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

《甄嬛传》中,一句“皇上驾到”,端妃便匆匆把《孟子》一书放在桌上,作揖恭迎皇上。此刻高段位妃子已明了皇帝来意,并且心机地为高段位解题方法做好了铺垫。

苏培盛和槿汐对食,对于甄嬛来说是宫斗胜利的筹码,但对端妃来说可有可无。我一静心隐士,不愿参与宫斗之事,但既然甄嬛前来求助,那说明事情严重了。是一件皇帝都觉得棘手的事情,此刻的建议无比重要,对甄嬛对皇帝都会对她刮目相看。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1)

且看端妃的高明之处,在皇帝来之前,甄嬛是来求救过的,难道端妃只是为了姐妹情?非也,个人价值高于一切,总是默默无闻也太不合时宜,也是该让皇帝看到这位高段位妃子的高光时刻了。

回顾精彩片段,感受端妃的细思极恐时刻。

皇上:起来吧,起来吧。你今日气色倒好。

端妃:谢皇上夸奖。

皇上:你身子一向弱,也该好好养着。

随手一拍桌子,看到一本《孟子》,说:嗯?怎么有兴致看这个?

端妃:孔孟之道大有深意,臣妾很喜欢。

皇上:你既喜欢孟子,那你有何见解啊?

端妃:臣妾读《孟子》,方知朱熹之浅薄,朱熹妄称夫子,虽被后人赞誉为程朱理学,其实全然曲解了孔孟之道。

皇上:为何这么说呢?

端妃:孟子讲,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可到朱熹的嘴中,却说存天理,灭人欲,实在大大的不通。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2)

皇上:朱熹确有不通人情之处。

端妃:宫中也是如此啊,如果按照朱夫子所说,那么,后妃怎么能够为皇上绵延子嗣呢?所以啊,臣妾认为说这样话的人,必定是一个无情之人,与皇家的宽厚之德背道而驰。

皇上:背道而驰?你最近见过什么人,听过什么话吗?

端妃:皇上,且不说臣妾的身子不适,不能出去,即便是能出去,皇上也是知道的,臣妾是不愿管别人的闲事,更不爱说别人的闲话。

皇上:嗯,没错。朕觉得这就是你最大的好处,如此,朕有一事想问问你的意思

端妃:是

皇上:如今,宫中纷传着,崔槿汐和苏培盛之事,皇后主张严惩,敬妃持中不言,熹妃不便说话,你怎么看?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3)

端妃:宫中美女如花,可无人能说哪支最好,就比如说桃花吧,喜爱者称为宜室宜家,不爱者弃之逐水飘零,其实各花入各眼,是非只在人心罢了。今日之事,皇后认为是关系到宫中的风纪规矩,臣妾不以为然,他们并没有祸乱后宫,只是宫女太监们,相互慰藉罢了。奴才们一进宫,便孤身劳作而死,难免的凄凉寂寞,只是想寻个伴,以己度人,想想也觉得可怜的很。

皇上:那你以为该如何处置为好?

端妃:皇上可听说过一句话,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皇上呵呵地笑了起来。

端妃:何况是宫女太监们对食之事,皇上要是不信,到每个宫去查一查,保不定都有,难道个个都要杀之而后快吗?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4)

皇上乃一国之君,天下之王,责任之重大,何止是一个家翁。大可端出一副容人之量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许是臣妾见熹妃和惠嫔,都怀有身孕,实在听不得这打打杀杀的事。

皇上:是啊!如今宫中有身孕的不少,大约都是见不得杀生之事的。好吧,你好好歇息,朕先回养心殿了。

端妃:臣妾恭送皇上。

看着皇上的背影,端妃又说:皇上,还有......

