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今日悦读时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

圣人孔子穿越千年的智慧语录

孔子,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了。《论语》里的各种名句,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都是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名句。关于《论语》的解析的书籍,市面上也很多。今天想聊的,就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论语》解读书,叫《樊登讲论语》。

在创作前,樊登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理解《论语》的真正含义?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论语》原文的意思?第三我表达的内容是否能让大家无障碍的理解?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他才开始动笔。 所以,这本书的卖点之一,就在于这是一本易上手、门槛低,每个人都能读的论语。

那么,我们该如何高效阅读呢?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当然是要从内心发起认同《论语》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影响。作为流传千年的作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论语》的内容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不断焕发青春的力量。因为《论语》,几乎包容了我们人生所要面临的所有问题,从政治文化到处世哲学。从修身养性到加官进爵,从家庭教育到人际关系,从职场进阶到管理指导,从情绪管理到人性洞察,许多理论被反复运用,这一生的困惑几乎都可以在《论语》里找到答案。比如,作为刚刚踏社会的年轻人,面临经济的窘境和事业的压力。这时,孔子穿越千年告诉他,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原来,这并不是当下年轻人特有的痛苦,而是千百年来每个人都会有的痛苦。穿越千年,古人与现代人的感受是相通的。《论语》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相呼应。用樊登的话,就是:“读论语,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性格底色,拥有文化自信心。”

第二,就是根据书里的例子加强理解。《樊登讲论语》不仅还原《论语》里每一句话在当年本来的意思,同时把重点放在《论语》的应用上,讲《论语》跟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关系,讲能够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启发,赋予了《论语》新的生命。这方面,书里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当讲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时,书里讲解,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寻求自身的力量,小人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针对这句话,樊登讲了范冲淹的故事。当时,范冲淹还是太学的一位学生,仁宗皇帝来太学考察,结果范冲淹的同学都跑出迎接皇帝、凑热闹,但范冲淹还在那里认真的看书。有同学就问他,“皇帝来了,你为什么不去看看,没准被皇上看重了,就能飞黄腾达”。范仲淹回答,“对于我来说重要的事情是读书,书读好了,以后见皇帝的机会多得是。书没有读好,见了皇帝也没用。”后来,范冲淹当上了大宋的执宰,见皇帝成了一件家常小事。再比如,讲到关于择友、交友的标准和原则时,孔子认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朋友正直、诚信、见多识广,这三类是有益于自己成长的朋友。交到一位好的朋友,相当于找到一面清晰的镜子,能将自己的优点、缺点都显现出来,从而促使自己改正错误,不断成长。益友在你做对时,能给予你足够的肯定,能看到你的闪光点,欣赏你,促使你更进一步;在你做错事的时候,能及时帮你指出来,而且会用建设性的方法跟你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而反之,如果交到了“口蜜腹剑”的狐朋狗友,一味沉溺于他们对自己的各种奉承和或夸赞,不仅对自身成长毫无意义,而且还会酿成大错。

第三,就是结合自身经历来综合运用。这就有很多了,比如可以集合情感、子女教育、事业、家庭等等方面。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说说我买这本《樊登讲论语》的经历,和从中的到的体会。书分为上下两册。最开始,我是在如今被封杀的某个著名淘宝女主播的直播间里知道这本书的。直播的时候,女主播和樊登一起聊了《论语》里的一些思想对当今世人的启示。还记得当时买的是黑灰色封面的《先进》,看完后觉得不错,又在别处下单了白色封面的《学而》,把全套集齐。可是谁能想到,短短一年之后,女主播就因为巨额税款罚款而上了法治新闻。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段“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经历也可以用《论语》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名与利优势不可兼得,求利就很难顾及名节,求名节就很难获得利益。名利不可双收啊!八面玲珑,便宜占尽的人,也许一时能够名利双收,但终究会被戳穿真面目,成为不伦不类的角色。

总之,这本书结合了当代的生活场景和管理学、教育学等学术理论对论语进行了科学、鲜活地解读。帮助读者将孔子在《论语》中的智慧灵活用在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创业、人际关系中。也希望大家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塑造一个更美好的自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