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

2016.08 .10|No.31

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广东土话文选》是西儒编撰的第一本汉语方言课本,也是汉语方言学史上的第一本方言课本。语言学家游汝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曾实地调查汉语方言一百多处,发表论文近百篇。近年来他留心于西洋传教士的汉语方言学著作与19世纪汉语方言研究,通过他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广东土话文选》的重要价值和中国各大方言早期课本的面貌。2016年7月,“复旦中文学术丛刊”推出第二种《方言接触论稿》,正是游教授语言接触论研究的结集。

一、各大方言最早的课本简介及比较

汉语各大方言最早的课本都是西洋传教士编写的,书名、作者和出版年代见表1。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1)

表1 各大方言最早的课本

表1 列出粤语、闽语、吴语和客家话课本各一种,其中粤语和闽语的课本都出版于1841年,成书的年代还应稍早,应该是在鸦片战争之前。大量的汉语方言课本是在“五口通商”稍晚之后出版的,此前出版的汉语方言课本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粤语课本《广东土话文选》是在澳门出版的,篇幅长达600多页。闽语课本《潮州土话初阶》则是在泰国曼谷出版的,当地有很多来自潮州的中国移民。全书内容较简,只有60多页。本文着重研究《广东土话文选》,入题之前,略为介绍同时代的《潮州土话初阶》和《上海土话功课》。

(一)《潮州土话初阶》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2)

图1 《潮州土话初阶》封面书影

William Dean, First lessons in the Tie-chiw Dialect,48p, Bangkok,1841. 编者

中文名璘为仁。1841年12月序刊。原书笔者见于荷兰莱登汉学院(Sinologisch Instituut,Leiden)。此书封面有《潮州话》三个汉字,书名拟译为《潮州土话初阶》。

《序言》说,广东西部人听不懂潮州话,而福建邻县人多少可以听懂一些,不过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很明显的。曼谷的中国移民估计有25万至40万,其中有三分之二说潮州话。潮州话和当地的泰语有互相借用的关系。泰语从潮州话借入许多词汇,包括数词、各种用具名称、各种蔬菜名称、一些动词和小品词。这些词完整借入,或仅稍有改动。

作者璘为仁是基督教美国浸信会传教士,先在曼谷潮州籍华人社区传教,1842年鸦片战争后璘为仁决定把东南亚的浸信会总部从曼谷迁往香港,并于1843年5月在香港建立了第一个讲潮州话的浸信会教会。当时潮州人中国和暹罗之间的贸易,大量潮州人都是经过香港来来往往的。

全书内容较简,只有几十页。正文前有一张元音表, 没有声母表和声调表。全书分数字、单词与短语、天文、地理、方位、人体、心智、疾病、亲属、人品、建筑、家具、文房用具、农事用具、航行、印刷、文体、中文图书、野兽、鸟类、爬虫与昆虫、金属、树木与水果、蔬菜、厨艺、时间、服装、量词、每月日子、四季、一年的十二个月、一星期的每一天等32课。各课只收词汇、短语或短句,先出英文,再出汉字,最后是潮州话的。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3)

图2 《潮州土话初阶》正文书影

(二)《上海土话功课》

Benjamin Jenkins所撰的Lessons in the Shanghai Dialect(1850年),书前扉页有用钢笔写的英文题签,内容如下:Lessons in the Shanghai Dialect from Ollendorff Systems. Romanized words on Keith’s system. Supported & have been arranged by Dr. B. Jenkins, Shanghai, about 1850.题签应是装订者或收藏者所为。屝页上并有一方印章,内容如下:Private Library of John Fry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由此可以推测,这一稿本可能最初是傅兰雅的私人藏书,后捐赠给加州大学。此书本无书名,笔者根据扉页题签和全书内容,将其命名为《上海土话功课》。作者不详。

此书是毛边纸毛笔手抄本,高22厘米,阔27厘米,纸张对折成一叶,两面用毛笔写字。全书分六卷合订成一本,共三十一课。第一册为第一日功课至第第八日功课,第二册为第九日功课至第十五日功课,第三册为第十六日功课至第十九日功课,第四册为第二十日功课至第二十三日功课,第五册为第二十四日功课至第二十七日功课,第六册为第二十八日功课至第三十一日功课。书脊上有“上海土白”四字,可能是藏书者傅兰雅(John Fryer)所题。每课每句都先出汉字,再用罗马字和另一种拼音符号逐字翻译。课文内容据Ollendorff系统,罗马字据Keith系统,拼音系统据Crawford系统。这种拼音系统是以方块汉字的笔划为基础创制的。全书约有一半有用钢笔手写的英语译文,写在插页上,夹在一叶的中间。全书不标页码。据笔者点算结果,各册页数及六册总页数如下:89页 89页 89页 100页 99页 104页=574页。无标点符号。方块汉字约有两万七千五百个。除有一般通用的汉字外,有个别方言字,如“亻 那”(你们)、“囡”(小孩)等。并有个别方言同音词,如“邱”(差、坏)、一颜(一点儿)。用发圈法标单字调,不标变调。声母分尖团,如枪tshiang、心sing。入声韵尾分-h和-k两套,如笔pih,只tsak。此书今藏赵元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东亚图书馆,1997年秋天笔者到访时将其检出复印带回。书前扉页的复印件见图1。为便了解此书正文的格式,兹将第四课最后一页复制如下,见图3,此页的英文译文见图4。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4)

