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称为辞赋之祖(屈原辞赋的承继者)

宋玉(约前298——约前222),又名子渊,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其赋16篇,今多亡佚。

宋玉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相称。

屈原被称为辞赋之祖(屈原辞赋的承继者)(1)

宋玉(网络图片)

美男子

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

宋玉有一篇《登徒子好色赋》,我们可从中想象一下宋玉的美貌。

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

宋玉知道后,对楚王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隔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是好色之徒吗?

而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好色。

楚王听了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屈原被称为辞赋之祖(屈原辞赋的承继者)(2)

宋玉墓

宋玉墓

宋玉墓位于宜城南郊腊树园村四组。当地流传民谣:“宜城县,东南角,宋玉墓在那里落。宋玉本是楚大夫,《九辩》千古绝调歌,生养死葬在楚国。”《宜城县志》载:“墓在县南三里”。

宋玉墓具体位置。宋玉墓西距南北向观光路约120米,北距东西向自然村水泥路约100米,东距南北向自然村土石路约60米,南距东西向通往“襄大饲料”公司的南环二路约240米,遗址的东北角和北面是四组村民民宅,西南方向有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宋玉墓之封土占地面积约一亩左右,封土顶端大约有当地居民房屋一层高。明·路迎《宋玉墓祠记》载:“有封若堂,巍然独存。”《宜城县志》载:“墓大及亩”。

1966至1967年间,为了解决生产队建仓库与磨房等用砖,当地村民将墓砖挖出;后有村民用墓砖砌墙建房。

当时,封土挖开后,墓地表下砖墙的俯视平面呈一长方形连接着一个圆形。长方形的长有2米多,宽1.5米左右,圆形的直径3米多。墓深3米左右时,有一巨大的石板。石板可能是墓门,或石棺顶板。开挖过程中,见到有红色的土陶制品,为鸡、狗等动物造型。

现在,村民当年挖取的墓砖,房屋残垣和地头矮墙中随处可见。其砖以青砖为主,有一些还带有菱形几何图案,还有个别的带有菱形几何图案的砖呈陈旧性暗淡桔色或粉红色。

村民挖墓取砖时,还有十几方石碑。后来,大多数石碑被砸碎烧制石灰;今仅存清陈廷桂《修宋玉幕垣》诗刻碑。

史籍中,有不少关于宋玉墓的记载。

东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载:“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塚。……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似屈原也。”

清·同治《宜城县志》卷一《方舆记·古迹》载:“楚大夫宋玉墓,在县南三里宋玉宅后,有三冢并列。明嘉靖中建祠其旁,今宅已废,墓大及亩,或合三冢而并于一耶。明正德中知县朱崇学立碑识之。嘉靖间都御史路迎建祠堂于墓前,自为记,勒于碑。祠堂已圮,今尚书赵宏恩观察襄郧时题诗勒石,与路碑俱存。嘉庆间邑令方策周缭以垣,植所宜木其中,兼守冢者,畀以田,立碑记之。”

屈原被称为辞赋之祖(屈原辞赋的承继者)(3)

宋玉墓园(局部)

宋玉宅

宋玉宅,不少史籍记载为墓、宅相邻。实际上,先秦楚人的丧葬习俗,都城居民不把墓地安置在城中住宅附近,更不会安葬在城市之中。

根据有关史籍资料,结合地貌地物分析,宋玉宅坐落在今宜城东南郑集镇南的春秋时期之楚故都一一楚皇城古城遗址内的南部区域;而宋玉墓在楚皇城古城遗址北,即今宜城市南郊腊树园村。

屈原被称为辞赋之祖(屈原辞赋的承继者)(4)

宋玉墓园(局部)

宋玉墓园

由于此前宋玉墓及所属建筑毁坏,2018年宜城市重修宋玉墓园。

墓园占地5亩,南北长50米,东西宽52.5米,总建筑面积278平方米。墓园坐西朝东,有围墙、大门、享堂、照壁、回廊、宋玉墓茔以及16座历代碑刻等。

(杨立武 )

@觉得好,点个赞,顺手发至朋友圈,评论区里留个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