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秋收的味道 空林腊八粥味甜

稻田秋收的味道 空林腊八粥味甜(1)

香园门口等粥的骑手和义工

文殊院重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曾得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空林”二字。文殊院腊八节庙会亦始于清朝,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作为庙会的重头戏,奉施腊八粥几乎受到全市人民的关注,往年排队领粥的盛况总会如约出现在朋友圈中。今年受疫情影响,文殊院将现场奉粥改为线上申领,每日限量1000份热粥,通过外卖平台下单,只需自己承担运费,就可以在家里喝到文殊院的腊八粥了。除了线上申领,还可以在全市多个社区、商场领取特制的腊八粥料包,一包可以熬出五人份的热粥,一家人都可以享用来自文殊院的关怀。

稻田秋收的味道 空林腊八粥味甜(2)

文殊院腊八粥料包

我们有幸领到了今年的腊八粥料包,仔细研究了一下配料,包括珍珠米、糯米、黑米、红豆、红枣、花生米、百合、枸杞、核桃仁、薏仁、莲子、橘饼等12种食材,文殊院自己熬的话,还会加上红糖。看上去感觉和八宝粥有点像,但也不知道八宝粥是哪八宝,想来也就是个虚指,反正料很多很足就行了。

今年文殊院专门为外卖热粥订制了包装盒和包装袋。圆筒形包装盒是牛皮纸质地,盒身印着“腊八粥”字样,旁书 “喝腊八粥,结欢喜缘”,读来便心生欢喜。纸质包装袋正中印着一碗粥,简笔画风格,下面两行可爱的字—— “我能做舟,亦能煮粥;做舟时渡人,做粥时暖心”,短短数语,充满智慧和温情。设计师的审美和深度都挺在线,完全超出了我们对文殊院周边的认知。也是这时才了解到,文殊院也在做自己的文创品牌,不仅在寺里流通处和香园能买到,在微信小程序里也能买到。

稻田秋收的味道 空林腊八粥味甜(3)

腊八粥外送包装(图源:成都文殊院)

无论是文创产品本身,还是文殊院做文创这件事,都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期,但细想也合情合理,拥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大的信众基础,和人们的生活也很贴近,加上还是一处旅游名胜,真要不做文创反而有点对不起这么好的资源了。

我们在奉香处领取了三柱香,经义工指点,在大雄宝殿前完成了“先上香,后许愿”的仪式。每每步入寺庙,总担心行差踏错,冒犯神明,因而处处小心翼翼,有样学样,却也不知道做对没有。今天在文殊院有一个很好的体验在于,寺里义工很多,会主动教大家礼拜的仪式。大雄宝殿前,一位义工一直在重复“先上香,后许愿”,另一位义工看到有人戴着手套上香,会上前提醒:“上香还戴什么手套嘛?”而在千佛和平塔前,也有义工一直在教大家:“从左手边开始,顺时针方向绕塔三周,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最后在塔前叩首祈福”。

稻田秋收的味道 空林腊八粥味甜(4)

绕塔祈福的信众

亦真法师告诉我们,义工是文殊院对外活动能够成功运转的重要力量。每年的腊八节庙会,从山门的秩序维持,到寺内人流引导,从礼拜常识教授,到腊八粥的熬制、奉施、 派送,里里外外有几百上千名义工参与进来。就我们今天在寺内见到的义工来看,主要是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男女都有,大多数看上去都非常热心,而且很会给自己找事情做。和大型赛事以大学生为主的志愿者团体形成很明显的风格差异。

稻田秋收的味道 空林腊八粥味甜(5)

文殊院义工

我们听从义工的指挥,跟着绕塔祈福的人流行进,身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继擦肩,老两口互相搀扶,小情侣相依相伴,祖孙俩一问一答,无一不是鲜活的生命景象。塔边护栏的立柱上,放置着一把粮食,事后查阅才知是佛教的一种仪轨,叫做“施食”,施食给饿鬼道吃,让它们闻法受食,得以解脱。塔下有腊梅几株,此时正吐蕊,绕塔时得以闻到阵阵幽香,颇觉清心。两侧碑廊挂满了大红灯笼,灯笼上印着住持宗性大和尚今年新题的墨宝“精勤万福”,氛围营造得非常到位。

稻田秋收的味道 空林腊八粥味甜(6)

腊梅和福灯

从文殊院出来,再次路过香园,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外卖骑手和义工,都在等着新一轮热粥的出炉。我们走进对面一家卖工艺品的小店闲逛,店员和我们简单招呼过后,又埋头紧盯手机,说是一定要抢到下一轮腊八粥,这都线上申领的最后一天了,她还没有抢到过。“不能直接到对面要吗?”我问道,她摇摇头,“只能线上申领,我们这儿网速不行,一直登不进去”。她有点郁闷,守在文殊院门口却连一口热粥都抢不到,今年这个腊八,可没有近水楼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