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有啥特点(数说湘乡三十年)
前言
1987年,湘乡撤县建市,有2000多年文明记载史的楚南重镇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砥砺前行写春秋。湘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湘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更离不开历届湘乡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实干苦干。
忆峥嵘岁月。我们采访了10位湘乡现任和历任主要领导,请他们回顾湘乡建市30年的发展史,请他们描绘湘乡的发展蓝图。
不待扬鞭自奋蹄。30年来,公诚勤俭、敢为人先的湘乡人,紧跟时代步伐,以青春的名义砥砺前行,不畏艰辛、埋头苦干,在各条战线上创造一流业绩,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湘乡的辉煌。
说沧桑变化。我们采访了10位1987年参加工作的湘乡人,他们是湘乡建市30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他们用青春书写了美好湘乡的每一天。
潮涌风劲正扬帆。如今的湘乡,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30年的改革开放,让湘乡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这样的环境为年轻人提供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品幸福生活。我们采访了10位1987年出生的湘乡年轻人,他们是湘乡建市30年来发展成果的分享者,是湘乡幸福生活的体验者。
湘乡精神
公诚勤俭,敢为人先
“公”首先指心忧天下,甘于奉献;其次指先公后私;第三是指公平公正。
“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的态度,专心致志,认真负责,不苟且,不推诿,不取巧;一是对人的态度,实心实意,忠厚待人,不敷衍,不装奸,不虚伪。
“勤”不仅表现在通过勤劳获得美好生活,而且表现在通过勤奋努力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
“俭”是指生活朴素,节约财物,不浪费不铺张。
“敢为人先”则指湘乡人的勇武遐迩闻名让人刮目相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慷慨赴死;其二,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其三,思想解放,敢想敢说,敢干敢闯。
市民公约
爱党爱国爱家乡,
遵纪守法奔小康。
公诚勤俭我先行,
吃苦霸蛮敢担当。
扶危济困好人帮,
公平正义美名扬。
文明礼貌好修养,
青山绿水遍花香。
湘乡市徽
湘乡市徽是根据湘乡古称龙城的传说进行构思设计的。市徽为开四个口子的大、小两圆圈中“二龙戏珠”图案。“二龙”取“湘乡”二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XX”变形组成,象征湘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擎起巨龙,示意湘乡在腾飞;“二龙”尾中间的“川”是古代河流的象形字,比喻涟水河,同时又形似“市”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S”,寓意湘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圆圈的四个开口示意湘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两圆圈之间的英文字母为“中国湘乡”。市徽的设计寓意为湘乡人民既具有龙的向上精神,又有无坚不摧的顽强意志。
湘乡市歌
太阳升起在东台山上,霞光中飞来金色的凤凰。荆楚古邑源远流长,人民刚勇勤劳善良。山村小道走出多少伟人,竹篱茅舍做出天下文章。两千年风云历史,几度沧桑辉煌,啊!湘乡湘乡,万众一心奔向前方。啊!湘乡湘乡,万众一心奔向前方。
涟水腾起欢乐的浪花,碧波中映出可爱的家乡。都市风光百业兴旺,湘中明珠四海传扬。改革开放铸出金光大道,一代风流谱写崭新篇章。英雄的湘乡儿女,齐心拼搏再创辉煌。啊!湘乡湘乡,昂首挺胸奔向前方。啊!湘乡湘乡,昂首挺胸奔向前方。
湘乡名人
蒋琬,字公琰,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王容,南宋时人,1187年,王容参加丁未科会试,孝宗帝赵慎评鉴“王容之文质实”,亲自擢拔他为状元。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湘乡。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刘锦棠,收复新疆,被誉为“飞将军”,任新疆首任巡抚,废除伯克制度。
虚云大师,中国佛教最杰出的高僧。1953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9年圆寂,世寿120岁。
黄公略,毛泽东作词称诵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陈赓,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谭政,革命家、军事家、政工巨匠,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罗健夫,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卓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
