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

由于谏官司马光的力争和仁宗的毫无决断,赵徽柔最终没能与李玮和离。她被迫放弃了抵抗,继续维持着凄惨万分的婚姻生活。司马光这个七岁时就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局限,奋力砸缸的勇敢孩子,在礼教完人,道学君子的人设下,越走越远,终于还是活成了众人讨厌的样子。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1)

司马光剧照

虽然,《清平乐》最后的大结局中,司马光被仁宗说服,放弃了继续为难赵徽柔。不过,这可能只是编剧的一时慈悲,真实的司马光没有那么容易被感动,他要是真的杠起来,心可能比铁石还要硬一些。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观众想知道,历史上,司马光在《清平乐》剧情之后经历过哪些事情,他的结局又如何呢?下面就来为大家逐一盘点!

◇ 不尽人情,迂腐短视

《清平乐》剧中,司马光只是配角,剧中的戏份,远远未表现出司马光性格的全貌。实际历史上的司马光,比剧中的表现的,更加迂腐和偏激。

仁宗充嫒董氏,其原型是《清平乐》剧中的董秋和。不过,董秋和的历史原型,并没有剧中那么幸运。她在深宫中二十余年,为仁宗生下了三个女儿,一直深爱着仁宗。直到临终前,还担心影响仁宗主持的明堂大典,不让曹皇后将自己病危消息告诉仁宗。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2)

董秋和剧照

曹皇后流着泪答应了她的请求,董氏到死也没能见仁宗最后一面。因为平时并不计较名份和地位,董氏临终前品轶仅为充嫒,是九嫔中最低的一等。仁宗事后得知心怀愧疚,追封她为淑妃,并想在她死后的葬礼上,稍加补偿。司马光得知后,马上上书谏止,他说: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3)

仁宗想落个好皇帝的名声,居然“嘉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董氏这个可怜的女人,痴心错付,仁宗却根本没把她当一回事。淑妃本来就是一品品轶,董氏葬礼是她不幸人生的最后一件事,连应有礼仪也没享受到。

仁宗去世后无子,养子英宗赵宗实继位。仁宗在世时,对他猜忌万分,并没有什么父子亲情。他想念自己的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想追尊他为皇帝。司马光知道后,在奏疏中奋笔直书,强烈反对。他说:“官家应该将濮王称为皇伯,按照亲戚来对待!”。英宗不答应,司马光便自请外贬,英宗没有答应。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4)

小赵宗实剧照

仁宗年间,西夏、辽与北宋三足鼎立。对于西夏和辽在边境的滋扰,守边的延州及雄州指挥使高宜、赵滋对待西夏和辽采取强硬态度,寸土不让,在边境上发生了冲突。司马光怪他们“生事”,上书要求:“在疆场上,因为小事招惹西夏和辽的官员,要对他治罪!”,仁宗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

自此之后,边境的将士,因为害怕被加罪,每每在边境冲突忍让退让,西夏与辽国气焰越发高涨,胃口也越来越大。北宋不得不屈辱地增加岁币,以安抚两国,窝心到了极点。

另外,仁宗嘉佑八年,西夏宗室有一个将领名叫嵬名山,与西夏首领李谅祚有隙。宋朝边境将领种谔想招降他,司马光不同意。他上书说:“嵬名山对抗不了李谅祚,即便是胜了,也不能保证嵬名山今后不反叛,将来也是麻烦!”。仁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让种谔发兵接应嵬名山,一举攻下绥州,这也是有宋以来,拿得出手的不多胜利之一。

司马光沉浸在封建礼教的世界里,提出诸多不尽人情的建议,并以去留做要挟。却全然没有发现自己的作为,已经到了毫无怜悯之心,不顾的骨肉亲情的地步。另外,司马光对辽和西夏存有幻想,希望他们能够如自己一样温良恭俭让,迂腐得令人发指。孰不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作为基础的,对敌人任何基于道德方面的的期望,都只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5)

司马光剧照

◇ 反对新法,势不两立

当然,司马光也不是所有时间都忙着给别人找不自在。英宗年间,司马光利用闲暇时间,著《通志》八篇,将其进献给英宗。英宗见了惊悦异常,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写了一篇序言,让他在局秘阁继续完成了这部著作。宋神宗继位后,任命司马光为翰林学士,他尽力推辞,不过神宗没有答应。

神宗起用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司马光上书反对,极言新法之害。并利用给神宗讲筵的机会进言,以萧规曹随的典故为例,想让神宗遵从祖宗之法,不要轻易变更。神宗被他说得心动,想任用司马光,就去问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所说的全是妨害新政的话,所交往的全是妨害新政的人。现在把他放在朝中,让他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这是令新政消涨的大敌。以司马光的才能,并不足以妨害新政,但其身在高位,反对新政的人会以他为旗帜。当年韩信攻打赵国时,树立汉军赤帜,赵国反叛的士卒为之丧气。现在如果任用司马光,是给反对新政的人树立榜样啊!”。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6)

王安石

此时,韩琦也上书反对新政,王安石为表明推行新政的决心,就上书请求辞职,神宗不允,王安石称病在家坚卧不起。

神宗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神宗怕他干预新法,就对他说:“枢密使是管兵事的,做官各有职守,你不要越职说其它的事!”。司马光答道:“臣未受命之前,还是官家的侍从,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进言。”

