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2章所感所悟(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详细解读《道德经》26

道德经第62章所感所悟(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1)

重为轻根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注释〉

重:厚实,厚重。

轻:轻浮,轻薄。

根:根本,根基,依靠。

静:寂静虚无。道的本性。

躁:性急,不冷静。

君:君王。意为统帅,主宰。

是以:因此,所以。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此处意为有道的人。

终日行:整天出行。比喻立身天地。

辎重:物资装备,生存依靠。比喻“道”。

荣观:形容荣华富贵的环境。

燕处超然:心身像燕子一样轻松自在。

奈何:为什么。

万乘之主:大国的君王。万乘:有万乘兵车的大国。

以身轻天下:因私利而轻视天下人利益。身:比喻自我,私心私欲。

〈译文〉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统帅。

所以,有道的君子,坚守道心立身天下,从来不离开道。虽然处于荣华富贵的环境,依旧淡泊宁静,像燕子超脱自在。

为什么那些大国的君王却要因为自我私利而轻视天下人利益?

轻视天下,就会失去立身治国的根本。

私心躁动,就会丧失君威。

〈解读〉

本章主要阐述了立身天下,应坚守道心,与道合一的重要性,也就是修心为道的重要性。先是以有道的君子为例,从正面阐述观点,然后以大国君王为例从反面阐述观点。

“重为轻根”,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根本,有了根本就有存在的根基和依靠。无我道心,就是人立身天地的根本。

世人看不到人生的整体和生命的真相,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迷失了道心,丢掉了人的根本,丢掉了人生的根基和依靠,所以烦苦庸碌。

“静为躁君”。静能控制和消除躁,所以,静是躁的统帅。“归根曰静”,静,就是寂静虚空,就是天命本性,就是道心。所以,立身天下,应当坚守道心,与道同一,时刻保持寂静虚空的心,无我无为,不离根本。

人的根本是人生的统帅。失去了根本,人生就失去了统帅,就会私心私欲躁动而失去控制,就会背道而行,就会“妄作,凶”。

“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重就是终日行的根本,是终日行的基础和依靠。有道的君子每天出行,从来不离开自己的辎重。也就是说,有道的君子,是从来不离开道,坚守道心立身天下,与道合一,不离根本。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正因为君子坚守道心立身天下,终日与道合一,不离根本,所以,在荣华富贵面前,不会迷惑,不被诱惑,人生不会误入歧途。能淡泊宁静,安然自在,轻松如燕。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这样的万乘之主,因为不明道,所以,自我膨胀,私心私欲,治理天下以自我为中心,一心追求私利,根本不顾天下人利益。

“轻则失根”,重私利,轻天下人利益就是丢掉了立身治国的根本。由此,也会失去天下百姓这个国家根本。

“躁则失君”。失去了立身治国的根本,私心躁动就失去了控制。私欲膨胀必招反抗,招反抗必定丧失君威,甚至失去君位。

所以,万乘之主,也应当像有道的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修心为道,坚守道心立身天下,与道合一,不离根本。

人生立身天地,只有破除自我,无我无为,坚守道心,才是把握住了人生根本。才会不轻浮,不躁动。才能燕处超然,人生行稳致远。

道德经第62章所感所悟(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2)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