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的自私自利(通过语法解成语)

自私自利这个成语,常说常见,简直都没有悬念,几乎人人都知道它是在说一个人私心特别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可这个成语其实很有历史感呢,它的原始状态是两个短语,也不是同期出现,是后来才合在一起的。

最先出现在巜列子》里的是"自利":"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自私"则见于唐朝房玄龄等巜晋书》:"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

直到宋代的巜朱子全书》,它们才结合在一起:"此亦见自私自利之规模处。"

从语法的角度来说,自私自利可不简单呢,先说句式,自私自利,是并列关系,但它是宾语前置句,是典型的无条件提宾,即私自利自。

"私"是偏爱的意思,及物动词,直接使用。"利"却是名词,利益,这样"利"就不能够带宾语"自",可它带了,所以我们要把它做一个处理。

让"利"变成动词,符合作谓语带宾语的需求,但它又不及物,还得再把它使动,所以"利自"翻译成"使自己获取利益",这样这个成语的处理,基本上就可以了,整体翻译过来就是,偏爱自己,使自己获取利益。

字面上的理解就可以是,只为自己打算,私心重。

注意不要让自己变成自私自利的人啊!

成语里的自私自利(通过语法解成语)(1)

成语里的自私自利(通过语法解成语)(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