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点(易地搬迁焕新颜)

中国网11月12日讯 近日,在湖南南县明山头镇大木桥村贾建军家的牛棚里十分热闹,牛贩子们正在牛棚中物色等待出售的黄牛。贾建军一家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破败的旧房搬到了明山头镇集中安置区。搬迁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一家人的住房状况,贾建军的生活态度与一家人的整体生活状况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搬迁后,贾建军奋发图强、积极干事创业,成为了该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中的脱贫致富典型代表。

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点(易地搬迁焕新颜)(1)

拆旧复垦,降低生活成本。搬进新房后,镇政府分管易地搬迁的扶贫干部刘婷告诉贾建军,拆旧复垦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工作,不仅可以消除危旧房安全隐患,也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有利无害。于是贾建军积极配合镇国土所和县自然资源局将旧房拆除,并带着两个小孩把拆旧地块重新翻整、施肥,种上各类蔬菜。他说:“家搬到镇上去了,但是这一块地还是要好好利用起来。”通过利用拆旧地块种植各类蔬菜瓜果,日常的生活成本降低了不少。原来破败的旧瓦房,现在一片绿意盎然。

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点(易地搬迁焕新颜)(2)

自己动手,用心装修新房。为了节约装修成本,贾建军在忙完田间地头的农活之余便在新家中当起了“粉刷匠”。他把原来家中可以利用的旧家具重新刷上新漆,搬进了新家。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妻子李美花,他找镇上的水电安装工人学习安装技术,把水管、水龙头、电路开关、电源插座都重新整改,让这个一百平米的小家显得格外温馨。贾建军笑着说:“搬到镇上后,两个小孩上下学都非常方便了。不用接送他们两兄弟了,我就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搞装修。”

流转水田,经营稻虾种养。2016年,贾建军开始尝试小规模养殖稻虾。从刚开始的数10亩,到2017年扩展到30余亩,再到2018年扩展到60亩,贾建军的稻虾养殖产业逐年扩大。时至今年,贾建军的稻虾养殖规模已经达到100余亩,毛收入达24万余元。“流转了这些水田,买虾种、挖水池耗费了一些成本。今年已经把本钱赚回来了,明年肯定可以盈利。”贾建军底气十足的说道。贾建军养殖稻虾的同时,妻子李美花便可以在家做些虾笼编织的活儿。眼看着生活越过越好,夫妻两人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点(易地搬迁焕新颜)(3)

扩建牛棚,喂养黄牛增收。除了刚刚被买走的三头黄牛,现在贾建军家的牛棚中还有六头大黄牛和三头黄牛崽,剩下的黄牛价值近10万元。在旧房拆除后,他在父母的旧房旁选了一块合适的位置,重新搭建起了一个大一点牛棚,养了十多条黄牛。白天,贾建军赶着牛群,在藕池河支流的岸边放牧;夜晚,贾建军在牛场里精心照看,一夜要给牛添两次草。在他的精心喂养下,10头母牛个个膘肥体壮,都下了牛犊。“黄牛好养,但我视力不好,要把牛养好得花苦功夫。每隔几天清理牛粪就有好几车,还要拉几车土垫牛圈,把牛槽洗刷一遍,光这个流程下来就累得腰酸背痛。”贾建军说。牛养得多了,食草是最大的问题。每到花生和稻谷收获的季节,就是贾建军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一大早,他就骑着三轮车到外边捡拾水稻秸秆和花生秸秆,给黄牛备足“口粮”。在贾建军眼中,这些黄牛就是他脱贫致富的大希望。

现在的贾建军,不仅摆脱了经济上的贫困,精神也“富裕”起来,能笑对生活、从容不迫。他指着安置区上墙张贴的宣传标语说:“‘易地搬迁焕新颜,安居乐业谢党恩’,这就是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感受啊!”

(李德辉 胡建根 梁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