图3 《上海土话功课》书前扉页复印件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5)

图4 《上海土话功课》第四课最后一页

二、《广东土话文选》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广东土话文选》(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是第一部汉语方言教材,在汉语方言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学术价值。原书无中文书名,日本学者曾译为《广东语模范文章注释》《广东语句选》等,曾有中国学者译为《广东方言读本》(顾钧 2013)。笔者认为译为《广东土话文选》较妥。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6)

图5 《广东土话文选》封面书影

此书编者是裨治文(E. C. Bridgman, 1801-1861),他是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于1830年初抵达广州。此书于1838年编成,并于1841年在澳门出版(S. Wells Williams),大8开本,698页。

据作者1841年6月10日写于澳门的序言,此书的写作得到“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 in China”的会员的赞助。马礼逊(J.R. Morrison)审读了书稿的大部分,并作了修改,Robert Thom 写了“日用品”和“贸易”部分,卫三畏(S.W.Williams)写了“自然历史”部分及其他小段落,并编了索引。另请一些本地学者协助编写。正文前的“导言”对拼写法作了说明。其中“汉语语法”一节说本书不少材料取自Premare所著Notia Linguae Sinicae。又认为Remusat所著Elemens de la Grammire Chinoise 在研究方法上更有用。正文分为17章:习唐话篇、人体篇、亲属篇、人品篇、日用篇、贸易篇、工艺篇、工匠务篇、耕农篇、六艺篇、数学篇、地理志篇、石论篇、草木篇、生物篇、医学篇、王制篇。每篇皆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包含若干条目,以词、短语或句子出条,每条用英文、汉字和广东话拼音罗马字相对照。再用英文对较难条目作注释。

此书《导言》内容甚为丰富,分为十节。第一节讲到写作本书的目标有三:一是帮助外国人学汉语;二是帮助本地人掌握英语;三是试探能不能用罗马字拼写、表达广东话。书中指出官话和闽语都出版词典,帮助学习,但中外人士在广州互相交际、交流已有长达两个多世纪之久,但有关广州话的读物除了马礼逊的篇幅短小的《广东土话字汇》(1829年)外,没有别的出版物提供给学习广东话的学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对学习者有用。第二节论述广东方言字,指出方言字只是用来记录语音,多加“口”字偏旁,如“喊【口 棒】【口 冷】”(意谓“所有”),记录常用词可不带“口”字偏旁,如“美士”(Mr.)、“先士”(cents)。第三节是正字法,列出标写单元音、双元音和辅音的33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第四节“附加符号”,元音有长短的区别,长音用在字母上面加一撇表示。在字母有上角加逗号表示省略一个不完全的元音。在字母有上角加一个倒写的逗号表示送气,相当于h。

用中国传统音韵学的发圈法表示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八个声调。第五节“声调说明”,根据《康熙字典》对四声的解说,逐一详解。并以四声为纲,分133组,列出广州话的所有音节,每一音节以一个字为代表,字后注广东话读音。并详细解说每一组的字音。最后一段还指出广州话和澳门话的语音差异。第六节“通用语言”, 即书面语或官话。作者指出书面语的跨方言性质,及其悠久的历史。并列出官话的所有音节,每一音节以一个字为代表,字后先注官话读音,后注广东话读音。第七节“汉语语法”,提出几条语法规律,如语序是:主语—动词—直接补语—间接补语;修饰语前置于被修饰语等。又解释了传统文法中的几个概念:实字、虚字、死字、活字、起语词、接语词、叹语词、歇语词等。第八节“中国文献”,将《四书》《五经》与《圣经》和希腊、罗马的古文献作了比较。介绍了两种文献目录,一种只列书名和作者,另一种还有内容简介。第九节“学生图书馆”,以《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四部为纲,分类介绍中文图书。第十节“学习方法”,作者强调学习汉语需要经常“说、说、说;读、读、读;写、写、写”,像小孩学语言一样。在学了本书第一章后,将学会1500到1800 个字,应将这些字按《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进行归类和分析。在汉语教师、马礼逊的《华英字典》或《康熙字典》的帮助下,很容易做到这一点。熟读本书的若干章后,可以去读《三国演义》和《四书》。在掌握本书和这两本书后,可以根据各人的兴趣选读其他书籍。

