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散文(说聪散文)

高质量散文(说聪散文)(1)

每接一级学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课堂听课效率,为了培养孩子们学习的专注精神,我都会板书“聪”字,强调下我们的耳朵的重要性:左边的“耳”占据了这个字的几乎一半,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是最会倾听的孩子;右半边上面这两个点,就是你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课堂上要这样忽闪忽闪地看着老师听课;这个“口”字就是你的嘴巴呀,课堂上不光要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还要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下面的“心”字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只要你在学习中做到了这四点,孩子们,你们就是最聪明的孩子啦!

聪,察也。——《说文》

听曰聪。——《书·洪范》

闻审谓之聪。——《管子·宙合》

耳彻为聪。——《庄子·外物》

尚寐无聪。——《诗·王风·兔爰》

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春秋繁露·五行五事》

聪,闻也,明也,通也,听也。——《广韵》

我发现,“聪”字自古至今,与我们的耳朵的联系如此密切。“听曰聪”“耳彻为聪”“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聪,闻也,明也,通也,听也”。还真是如此。

我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人,(此处“好”字音节为“hào”),幸亏我是生在中国,换作美国,孩子三岁时我就被关到监狱里去了。我的孩子三岁就开始自己在家一个人玩,不是一会儿,是一整天,一个晚上。她在家自己玩,我跑出去和狐朋狗友们玩。那时没有电脑,电视里也没有少儿频道,我给她准备的是一堆堆的图画书,一堆堆的磁带。虽然我每次给一年级的家长们开会都反复强调要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也经常整本书整本书地读书给我班的孩子们听,但我从来不和我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从来没有读一篇文章给我自己的孩子听,我都是让她自己读,让她听录音磁带。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孩子刚刚四岁那年,她在外边看到了一个大他一岁的哥哥在讲那么好玩的故事后,她回到家的第二天,忽然对着正在包水饺的爸爸妈妈开始讲《木偶奇遇记》,一个磁带的A面B面,足足有一个小时,完整的《木偶奇遇记》,和磁带上一字不差的《木偶奇遇记》。

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让孩子这样倾听是多么重要。直到她高考前夕,我说你一个高三这么舒服地过来了,行吗,不管大假还是小假,从来没见你学习,晚上下课回来不是读小说,就是上网,行吗?孩子的回答让我很温暖——妈妈,我在学校里好好学习了,40分钟的课堂我从来不浪费一分钟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我恨不得都要记到脑海里;妈妈你知道吗,晚自习的时候,我在做题,同学们在我旁边大声说话,我只听见旁边有声音,他们说的什么,我一句也听不到,我就是这样学习的,所以我回家就是为了好好休息。

其实笑笑具备学习上最优秀的品质——专注,从上一年级就有了,只是我不知道,或者我不懂而已。我教过那么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发现明明是脑瓜灵活又聪明的孩子呀,可是学习成绩就是不行,问题就出在课堂上坐不住,容易走神,小动作特别多,不会倾听老师讲课,作业能磨蹭出鬼……一句话,就是缺乏专注的学习精神。

记得笑笑刚上一年级那会儿,所有教她的老师见了我都是表扬她:班里坐得最端正的孩子;班里少有的看着老师的眼睛听课的孩子;每次去上课,先看见她已经坐好,非常安静地等着老师来上课……

那时我并没有觉得孩子因为这样的表现被老师们一次次表扬,就特骄傲和自豪,我只是感觉,这不就是一个正常的小学生最应该做的吗?那时我真不知道,正是因为我的好玩,无意识地培养了孩子学习的专注精神。

后来听专家报告说,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因为孩子小时候需要自己玩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却把这关键的一步硬生生剥夺了——总是不放心孩子自己玩,总是眼睛不眨一眨地盯着孩子。

“聪”,真的应该靠“听”来培养。庄子外物说:目彻为明,耳彻为聪。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燕淑珍,悦来湖小学语文老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