湘乡名胜
镇湘楼:始建于明代晚期,先是作为戍楼而建,人在楼上守望,一有战事发生即鸣铃报警。“镇湘楼”是后起的名,据康熙时县丞何量《登镇湘楼记》所书:“小邑由来无城廓,人民惧不保障,形家谓斯楼足以镇湘而作屏藩也,因名焉。”2009年,湘乡市委、市政府决定易址重建镇湘楼。整个工程采用明暗相间、合二为一的楼面布局,突出“灵山秀水”“腾龙起凤”“镇湘卫国”“共和新天”“天地人和”5个主题,古朴大气,恬静优雅。
云门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皇祐二年,其中观音阁最为出彩。观音阁内祀奉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泥塑和木塑混合结构,全身金装,高达11.8米,为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最古老的观音佛像。佛像立于莲花宝座上,面颊丰满,双目微俯,形态端庄慈祥。上身千手,下身衣带自然飘垂,具有轻纱透明的质感。
东山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时名“东山精舍”。废科举、兴新学,开湖湘新式教育之先河,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走出韶山、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站。
水府旅游区:坐落在湘乡市棋梓镇,位于韶山、南岳、张家界三大旅游区中心位置,规划面积177.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旅游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常年生长着近千种珍贵物种和多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碧波荡漾、水鸟嬉戏,水面冬春多雾,夏秋多云,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沿岸半岛鳌突,港湾纵横,岸柳成行花木繁茂,稻谷飘香,茶园泛绿,桔柚流芳,充满着诗情画意。
湘乡民俗
金石石坝鼓
金石石坝鼓创制于我国鼓乐大繁荣的清末时期,主要用于演出花鼓戏、表演闹龙狮、举行宗教祭祀等活动。
石坝鼓分为大鼓、堂鼓、高音鼓、手鼓、班鼓等五种不同类型,尤以堂鼓闻名省内外。其产品主要材质是牛皮、木材、金铆钉等,牛皮浸泡液体材料及配方和蒙皮、定音技巧最为关键,其制作采用传统制鼓工具和工艺进行,再配以鼓面图案设计和印制,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各市及周边省市。石坝鼓主要传承人丁德仁曾制作出直径1.8米的大鼓,声响如雷,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金石镇石坝村的“石坝鼓”已有百多年历史,已传承了五代。据“石坝鼓”传人丁德仁介绍,“石坝鼓”为纯手工制作,它用料讲究,工序繁杂,制作出来的鼓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现已远销湖北、江西、四川、内蒙古等多地,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2009年,“石坝鼓”成功纳入湘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乡烘糕
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湘乡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湘乡县志》记载:“咸丰年间,湘军出省作战,曾国藩令各斋馆大量加工烘糕,以供军需,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从湘军出省作战的1852年算起,到光绪中期,湘军收复新疆和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历时半个多世纪,烘糕作为军粮,随同湘军走遍全国。外省一些商人也瞄准了湘乡烘糕的商机,来湘乡采购,出现了烘糕供不应求的局面,湘乡各镇的斋馆作坊迅猛发展。湘乡烘糕名声鹊起,朝廷宫中的主膳官员也得到了信息,于是派人到湘乡采购,从咸、同到光绪年间,朝廷派有专人进驻湘乡,督查各斋馆的烘糕贡品生产,故湘乡烘糕又名“贡糕”。
烘糕以上等白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尤宜家庭备用,馈送亲友。1980年挖掘传统工艺,改进包装,获省优质产品证书。
壶天火龙灯
壶天火龙灯源于清朝,相传一条赤蛇经千年修炼,成为火龙,祸害当地百姓。为挽救人们免遭火灾之苦,当地百姓设坛启奏火龙,答应每年新年正月初十到十五日,杀猪宰羊祭祀,玩耍火龙叩谢龙恩,求保一方平安。自此以后,小镇果然火患消失,人们无不欢欣,耍龙灯欢度元宵佳节的节目一直保留了下来。
如今,壶天火龙灯已经成了当地群众的一项文化活动,一般由十多名舞龙者舞着火龙健步如飞,高昂的龙头威武的抖动和旋转,长长的龙身跟着舞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火龙队由火流星开路,火流星是用两个圆球型铁丝小笼做成的,里面装上燃烧的木炭,中间用绳索连接如流星锤般舞动,挥起来火星四溅,龙珠和火龙紧跟其后,整个舞龙队伍绵延近一里路,好不壮观。当火龙灯经过家门口时,村民们都会走出家门点燃爆竹,俗称“接龙”。人群跟着龙灯一路闹、一路跑,所到之处鞭炮齐鸣,烟花如星雨,也展现了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