全书的词语和语句,皆采用广东土话,仅有个别章节用文言文原文,加广东话注音。如《农耕篇九 · 农本第三章》是雍正对康熙《圣谕》之一“重农桑以足衣食”的详解,共661字。《六艺篇十 · 礼仪类第一章》引《曲礼》的第一段等。故此书对于研究十九世纪中期的广东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同时,此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所以对研究19世纪中期的广东社会和文化也是宝贵的资料。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7)

在本书出版之前,已出版两种词典性质的著作,可供学习广东话之用。较早的一本是:Sir John Francis Davis, a vocabulary, containing Chinese words and peculiar to Canton and Macau and to the trade of those places.(《港澳商用词汇集》)Macau: printed at the Honorable CompanyÁs Press.1824.77p. 15cm.。篇幅较短。

第二种是:Robert Morrison(1782—1834), A 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广东省土话字汇》),600多页(未标页码),东印度公司于1828年出版澳门。此书是东印度公司发起出版的,目的是为贸易和商业活动提供中文单词和短语。分三册,第一册英汉词汇,第二册汉英词汇,第三册中文词或短语。作者在导言里指出,船员和生意人对外国的商品名称的说法,五花八门,很不规则,有时用全用外语,有时用中文翻译,偶尔半中文半外文。全书内容丰富,篇幅长达600多页。此书为马礼逊所编,裨治文编写《广东土话文选》时有所参考。我们在研究《广东土话文选》时,可以拿《广东土话字汇》来比较。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8)

图7《广东土话字汇》封面书影

三 、《广东土话文选》所见外来词

(一) 《字汇》和《文选》所见外来词的特点

这些外来词是用广东话翻译的。所采用的广东话音节与英文原文接近,例如用“吉”(Kat)字对译cutlet的cut或England 的g;用“烟”(ín)字对译inch的in;用“亚”(Á)对译Asia的A。用-p,-t,-k结尾的入声音节对译相应的英文音节,例如用“吉烈”(Kat lít)对译cutlet;用“噠”(tát)对译tart;用“的”(tik)对译Atlantic的tic;用读音尚未颚化的“叽(kí)、机(kí)、咭(kă)”对译ge,k,g;因为广东话来母和泥母不分,所以可以用“波罗”(Pó lo)对译Borneo;而《澳门纪略》(1751年)所录“lemon”的葡语发音的汉字直音则是“利盲”,这也说明“泥来不分”。

广东方言字常在通用汉字左边加“口”,也用这类字来翻译英文,例如噠、啤酒、[口 架]啡、[口 莽]菓、哔叽、佛囒仁、罢囒地酒、荷囒、咪唎加国、[口 英]咭唎国、佛囒哂国。上海来源的外来词没有“口”字偏旁的特点。《上海话功课》(1850)将coffee写作“加非”,没有“口”字偏旁,但将法国人、英国人写作咈囒西人、英咭利人,有“口”字偏旁,显然是参考广东的写法。

(二) 《字汇》和《文选》所见英语里的汉语来源外来词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9)

表2 中国茶叶名称的英译

这些茶叶中有4种是绿茶,有7种是红茶。绿茶来自安徽,红茶来自福建。红茶的英文名称译自闽语。例如“武彝”,今厦门音读bu3 ji2,英文译为“Bohea”,两者相近。广东人用广东话读“武彝”两字,读音是“Mow e”,显然与英文不合。马礼逊的注解是错误的:Bohea-tea.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Chinese word mow-ee。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10)

表3 各种红茶名称的广东音、厦门音和英语比较

三种绿茶,即熙春、屯溪和松萝来自皖南的徽语区。但这三种茶叶的英语读音却与徽语相差甚远,而与广州话相近。屯溪是古徽州一带茶叶的制造和集散中心,表4比较这三种茶名的广州音、屯溪音和英语。可知英语是根据广州方言音系翻译的,例如臻摄字(“屯”)广州音韵尾保留-n,徽语音韵尾脱落,而英语有-n 尾;见系三四等字(“溪”)广州音保留舌根音,读kh-,徽语颚化或舌尖化,读tɕh-或tsh-,而英语读kay;通摄(“松”)广州音仍读uŋ,徽语已将主元音变读前低元音a,而英语读-ung。可见当时的广州人是用广州音来读这些绿茶的中文字眼,而英国人再从广东音,将其译为英语。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11)

