的命运就此被改写。

那么,高考当年为何会被废除?邓小平又为何要恢复高考?他删掉的哪四个字改变了二十万学子的命运?点个关注,让我们一起揭晓答案。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2)

高考的废除和恢复

197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的12月,五百七十万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考生,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走进了中断十年才恢复的高考考场,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3)

1977年高考入场

著名导演张艺谋,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也是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川美。

那一年,知名作家刘震云一举成为河南省文科状元,考上北大中文系,即便多年之后,他还在感慨,如果没有77年、78年恢复高考,他也有可能跟他表哥一样,只是建筑工地上一个搬砖的。

然而,改变无数学子命运的那个人,正是刚“复出”没多久的邓公。

1977年,整个中国都还沉浸在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一代伟人逝世的阴霾当中,邓公则正式接过上一代领导人肩上的重担,带领着迷茫的人民,寻找新的方向和目标。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4)

邓小平

除了振兴经济的改革开放,收复港澳台地区的一国两制,还需要焕然一新的,就是中国的教育制度。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培养人才,是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

然而1977年之前,教育至关重要的选拔机制:高考制度,已经沉疴了十余年。

中国的高考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科举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高考和科举都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条公平公正的阶级上升通道,给了许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5)

科举制度

直到1905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灭,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才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西方传来的大学自主招考被传入中国,一直沿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与此同时,自主招考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人们发现,高考自主命题的形式,极其容易造成各校间招生结果大相径庭,很难统一标准录取。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1952年,第一次全国统一招考举行,考完按统一标准录取,高考时代就此诞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上率先走上大学统一招考的道路。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6)

知青下乡

然而,到了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所有院校都停止招生,教师学生也被下放劳动,高考就此陷入瘫痪。

1970年到1976年间,也不是没有过一些补救措施,在这期间,大部分高校开始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形式,只面对工农兵群体招生。

但是,这种招生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推荐进入大学的学生,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再加上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读书无用论盛行,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往往也没有被推荐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这让许多人才被埋没,使得中国教育事业一蹶不振。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7)

知青下乡

邓公对于当时教育制度的弊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邓公“复出”后的头件大事,就是组织高考恢复,教育制度改革。

1977年9月,邓公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国高等学生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废除了十年的高考,并且要求高考的招生对象,从原先单一的工农兵群体,拓展到不限身份的所有人。

而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公删除了四个字,直接让二十七万人的命运就此被改写。

那么,邓公删除的四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8)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邓公坚持删掉报考条件当中的四个字,让二十七万人的命运就此被改写,这是怎么回事呢?

1977年恢复高考的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邓小平开门见山问大家,对于科教发展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却遭遇了冷场。

邓小平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了话。于是邓公便鼓励大家,要敢于说真话,有见解,任何后果有他担着。

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他的十八位副教授和讲师都被下放到农村工厂去“改造”了,让他成了个光杆司令,很多科研和教学上的事情根本忙不过来。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9)

苏步青

邓小平点了点头,然后当即指示将苏步青的助手们全都调回来。

这一下,才算是正式“破冰”,大家纷纷放心起来,畅所欲言。

清华大学副校长何东昌,痛心疾首地感慨着,此前被推荐进入清华的新生,很多文化素质太差,甚至只有小学水平,根本就教不会,也不知道该怎么教。

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顺势直奔主题,一针见血地对着当时的高考招生方针:“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开炮,将推荐选拔制度的弊端大批特批,讽刺地指出: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0)

查全性

“百姓们常说,以前上大学靠钱,现在上大学靠权,自己成绩再好,也比不上有个有权有势的爸妈。”

确实,推荐选拔制度原本是为了顺应民心,但是一些干部子弟却滥用职权,运用权势为自己拉票,从而顶替他人名额。

中国科技大学助教温元凯,也赞同地点点头,似乎深感共鸣,于是他顺势举手表决心道:“我认为,恢复高考,应该改成这十六个字: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话音一落,人们纷纷赞同地点头,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1)

邓小平开会

而邓小平听完之后,却笑着摇摇头,对温元凯说:“你这个方针可以,但是只采纳四分之三。”

大家顿时一愣:什么四分之三?哪里四分之三?