皇上转头。

端妃走向前去:天凉了,让伺候您的奴才,在您的茶里兑一点菊花,臣妾见您的嘴角都起皮了。

皇上:好。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5)

端妃的高段位总是在不显山不露水中,说说话、拉拉家常,关心皇上之关心,偶尔整出来个金句,让皇帝脸上的散不去阴云,心中解不开的疙瘩,在丝丝细语中一点点化解,这就是高段位的沟通。

且看端妃是如何一步步四两拨千斤的。

1,关心至上,加深皇帝的信任;借古喻今,方避皇帝的雷区。

从开始皇帝来时的被关心,到皇帝临走时的主动关心,每一步都是在提醒皇帝:臣妾虽远居,但心里时时刻刻有你。高度自恋的皇帝很享受妃子的日常关心,暖意流入,打开心门,得到皇帝的信任,说出来的话才有重量。

疑心的皇帝是不喜欢他人妄议后宫之事的,当端妃开门见山地说出“宫中也是如此啊”,皇帝是紧张的,端妃立马用日常积累得来的信任回应道,我就是一个远离是非之人,不愿多管闲事,是皇帝的事情,我才愿意多说。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6)

借“朱熹”与“四书”之言论,把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表明了,这才让皇上把心放到肚子里,说明自己的来意。可见,这皇帝是处处提防着别人的,一言一行就是如此,而端妃,早已看透他的秉性和后宫规则。

2,动之以情,触动皇帝的内心;晓之以理,不评判各位对错。

端妃借古人的“不通情理”,与后宫的妃嫔为皇上绵延子嗣相悖,触及皇帝的痛处,让皇帝知道不可比。此刻,皇帝在意的两位妃嫔怀有身孕,本该要顺她们的心意,但对食之事的丑陋让他啪啪打脸,一边皇家的颜面,一边有血有肉的妃子,他本来难以定夺。

这样,让皇帝有个“情”的出发点,和圣人想像,这让他明白了感情很重要。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7)

而且,端妃没有八卦到评价皇后的严酷自私,没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地说敬妃圆滑,更没有提及甄嬛来找她相助一事。而是就事论事,站在她们的角度说自己的观点,类比桃花,她们没有错,只是位置不同罢了。

这明显很让皇帝赞赏,中立客观,有理有据,不正是皇帝想要的吗?

3,换位思考,长皇家宽厚体面;顾念大局,不可因小失大。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8)

有了孩子的父亲往往会有一些多余的爱心,一提及熹妃和惠嫔,都怀有身孕,想来这个才是皇帝抓耳挠腮的原因吧,怕凉了妃子的心。可皇帝越是拿不定主意,就越觉得亏欠,此刻真心觉得做皇帝的不易,不是我们想象到的威风八面。

就在此时,端妃提及到奴才们的不易,皇帝的换位思考才让他转换思维,这不是件大事丑事,而是一件平常事。

这样一想,皇帝豁然开朗了,多体察奴才们的不容易,就算给自己的孩子积福报了,就更显皇家的宽厚之德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这句金句“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更显皇帝的威严,这小事也得处理好,来获取更多人的好评呐!越自恋的人,越需要各色的夸夸夸。端妃,是深谙此道的。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9)

每每看这一段,不禁要为端妃的智谋叫好,情商也不逊色,这沟通能力,真心觉得在宫里当妃子亏了,去做皇帝的谋士也是绰绰有余的。

疑心皇帝大多数时候是只信任自己的判断的,这个时候为了避嫌,没有了嬛嬛的主意,想起了这位远离是非之地的隐士妃子了。于是困惑地过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端妃滴水不漏,一下子让皇上内心笃定地去做事了。

皇帝临走的那一拍,端妃复杂的表情,让我意识到她也是一个女子,她也希望得到皇帝的垂爱,她也渴求“愿得一心人”,她也不希望自己的价值仅仅是为困顿时的皇帝出谋献策。无奈,后宫就是高压之地,容不得真心流露,容不得矫情。

端妃与甄嬛互相行礼(皇后敬妃甄嬛三人意见不合)(10)

重压之处出人才,之前端妃解决华妃借助甄嬛之手时,就能看出端妃压对宝了,她的心思缜密,她高瞻远瞩,她的退隐自保,无一不是她的过人之处。

不得皇帝喜欢,那么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看看书,养养生,悠闲度日,也是最平淡的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