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电影十大深度解析(诺兰烧脑电影信条没看懂)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属于科幻影迷的节日,在《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复映过去不久之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最新的烧脑电影《信条》又登上了大荧幕,如果你同时还是诺兰的影迷,那简直不要太幸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诺兰电影十大深度解析?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诺兰电影十大深度解析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属于科幻影迷的节日,在《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复映过去不久之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最新的烧脑电影《信条》又登上了大荧幕,如果你同时还是诺兰的影迷,那简直不要太幸福!
如果说《盗梦空间》是将多重梦境与个人内心情感巧妙结合,《星际穿越》是让观众体会星际黑洞与时空的奇妙,那么那么《信条》则是通过正反同在的拍摄,诠释了熵增熵减这一科学概念,用光影展现了时空的交替,当现在和未来的男主相遇在一起并肉搏,让人不禁想起了《复仇者联盟4》中美队和过去的自己战斗的场景,不过《信条》中还加上了祖父悖论,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电影中,有不少情节信息都是后置的,先讲述了事件过程,而后再补充关键情节,有可能只是一句台词,所以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全神贯注。如果稍微走神几秒钟,可能就无法跟上节奏了。
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克里斯托弗诺兰绝对算是一个“异类”,始终坚持胶片拍摄,能够实景拍摄就绝不采用电脑技术手段,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在叙事上有所突破创新,在电影的历史上打上了自己鲜明的烙印。这也是导演诺兰的“信条”,对于喜欢他的观众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许多看完《信条》的观众走出电影院后,仍然是一脸懵的状态,似乎看懂了,但是又有很多细节没有搞清楚,本篇文章我就从几个方面加以解析,认真看完,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一、如何看待不同地区的片名一部电影,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片名,比如同样是诺兰的《盗梦空间》,在英语地区片名为《Inception》想探寻梦的起源,而在香港地区被译作《潜行凶间》似乎带有一些惊悚的感觉,至于台湾地区的译名《全面启动》则有些不知所云了。
回到《信条》这部电影,英文译名“TENET”是个回文词,无论正着看还是反着看都是一样的。其实这种修辞手法,早在我国宋朝的时候就已有之。
比如苏轼的《西江月.泛湖》“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燕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过雨。”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上片写雨后初晴,下片则为因晴转雨,全词表现出晴雨之间的反复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泛湖人的悠然心境。
电影的英文名用“TENET”,暗示了电影与逆转有关系。这个词曾出现在庞贝古城的一个方阵上,这也是电影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于中文译名,港台地区把这部电影译作了《天能》,虽然考虑了音译,但是在意境上有些笼统,“天能”似乎放在X战警、复仇者联盟也不违和。据说大陆在引进的时候,曾一度想用《时空追逐》作为电影名字,这和诺兰以往电影《盗梦空间》《星际迷航》的四字惯例也相符,但也是在意境上有些直白了。而《信条》一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二是也符合男主性格,始终坚守自己的信条,肩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信条”。
二、要看懂这部电影,需要哪些储备?《信条》片尾的感谢名单中赫然有着Kip Thorne的名字,这哥们在物理学方面堪称大神,因为在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星际迷航》中,他就是诺兰的顾问,在《信条》中他再次成为顾问,显然想完全看懂这部电影,是需要点物理学的知识。
1、熵
这个字最初是个热力学的概念,我国物理学先驱、奠基人之一的胡刚复教授在翻译“entropy”时,用了“熵”这个字来表达,是用来衡量这个世界事物混乱程度的指标。系统由有序转变为无序被的过程就是熵增,比如系的鞋带会开,家中铺的很整齐的床单睡过后会变乱。
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开始设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熵的增减过程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在《信条》中,来自未来的女科学家奥本海默就发明了可以逆转物体熵的技术,将人和物进行逆转,比如说子弹可以倒射,爆炸会结冰等等。
2、时间钳形运动
又称作时间夹击,指的是一伙人按照正常时间推进,另外一伙人从未来逆转回来,告诉过去的人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使得过去的人能够更好面对。
类似概念的电影其实不少,《X战警4:逆转未来》《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都涉及到了未来的人回到过去的情节,所以你对漫威电影有所涉猎的话,理解《信条》也会容易得多。
3、祖父悖论
又叫做外祖母悖论,最初由法国科幻小说家勒内.巴雅维尔提出,假如你穿越到过去,杀死了自己的祖父,那么你又是如何出生的?没有了你,你又怎么能杀死祖父呢?这是一个无解的悖论,就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电影中,男主问帕丁森饰演的尼尔:如果未来的人们想消灭现在的人类,那他们不也就消失了?我们现在还在,是不是说明我们拯救世界成功了?
尼尔告诉男主:我的想法不重要,未来的人觉得应该这样做;理论上我们会成功,但是多重现实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我们并不清楚。
虽然《信条》涉及到不少硬核知识,但是就像《盗梦空间》一样,通过场景描述的方式,已经向观众很好的阐述了这一概念,观众不用费太多脑细胞就可以理解。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推荐大家可以二刷这部电影,一些在第一遍观看时没注意的细节,在二刷的时候可以注意到,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电影中几个有趣的梗电影片头华纳和诺兰公司的logo被染成了一红一蓝,秉承着“自古红蓝出“CP”,也呼应了电影的正逆方向。
电影中多次出现惠特曼的名句“我们活在一个暮光世界,而黄昏时没有朋友”,这也符合诺兰作品的一贯特点,在命运的大潮之中,我们每个人如何寻找到自己更为重要,而自己的命运也往往依赖于别人走进你的生活才会更好地被发掘。
有人还研究过电影的配乐,发现连配乐都有巧妙的回环结构设计。
如果认真看完电影,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对《信条》有了更清新的认识。对于一部烧脑的电影,不断探索内涵,挖掘细节也是欣赏电影的一大乐趣,不过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可能不但劳累心智,还失去了感受电影魅力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保持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就挺好——在混沌中迷茫,在明朗中感慨,在领悟中振奋,在似懂非懂中享受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