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人从来不抱怨的表现 遇事不急着争辩
这两天,话题“张庆总怼人像极了我的老板”被推上了微博热搜。
在最近一期青春职场类综艺节目《闪闪发光的你》中,导师张庆对实习生的交易表现进行了点评。
谈到谢真时,张庆直言不讳:“你的交易特别少,但你的话特别多。”
点评本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半点针对的意思。
但谢真却反应很大,先解释自己对债券交易还不适应,因此交易数量少是情有可原的。
随后,又花很大篇幅来说明自己平时如何如何,暗示张庆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获取了一些关于自己的固有印象。
殊不知她滔滔不绝争辩时,一旁老师早已暗暗摇头,陈铭更是直接说:
“这种解释都是减分的。”
果然,张庆没有因此对谢真有所改观,反而更严肃地说:
“遇到批评,你该先想一想合不合理。如果只会找理由搪塞过去,你还会反思吗?”
其实,稍有职场阅历的人都明白,领导看的是结果,不是理由。
当结果不如人意,争辩只会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最正确的做法是把精力用在改善结果上。
职场如此,人生亦如是。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一生时间学会闭嘴。”
为人处世,多做事,少争辩,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争辩,只是无意义的自我消耗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成熟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高赞回答如是说:
“知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争论都没有意义。你没道理,你没资格争;你有道理,你没必要争。”
诚然如是。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彼此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
若要事事争个明白,到头来往往不明不白,还会把生活卷入消耗的漩涡。
美剧《老友记》里,罗斯是一位考古学教授,朋友菲比是一位按摩师。
一次闲聊中,菲比说她不相信进化论,立刻把罗斯给惹急了。
罗斯搬出许多他认为的权威证据,一定要菲比相信进化论。
因为还有其他朋友在场,菲比不想让场面太难看,便让罗斯别再争了,她相信进化论就是了。
罗斯却仍不依不饶,觉得菲比是在敷衍。
为了让菲比全心全意接受进化论,他特意向学校请假,拿着各个地质时期的化石来找菲比。
两人又争论了许久,菲比终于不耐烦:
“你有时间和一个按摩师争论,还不如在相信进化论的考古界多发几篇论文!”
罗斯这才醒悟过来,和一个不是考古专业的人争辩进化论,对方接受了如何,不接受又如何。
到头来争不出所以然,反而耽误了工作,疏远了朋友。
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你想做的事,不会因别人赞成便得以成就,更不会因别人反对就宣告破产。
不如将争论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会成就真正值得的人生。
做人最大的智慧,
是在合适的时间沉默
胡适刚到北大时,和陈独秀、钱玄同等人一起创办《新青年》杂志。
有时为了确定选题和排版,胡适能跟他们讨论一整天。
可遇到复古派文人拼命抹黑自己的文章和人品时,哪怕骂得再过分,胡适也是不置一词。
有人对他说,放任这些负面声音持续叫嚣,会误导那些不明就里的读者。
不如刊登一些反击的文章,把复古派们驳得哑口无言,《新青年》自然会被更多人认可。
胡适却摇了摇头:
“如此非但不可如愿,反而会将推广新文化的杂志办成吵闹的骂街文学。”
他深知,自己和朋友讨论,是以文会友。
哪怕再激烈也是对事不对人,自可畅所欲言。
然而那些复古派却是有意刁难,你越是想驳得他们哑口无言,他们就越是会争得起劲。
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时间久了,他们自觉没趣,自然会偃旗息鼓。
《论语》中说:“不可言而与之言,为失言。”
人这一生,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重要;懂得见一些人,不说话,更重要。
在公平开放的氛围里,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能促进彼此成长。
可对于那些不在相同频道的人,你的道理永远撼动不了他们的偏见。
哪怕争出高下,也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俗话说得好:“常与君子争高下,莫同小人论短长。”
遇见烂人烂事,不争不是妥协,而是止损。
人这一生,会说话是艺术,而适时地沉默,更是云淡风轻的智慧。
比起争辩,
行动才是最有力的反击
《原则》里有句话:“要知道一个人的本质,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
遇到质疑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与其费尽口舌为自己辩白,用行动反击,拿结果说话,才让人心服口服。
姚明刚进入NBA时,因为还不熟悉比赛节奏,连续好几场都拿了零分。
篮球评论员巴克利嘲笑姚明是有史以来最差劲的中锋,甚至大放厥词:
“如果姚明今年有一场比赛的得分能超过19分,那我就去亲驴的屁股!”
面对这种人身攻击,姚明本可以向联盟提出申诉,要求巴克利当众道歉。
而他却表现得很为巴克利考虑,微笑着说:
“这太为难他了,我还是争取每场只拿18分吧。”
他清楚,自己目前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哪怕最后闹得满城风雨,巴克利迫于压力道歉,大家对他表现差劲的印象不会改变。
因此,为了能证明自己,姚明一声不吭地加班加点,拼命训练。
很快在一场比赛里,姚明面对联盟第一中锋奥尼尔,越战越勇,全场拿下20分。
赛后,巴克利牵着一头驴来到直播间,当着全美观众兑现了他的承诺。
从始至终,姚明没有争辩什么,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肯定。
心理学中有一个“缺失自证效应”,意思是说一个人越是希望外界承认他有什么,往往就是越缺什么。
换言之,你越是争辩,别人就越觉得你心虚。
因为心虚,才会迫切地希望通过语言上的胜利,来营造出煞有介事的样子。
真正厉害的人,永远不会在意外界的声音,更不屑与之争辩。
他们明白,事实胜于雄辩,行动是最有力的回应。
为人处世,少发出些声音,多做出些成绩。
曾经的质疑和嘲笑,终有一天会变成鲜花与掌声。
▽
中唐时期,文人们就哪种诗风更佳,吵得不可开交。
众人莫衷一是,便写文相互攻讦嘲讽,诗坛一时乌烟瘴气。
这时,杜甫挥手一句诗,顿时澄清玉宇: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古往今来,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电气革命时,人们争论是该沿用蒸汽机,还是发展电气化;
新文化运动时,人们争论是坚持文言文,还是改说白话文;
互联网萌芽时,又在争论该不该用电子商务取代传统商铺。
然时过境迁,最终留下来的从不是争论的声音。
而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和事,如江河一般,万古不废。
人生海海,岁月悠悠,不争地被记住了,争得全被淡忘了。
因此,又何必沉迷没有结果的争辩?
你所坚持的,时间会给你答案;你所不解的,岁月会让你释然。
愿你我少些喧嚣,多些思考,往后余生,自然一片静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