表4 各种绿茶名称的广东音、屯溪音和英语比较

黄皮,一种中国水果,果皮黄色,故称。葡萄牙人译为“vompit”,《广东土话字汇》译为“Wong pe”,《广东土话文选》(446页)译为“Wong pʻi”。

(三)外国地名翻译问题

本节通过同时代的《油拉八国》《广东土话文选》和《海国图志》三书的比较,讨论外国地名的翻译问题。

首先介绍《油拉八国》一书。此书可能是一本世界地图集的文字注解,为手写本,笔者2008年复印自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全书残缺不全,共97页,只包括欧洲和亚洲两部分,即《油拉八国》和《爱息阿》。总书名无考,为称述方便,暂名《油拉八国》。全书用上海土话写,内容为欧亚两大洲各国的地理和人文概况,涉及外国地名甚多。作者应是上海本地学者,书中常称“耶稣降下来”云云,故很可能是基督徒,姓名事迹不可考。书中写道:“中国政令末、妒忌外国人个、格末许伊通商、只得五个海口,广东、福建厦门、宁波、福建、上海”。故写作年代应在19世纪40年代五口通商之后。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12)

图8《油拉八国》书影

《海国图志》六十卷,湖南邵阳人魏源著,道光丁未(1847)序刊。

《海国闻见录》,福建同安人陈伦炯著,清雍正八年(1730)刊行。《海国闻见录》所见国名有:英圭黎/英机黎、荷兰、佛兰西、多尔其、俄罗斯、葡萄牙、是班呀(西班牙)、普鲁社(德国)、吝因(丹麦)、黄旗(德国)等。

兹将《油拉八国》《广东土话文选》和《海国图志》三书所见外国地名列成比较表。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13)

表5 《油拉八国》《广东土话文选》和《海国图志》外国地名比较

注1:美理哥,最初有一个名为“Amerigo”的欧洲人到今美洲久住,故美洲或美国得名“America”。裨治文介绍美国历史的中文著作《美理哥合省国志略》(1936年),书名即用“美理哥合省国”称美国。

注2:Canada ,《广东土话文选》译为“干拿大”,上海话译为“加拿大”。这似乎是唯一由上海话译法取胜的外国国名。

从表中可知外国地名的翻译在初始阶段有多元化的倾向,同一个地名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出版物往往有不同的译法,甚至同一个地名在同一本书中也有不同译法。例如《海国图志》所见地名异译:

意大利:意大里/意大里亚/以他里/以他里/伊达里/罗汶/罗问/罗马

西班牙:大吕宋/斯扁/西班亚/是班牙

葡萄牙:葡萄亚/布路亚/博多尔葛

法兰西:佛兰西/佛朗西/佛郎机/拂兰祭

瑞典:瑞丁/瑞典/“粤人谓之蓝旗”

琏国/雪际亚/苏厄祭/吝因(来粤互市)

丹麦:大尼国/丁抹/盈里马禄加/“来粤用黄旗”

这些不同的译名经受地域和语言结构本身的竞争,最后会有某一个形式取胜。

就语言结构本身的竞争而言,大致有音节简化的规律,如果是多音节,大都最后变成双音节。例如欧逻巴®欧洲;亚细亚®亚洲;亚非利加®非洲;咪唎加国®美国;英吉利®英国;佛囒西国®法国;瑞典国®瑞典等。

就地域竞争而言,广东的译法以绝对的优势取胜于上海的译法。上海的译法很快就退隐。

例如Asia,广州话译为“亚细亚”[Á sai á],上海话译为“爱息阿”[ɛ ɕi a]。各自的翻译都符合英文的原音。但最后流行开来的是“亚细亚”。《油拉八国》里的外国地名译名几乎全部废弃不用。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两大方言来源

现代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包括地名,就来源来说,大都是通过广州方言和上海方言输入的。大致说来,五口通商之前产生的外来词,来自广东话,例如见于本文的“啤酒、架啡、柠檬、芒果、波球、哔叽、亚细亚”等。五口通商之后产生的外来词,广东话和上海话有不同的译法,最终进入汉语书面语的往往是上海的译法。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14)

表6 现代汉语外来词粤语和上海话写法比较

五、结语

作为最早的汉语方言课本,《广东土话文选》内容丰富、注释详瞻、鸿篇巨制,远胜同时代稍晚的其他方言课本。此书对于研究19世纪中期的广东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对研究19世纪中期的广东社会和文化也是宝贵的资料。

外国地名的翻译在始生阶段有多元化的倾向,不同形式的译名经受地域和语言结构本身的竞争,最后会有某一个形式取胜。近代汉语中出现的外国地名大都通过官话和广东话译为中文,并流行至今,通过上海话翻译的外国地名存留至今的极少。

如何说潮州话(外国传教士怎么学习潮州话)(15)

游汝杰《方言接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