邓小平接着说道:“第二句话,“领导批准”这四个字,可以去掉。”

也就是说,高考招生方针直接变成: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没有了领导批准,也就意味着参加高考彻底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只要自己想考,就可以去考。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2)

1977年高考

在场众人纷纷醒悟过来:对呀,考大学原本就该是百姓们的权力,为什么还要领导批准呢?倘若某考生综合素质都很好,唯独跟某个领导闹了矛盾,领导不同意考生报考怎么办?岂不是就要浪费一个人才了?

因此,只有排除“领导批准”这个主观因素,才能保证高考制度绝对的客观公正。

于是一时间,大会堂里响起经久不绝的掌声,就连大会堂里的服务员们,在听到邓公的决定之后,都忍不住站起来跟着鼓掌。

从那一天开始,无数人的命运就此被改写。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3)

此时已经快逼近年底,人们原本以为,就算恢复高考,再怎么也要等到明年,谁料邓小平却直接下令,今年就恢复高考,因为人才培养等不及了。

消息一出,许多知识分子不禁涌起热泪,似乎终于等到了熬出头的那一天。

紧接着,人们争先涌入书店,买书的队伍排起长龙,将教材哄抢一空。

不幸没买到书的,还去二手回收站蹲守,甚至借书来抄。一时间,各地图书馆人满为患,全民掀起一阵读书热,只为了把握住掌控知识命运的方向盘。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4)

1977年备战高考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反对的声音,这些反对的声音自然大多来自于原先推荐选拔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们,只会滥用权势、没有真才实学的他们,自然不愿意高考制度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

对于这些反对的声音,邓公的态度也相当坚决:赞成中央方针的,继续干。不赞成的,那就转行。

在如此雷霆手腕下,那些反对的声音自然也就哑了下去。终于,在1977年12月,高考排除千难万阻,正式恢复。

那么,为什么这一年参加高考的分明有五百多万人,最终却只改变了27万人的命运呢?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5)

27万人的命运被改变

1977年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的时候,在报考条件中删掉了“领导批准”四个字,而正是他删掉的这四个字,让二十七万学子的命运就此被改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77年高考,570万不同出身、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考生踏入了考场,他们有的夫妻同考、有的两代人同考、有的师生同考,有的来自工厂车间、有的来自军营哨所、有的还来自田间地头,只为了把握住这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6)

1977年高考

显然,邓小平删掉的不止“领导批准”这四个字,他还打破了出身关系的枷锁,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平等地在同一个平台上去努力和竞争:

不看老子不看面子看卷子,不拼爹不拼娘不拼关系拼分数,就是对高考制度公平性最通俗的比喻和象征。

许多热爱知识却又长期务工的底层劳动群众,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之后,纷纷跋山涉水去报考,紧接着日日夜夜挑灯夜读,备战高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文东,为了备战高考,白天干活,晚上就和同样备考的同学,一起复习看书,讨论问题,用复写纸手抄资料,复习到所有灯全都熄灭,最终成功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7)

1977年备战高考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袁亚湘,原本也在田间务农,得知高考恢复后,特地找到生产队长,请求一个月脱产复习的时间挑灯夜读,最终成功考入湘潭大学数学专业,又一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考入英国剑桥大学,最终在数学研究领域创造巅峰。

还有后来的财政部部长刘昆、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这三位举足轻重的政要,也都是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的考生。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人都以为恢复高考第一年的时候,考大学应该会很简单,事实上并非如此,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竞争的激烈程度比起现在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8)

1977年高考试题

这一年,五百多万考生,录取率只有5%,也就意味着最终只有二十多万考生能够考上大学。

但同时,也正是这二十多万考生,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各自专业领域上发光发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可以说,恢复高考,不仅改变了学子们的命运,更是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走向。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腾飞,追根溯源,其实也跟高考制度的恢复密不可分。因此,高考的恢复,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意味着复苏与新生。

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考录取率相比高考恢复之初,也提升了不少,已经从1977年一百个人里录取五个,上升到2022年一百个人里录取85个。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19)

显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现如今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能不能考上985、211的双一流院校。

但与此同时,教育过剩、学历贬值的现象也愈发突出,时常为人所诟病。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探讨,高考的未来在哪里?

或许如今的社会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而是高精尖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

因此,国家也在随着时代需要不断变革高考制度,自1996年开始的招生“并轨”,再到1999年的“3 X”考试方案,2018年开始试点的“3 1 2”考试模式,高考模式越来越个性化。

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的句子(邓公坚持删掉四个字)(20)

或许在未来,随着人才选拔制度的再一次改革,学校能够回归本质的知识教育功能,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凭生产机器。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