后来,在神宗的请求下,王安石起复重新执政。司马光听说后当即上书辞职,神宗让他以端明殿学士和身份知永兴军,离开了朝堂。

不久,司马光调任许州,他推辞不去赴任,请求到西京御史台任职。这是个极清闲的职衔,说明此时司马光已对政事失望,也不再期待神宗能听从自己的建议了,他在洛阳不问政事,一心著书完成《资治通鉴》的编写。《资治通鉴》编写完成后,神宗加授他为资政殿学士。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7)

司马光剧照

司马光与王安石对新法的论争,反映了那个时代最高层的精英对国家前途走向的看法与争论。王安石变法,意在富国强兵。但变法实施过程中,因为用人不当,对百姓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也是事实。

千年以下,历史上对此次变法的结论反复变易。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能切实评判这次变法是非成败,并做出准确的定论。不过,就个人而言,还是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的务实肯干的精神抱有敬佩,而对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空谈指责,颇不以为然。

任何时候,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而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错都不会出。若有人都认为不犯错才是功劳,那在他位子上放一坨大便,岂非比他更不会犯错,也更有功劳?愿所有实心用事者都可以被都善待和宽容!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8)

司马光剧照

◇ 私德甚佳,死后哀荣

不过,话说回来,司马光尽管在许多事情上显得过分迂腐和不近人情。但平心而论,他责人严,律己更严。人们反感后来的道学先生,往往因为他们是伪君子,真小人。而司马光恰恰是个真道学,真君子,他一直的作为,都是在坚守他的“道”。

司马光的贡献是哪些(为难赵徽柔的司马光)(9)

司马光剧照

司马光在洛阳时,每逢到夏县老家扫墓,都要去拜访其兄司马旦,尊敬他就象对待父亲一样。自小到大,从未说过谎话,他自己说:"我没什么过人的才能,只是平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没有不能对人说的罢了。"

司马光在洛阳待了十五年,天下人都认为他不是宰相而胜似宰相,洛阳的农夫和市民们称他为“司马相公”,妇女儿童也听说过他的大名。

神宗皇帝驾崩,司马光返回京师参加丧礼。守卫宫殿的卫士,远远望见他,都远远用手拍着额头说:“这是司马相公啊!”他路过的地方老百姓们拦住道路围观,大声对他喊:“您不要再返回洛阳了,留在京城,救救万民吧!”

随后,朝廷调司马光到陈州任职,路过京师,朝廷留下他做门下侍郎。当时苏轼也被从登州召还,路人围住他,对他呼喊说:"请您寄语给司马相公,不要离开朝廷,善待自己,以救我们活命!"。从这里看,老百姓对司马光的期望是很深的。

此时,哲宗皇帝年幼,宣仁太后主政(《清平乐》中的高滔滔)。她敬重司马光,以他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当政后,要尽罢王安石新法。有人提出神宗刚去世就尽罢新法,有违哲宗孝道,应该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道理施行。

司马光说:"先帝之法,如果是好的,那百世都不应该更易。但像王安石、吕惠卿所建立的新法,是为害天下的恶法,就应该象救护火灾和溺水之人一样马上改正它。何况现在是太皇太后主政,是母亲改正儿子错误,而不是儿子擅改父亲的法令。"于是就立即全部新法的施行。

有人对司马光说:"将来皇帝长大了,若有人以父子之义离间,您就危险了!。"司马光正气凛然地说:"老天若是保佐大宋宗社,就必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时人无不佩服他的勇气。

司马光在元祐元年,得了病,宣仁太后和哲宗命他在朝会上无须行礼。后来又体恤他,让他不用上朝,乘坐肩舆三天一进见,商议国家大事。司马光不答应,他说:“不面见官家没办法处理国家大事!”坚持扶病上朝。宣仁太后下诏,特许让他的儿子司马康每天扶他上朝议事。他建言的每一件事,宣仁太后和哲宗无不虚心采纳。

司马光为报答信任,凡事事必躬亲处理每一件事。有人举诸葛亮食少事繁的例子规劝他节劳,他说:“生死是命中注定的!”,未听劝告,继续操劳。病危之时,在床上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国家大事。因为操劳过度,拖坏了身体,终于在元祐元年九月病逝,享年六十七岁。

◇ 结语。

说起司马光这个人,有其复杂的多面性。他沉浸在封建礼教的世界里,不尽人情,已经到了毫无怜悯之心,不顾的骨肉亲情的地步。在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也相对短见和迂腐,并不清楚对敌人任何基于道德方面的的期望,都只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

在国内政治上,司马光与王安石对新法的论争,反映了那个时代最高层的精英对国家前途走向的看法与争论。千年以下,历史上对此次变法的结论反复变易。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能切实评判这次变法是非成败,并做出准确的定论。不过,我对司马光的空谈和对务实肯干的人的求全责备,持不赞成的态度。

但是,司马光尽管在许多事情上显得过分迂腐和不近人情。但平心而论,他责人严,律己更严。人们反感后来的道学先生,往往因为他们是伪君子,真小人。而司马光恰恰是个真道学,真君子,他一直的作为,都是在坚守他的“道”。就这一点而言,他依然配得上我们所有人由衷的敬仰!

参考资料:《宋史》《续资治通鉴》

清平乐大结局,赵徽柔、梁怀吉和李玮之间的爱恨情仇

清平乐大结局:还原历史,董秋和痴心错付,境遇堪怜

清平乐大结局,苗心禾人设大崩塌!还原她历史上真实的结局

清平乐结局:赵徽柔不能无罪!历史上,谏官如何看待她不幸的婚姻

清平乐大结局: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欧阳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