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之战楚国失败的原因(楚国争霸输在了人才竞争上)
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争霸多年,终于在楚庄王时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但到了庄王晚年,每与臣子论事后都有忧色。申公巫臣问庄王:“大王决断英明,臣等都信服,为何会有忧虑呢?”庄王说:“我听说世上不会断绝圣人,国家也不缺乏贤人,君主能够得到像老师一样的圣人就会成为王者,得到像朋友一样的贤人就会成为霸主。如今我才能一般,群臣还不及我,楚国有危险了啊。”
春秋时期列国争霸,其中有五位国君被称为春秋五霸。关于五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其中秦国太落后,好不容易聚集起的国力在崤山之战中惨遭晋军伏击,输了个精光。宋襄公还不如秦穆公,既无实力,又因循守旧,争霸不成反成天下笑柄。将宋襄公列入五霸完全就是个凑数的。
春秋五霸
另一种说法就把秦穆公和宋襄公被排除,将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列入。然而吴越之地远在江南,对中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由于无法掌控北方的土地,越王勾践在称霸后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将吴、越列入五霸也名不副实,春秋真正的霸主仅有齐、楚、晋三国。齐国虽然称霸最早,但霸业一世而亡,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就再没称霸过,春秋争霸就成了楚、晋两国的舞台。
楚国在西周时期就不服周天子,到了春秋时期,楚国也是最早走上争霸之路的诸侯之一,楚武王与郑庄公、齐僖公并称春秋三小霸。然而前有齐桓公,后有晋文公,楚国的霸业一直受阻。等到楚庄王时,好不容易称霸,霸业却又随着庄王的离世又被晋国夺回。楚庄王之子楚共王资质平平,手下的大臣也才能一般。楚庄王生前的忧虑变成了现实,楚国陷入了人才短缺的局面。楚共王不仅没能守住霸业,还被晋军射瞎了一只眼。此后楚国虽然依旧保持了与晋国相抗衡的实力,但人才短缺的局面一直没能改变。
楚材晋用,人才外流是楚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楚国并非没有人才,只是人才难以得到施展才能机会,被迫逃往了晋国。在楚国,王族几乎把持了一切重要职位,卿族大臣被置于附属地位,不仅难以施展才华,还往往被裹挟到政治斗争中,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因此楚国能否称霸只取决于王族,甚至于只取决于楚王一人。然而如楚庄王一般雄才大略之君毕竟少数,楚国的霸业也难以持久。
反观晋国,在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国君也都才能平庸,但晋文公设立的六卿制度使得卿族掌握了军政大权,各大卿族彼此竞争,能者居上,使晋国一直保持了强盛。再加上楚国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为晋国所用,导致楚国一直处于下风,甚至还被晋国的盟友吴国险些灭国。而制定联吴伐楚策略的就是开头提到的申公巫臣。
晋文公设立六卿
申公巫臣在楚庄王时受到重用,楚庄王能称霸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但楚庄王死后,申公巫臣因贪恋夏姬美色,得罪了司马子反(庄王之弟),就借助出使齐国的机会逃往晋国。申公巫臣出逃后,子反趁机与令尹子重(庄王之弟)合谋,杀害了申公巫臣的族人,夺取了他们的家财。申公巫臣恨得咬牙切齿,写了一封信给子反和子重,说:“你们这两个坏蛋,实在太可恶了!我一定要叫你们受命奔走,疲竭而死!”。
申公巫臣向晋景公建议与楚国南方的吴国结盟,夹击楚国。吴王寿梦二年(前584年),申公巫臣出使吴国,教授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并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制度带到了吴国。吴国强大后,与晋国配合,频繁的夹攻楚国。仅仅一年,子反、子重南北往返七次,疲于奔命。
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前561年),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诸樊为完成父王遗愿,死前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吴王余昧四年(前527年),吴王余昧死,传位于其弟季札。然而季札坚决避让,逃离开去。于是吴人立起余昧的儿子僚为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对此很不服,认为四叔季礼放弃王位后,应该由自己这个大侄子继位,还轮不到吴王僚。于是暗中结纳贤士,图谋王位。
吴王僚五年(前522年),伍子胥逃来吴国,公子光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伍子胥感念公子光知遇之恩,就为公子光出谋划策。而公子光也深知伍子胥对楚国的血海深仇,答应伍子胥在自己登上王位后必出兵伐楚。在主臣二人的合力策划下,吴王僚被刺杀,公子光即吴王位,是为吴王阖闾。
伍子胥之父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由于当时秦楚结盟,楚平王就为太子建聘娶秦哀公的长妹孟嬴为夫人,命费无忌到秦国去迎亲。费无忌回来后向楚平王说秦女有多么美丽,怂恿楚平王自己娶秦女,再给太子建另择妻子。楚平王见色眼开,就把准儿媳纳入后宫。费无忌怕太子建秋后算账,又向楚平王诬陷太子建谋反。楚平王听信谗言要处死太子,太子逃亡,伍奢受牵连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就召他们来,表示来了就放过伍奢,不来就马上杀了他。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又自认为才能浅陋,无力复仇。于是自己前去送死,让弟弟伍子胥逃走。
伍子胥将吴军分成三部分,轮流袭扰楚国。待楚国疲敝后再集中全力伐楚。此时,齐人孙武来吴,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举荐孙武,孙武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阖闾看后大加赞赏,拜孙武为将。至此,吴国集齐了空前绝后的强大阵容,准备一举灭楚。
吴国灭楚之战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国出动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一道西进伐楚。从汉水之滨,吴军五战五捷,一举攻入郢都。在逃亡十六年后,伍子胥等到了复仇的机会。然而此时楚平王已死,为了泄恨,伍子胥掘墓鞭尸。当年伍子胥逃亡之时遇到好友申包胥,就立誓说:“我必覆楚国。”申包胥则说:“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郢都被攻破后,申包胥知道实现自己誓言的时候到了,主动请缨到秦国求兵。
秦楚两国唇齿相依,楚昭王又是秦哀公的外甥,于情于理秦国都要出手相助。但申包胥到秦国后,秦哀公不见他,他就在秦王宫前日夜哭泣,七天七夜,眼都哭出血来。秦哀公大为感动,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遂派兵帮助楚国复国。
吴国毕竟是小国,伐楚时尽出吴国之兵才不过三万,全靠伍子胥和孙武的奇谋才得以连连得胜。攻破郢都后,吴军已是强弩之末,本就薄弱的国力捉襟见肘。秦国参战后,吴国南边的越国也乘虚而入。此时吴国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形势极为不妙。吴王阖闾不甘心失败,继续留在楚国与秦、楚交战,只派部分军队回国阻击越军。关键时刻,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又逃回吴国自立为王。这下阖闾坐不住了,急忙领兵回国,楚国才得以复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