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牛庄镇二中现任校长(东营区牛庄镇迎来了普法的名牌大学生)

东营区牛庄镇二中现任校长(东营区牛庄镇迎来了普法的名牌大学生)(1)

俩名牌大学生给农民调解员“送法下乡”

3月4日上午,李慧玲从北京乘机来到东营。10时20分与从上海赶来的潘潇潇会合,之后打了一辆出租车,赶往东营区牛庄镇。这次是应东营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侯田田的请求,前来送法下乡。

作为国家民政部直接管理的全国性公益组织,“黑土麦田”由大学生村官发起,旨在帮助农村的公共服务者和创业者更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改变乡村的面貌,助力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

中午时分,侯田田在牛庄镇司法所见到了她们,言语饱含感谢。的确,如果没有“黑土麦田”提供的智慧和资金支持,侯田田根本没法对接到这样的普法资源。

据悉,“黑土麦田”送法下乡计划主要通过整合法学院资源等多面的支持,帮助具有司法教育背景的大学生村官,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在乡村开展普法。

侯田田给记者看了一份预算账单:车票、就餐、小礼品、宣传册打印,一共700元,相当于月工资的五分之一,很大一部分由“黑土麦田”提供。这让她感觉没有资金压力,只有激情。

“我们过来送法下乡,是考虑到农村还存在着‘法不下乡’的问题。”李慧玲和潘潇潇说。李慧玲现在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研究生,潘潇潇毕业于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是一所由中国名校西安交大和英国名校利物浦大学共建的名牌中外合作大学。

跟她们的前辈秦玥飞一样,她们喝完“洋墨水”后,选择走“乡土路”,为农村做事。秦玥飞是“黑土麦田”的创始人之一,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直接回到湖南衡山脚下的山村,做了大学生村官,扑下身子搞公共服务,被当地农民亲昵、骄傲地称呼为“耶鲁哥”。

多方各有所得,都说收获不小

13时25分,牛庄镇司法所辛磊所长查看了一下签到情况。调解员应到43人,实到43人,20位群众代表“一个也没少”。

去年6月份,牛庄镇成了东营区农村调解工作改革的试点。原先一分钱也不拿,现在调解员一年有了1200元补贴,工作性高了很多。

一份数据说,牛庄镇去年调解量是前年的300%,有了这些调解员的努力,纠纷不出村就能解决,去年全镇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侯田田选择这里,看中的是法律基础好。辛所长全力配合,为的是他的调解员接受一次“上面带来的”专业培训。

普法活动开始后,司法讲师开始讲解案例;大学生村官普法联盟成员表演法律情景剧,请来台下调解员现场说理。之后,鲍腾飞上台讲授法条。李慧玲非常惊喜:“没想到咱们东营的大学生村官普法工作这么有经验,既有案例讲解,又有情景剧表演,台下人都在很认真地做笔记。”

多花“小心思”吸引农民朋友参与

普法下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法律业务能力强是一方面,如果不多花些“小心思”吸引农民朋友,普法成效就会打折不少。

侯田田说,课讲的精彩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她们花了“小心思”:答对问题可以赢奖品。

王培亭大爷来自王营村,来到会场后戴上老花镜就认真做笔记。当司法讲师问“彩礼什么情况可以要求退还”时,王大爷立即举手,回答道:“两种情况:结婚登记后没共同生活的,还有婚前给彩礼导致男方生活很困难的。”司法讲师惊讶于王大爷的认真听讲,“可以获得一袋洗衣粉。”

拿到奖品后,王大爷继续认真记录。旁边的几位乡亲有点“眼红”,开始较上了劲,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

鲍腾飞问:“调解员怎么做才是公平正义呢?”又是王大爷第一个举手,“一碗水端平。”这饱含乡土气息和农民智慧的回答,让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鲍腾飞乐出了声:“回答正确,给大爷一瓶酱油。”

侯田田这次一共准备了两小袋面粉、两瓶酱油和5袋洗衣粉。今天,一件没剩全送给了台下的农民朋友。一位大妈调解员笑着说:“这个月家里不用买洗衣粉了。”

王大爷被现场摄像的山东电视台记者叫了过去“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王大爷说:“既拿了两件奖品,又学了法律知识,说不定哪一天就用上,真是全方位的收获啊!”

记者走过去看了潘潇潇的笔记本,讲课内容、群众表现等要点记得密密麻麻。据她介绍,这次送法下乡学习积累了很多经验,接下来会就更多老百姓话题,在山东多个市县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并向全国推广。(记者 张小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