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一次出国(孔子不止一次想移民)

孔子之前,商朝的遗老箕子曾移民到朝鲜半岛,现在朝鲜还有箕子的墓和庙。

孔子是鲁国人,如果移民的话,一渡海也到了朝鲜半岛,那现在大家恐怕要争孔子是哪一国人了。

孔子想移民是危言耸听吗?

孔子第一次出国(孔子不止一次想移民)(1)

不是的,孔子其实慎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论语》里有证据。

1 孔子想到海外去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我的理想没有机会实现,干脆乘着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大概就是由吧!”

子路听了喜形于色。

孔子说:“由啊!你爱好勇敢超过了我,但是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适当的木材啊!”

“道”就个人而言,指人生观或理想,亦即个人对于世间一切“应该如何”的体认。

“浮于海”的目的是要远赴海外,就像孔子后来“欲居九夷”的念头。

孔子说他如果移民,到时候能跟他去的,大概只有子路吧!

因为子路这个人既勇敢又豪气,必会抛弃一切跟着老师去。别的学生可能不愿放弃自己已有的成就。

子路听了很高兴,以为老师需要他当保镖。

孔子只好又补上一句:“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表示子路虽然勇气胜过别人,但有点有勇无谋。

“无所取材”四个字有人理解成:孔子教训子路,说你根本就不能判断我是在感叹,并不是真的要移民。

“材”与裁断事理的“裁”通用。

但是哪里有这样的老师,前面说要乘木筏到海外去带着子路;

后面又说子路你怎么那么笨,你不能判断我是在感叹,并不是真的想去吗?

没有这样教人的。

因此,正确的理解是,前面讲的木筏需要木材做成,后面说找不到这样的木材。

表示我并不是真的想出国,只是感叹这里用不上我罢了。

2 孔子想到荒蛮之地去

《论语》中还有一段,孔子说他“欲居九夷”。

“九夷”是古代的淮夷之地,在齐、鲁的南方,非常落后。

孔子想离开齐鲁这些中原地区的大国,到落后的蛮荒地区去居住。

有人说,那种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够居住呢?

孔子回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到任何地方去住,都可以安贫乐道,因为他看重的在内不在外,真正的快乐、价值、尊严是由内而发的;

君子如果到落后的地方去,正好可以从事教育,好好地把他的思想做介绍,因此怎么会觉得简陋呢?

由此也可知,孔子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化民成俗”。

3 孔子为何没有走

当然,孔子想移民只是一时兴起,总觉得我在这里不能发挥抱负,还不如到别的地方去。

但他毕竟没有成行,因为他有很深的文化认同。

古代中国人以自己为文明开化者,称四方之族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周朝各国虽然号称是已经开化的社会,却还不如那些文明未开的少数民族,为什么呢?

因为春秋期间,周朝乱的时候曾经五年没有天子,鲁国九年没有国君。

夷狄虽然在文化上比较落后,但还知道维持一个地区的安定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有一个领袖大家来支持。

孔子感叹中原国家明明文化比较开化,政治却十分混乱,反而失去了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上下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分寸,造成天下大乱,人民受苦。

他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这两句话虽然坚持原则,未免消极被动,好像只能默默等待明君的重用。

同时,“有道”与“无道”如何分辨?果真天下有道,何必需要孔子?

万一天下无道,孔子也无可奈何。

翻开历史,总在有道和无道之间摆荡,知识分子岂能置身事外?

所以,孔子这种想法注定是难以实行的,亦即他无法真正隐退。

孔子第一次出国(孔子不止一次想移民)(2)

4 假如活在今天,孔子会移民吗?

孔子如果生在今日,会不会也想移民?

答案不得而知。

多半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继续“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好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庄子》里提到孔子说天下有两大规律,一是对父母的孝顺和思慕不能改变,二是对国家的忠诚不能改变。为什么?

你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还是有相关的国家制度,包括各种人权及社会的规范;

你说这边很乱就避开,别人那边很安定,你去坐享其成吗?

孔子即使想移民,也绝不是去享福,去享受别人奋斗成果,而是要去加以改革和完善。

像他说的到九夷之地愿意去从事教化工作,愿意尽知识分子的责任。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不能够选择生在什么样的时代,也不能够安排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

你只能了解和接受实际情况,然后设法尽自己的力量去加以改善。

人类世界没有完美的阶段,古代的黄金时期往往只是假想中的,并非真的那么美好。

所以你只能去改善这个世界,而改善世界要从改善自己开始。

自己改善了,整个社会才能慢慢跟着改善;

自己不改善,脑袋里缺乏正确的观念,天下再怎么太平美好,你一样会觉得烦恼痛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