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农村家庭剧(爱情家庭乡村励志剧)
《粘豆包》是张金华执导的爱情家庭乡村励志剧,李菁菁、秦卫东等主演。讲述的是东北农村妇女白莲带着瘫痪的前夫嫁给同村村民老憨的故事。
剧情简介
白莲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在一次建房上梁时砸成瘫痪,不能动弹丧失了一切生活能力,祸不单行,房子又意外起火,生活压力都压在白莲的身上,为了生活,白莲想办法谋生,但都不能如愿。丈夫不想拖累白莲,让白莲改嫁,希望有好人帮白莲抚养幼子,走投无路的白莲和丈夫选择离婚。白莲不想抛弃杜强,要求杜强跟着自己出嫁。杜强虽不愿,但拗不过白莲,最终随着白莲一起嫁到新家。小山村出现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温馨一幕。新婚的老憨外表看似粗人,但心地善良,热心助人,生活中给白莲和杜强充分的照顾和理解,为了特殊的家庭付出很多,老憨用爱情、友情和亲情以及实际行动感化了杜强和子女们,杜强最终带着感谢和安慰离开了他们。乡政府领导和村里帮助白莲一家靠着祖传手艺粘豆包,还清欠债,生活越来越好,和老憨齐心帮助儿女们成家立业。
该剧名叫《粘豆包》,自然少不了重要的道具“粘豆包”。戏中,白莲做粘豆包的手艺是一绝。不仅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喜欢白莲做的粘豆包,就连城里人也排着队买粘豆包。于是,在乡里的支持下,白莲开起了粘豆包加工厂。据悉,该剧播出不久之后,便有不少观众表示对粘豆包这种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说,看剧中人物对白莲所做的粘豆包赞不绝口,自己也想亲自尝尝。戏里的粘豆包也成了大家的宠儿。接下来,小酱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东北传统美食粘豆包。
粘豆包(东北传统食品),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砍柴等。目前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是中国粘豆包之乡。
制作方法
第一步“淘米”: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黄米泡上半日,然后淘净沙子,叫“淘米”,之后晾大半干,磨成面,将玉米面和黄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馒头那样进行“发酵”。待发出酸味,开始用手揉面。这一步关系着整个粘豆包制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口味和色泽,所以对发面人的要求较高。一般传统发面的人应该是家里相貌较好,性格温和,善良的人,据说这样发出来的面就如其人一般,入口细滑,带有丝丝甜意,色泽金黄。
第二步是制馅。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这一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关重要,如果干了或者稀了,都意味着馅料的失败。需要费时调好。糖量最好少一些,防止口味不同。
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铺有波罗叶或梨树叶(苏子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也可不放苏子叶或梨树叶,改垫其他东西,只要能捡起来豆包即可)
由于粘豆包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所以在东北,传统的做法是一般在初冬时把过冬的粘豆包包好,蒸出锅后放在盖帘上在外面室温冻上一个夜晚。蒸熟冻完后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再吃时在锅里热透了就可以了。
食用方法
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小孩子们冬季里还愿啃冻豆包,练其牙齿,吃着玩。再复杂一点,可滚上炒熟的黄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种糊香豆味,叫做“驴打滚儿”。
食谱 原料: 黄米面、干面粉,红小豆、发酵粉,白糖、桂花酱适量。 做法: 1、将黄米面放入盆中,加入60度水温的水300g,将其和成面团(略软些),待凉后,把发酵粉用水懈开,再加入干面粉,倒入黄米面中和匀,饧几个小时; 2、红豆淘洗干净,放入高压锅中压15分钟,压好后开盖加入白糖、少许素油,用力将红豆捣碎,放入适量桂花酱搅拌成豆沙。 3、将面团取出下剂,包好豆沙馅入锅蒸12-15分钟即可。 特色: 软甜不腻。
储存方法
粘豆包适合在冬季,零摄氏度以下,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在常温下也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但一般不能在2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保存超过半个月,一般东北人都会吃到来年开春,之后豆包就容易发霉,变质。
传统文化
粘豆包因其易于储藏,食材易得而得到农村人的喜爱,并成为一些地区的传统食物,由于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米,白面的食材的日益丰富,这种传统主食也面临不断减少的趋势。传统制作工艺也逐渐成为少数人会的一本手艺,而这种主食主要是农村的,辽宁朝阳地区因气候四季分明,食材即为当地的粮食作物,农村人口较多,大多家庭还保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因其味道品质与制作人的技艺要求较高,不同的人作出的粘豆包也会有所不同,每当蒸豆包时,互赠豆包已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习俗,品味其口感,借此也向好的工艺人学习探讨制作工艺,以提高自己的手艺。同时也是赠送远方亲友的理想食物,许多从农村迈入城市的人在内心都表现出对那种传统食物的一种特殊的怀念,忘不了这种家乡的味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