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有哪些(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

在前端性能优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缓存,使用缓存可以极大的提升浏览器的响应速率。

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有哪些(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1)

什么是缓存呢?

当我们第一次访问某个网站时,浏览器会把网站中的图片等资源存储在电脑中,以备后续使用,第二次访问该网站时,浏览器直接访问缓存中的数据,从而达到提高浏览器的响应效率,优化用户的体验。

缓存的优点

1.提高浏览器的响应速率;

2.减少服务器的访问压力;

3.减少对网络的压力。

除了浏览器缓存之外,还存在CDN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等等;这里主要描述浏览器缓存,浏览器缓存也指的是HTTP缓存,当我们使用浏览器用http协议与服务器交互时,浏览器会使用一种与服务器约定的规则进行缓存操作。

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有哪些(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2)

缓存的类型

浏览器的缓存位置一般分为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他们之前的区别是强缓存不需要向浏览器发送请求,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资源,协商缓存需要询问浏览器缓存是否过期以确定从哪里读取资源。

强缓存通过设置http header来实现:Expires 和 Cache-Control。

Expires用来指定资源到期的具体时间,是服务器的具体时间点。该属性是HTTP/1中使用的属性,受限于本地时间,如果本地时间修改,可能会造成缓存失效。

Cache-Control也用来指定资源的到期时间,他的时间是一个时间范围。比如:Cache-Control:max-age=300,单位是秒,代表该资源的有效时间是5分钟。该属性是HTTP1.1中的属性,如果Expires和Cache-Control都设置,则Cache-Control的优先级高于Expires。

协商缓存是在强缓存失效之后,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由服务器决定是否使用缓存。协商缓存可以通过两种HTTP Header来实现:Last-Modified和ETag。

Last-Modified

浏览器第一次访问资源时,服务器会在response头中添加时间节点,这个事件点是服务器最后一次修改文件的时间点,浏览器第二次访问该资源时,检测到缓存文件中有last-Modified,就会在第二次请求头中添加if-Modified-Since,值为上次Last-Modified的值,服务器拿到该值后,会与该资源在服务器端的最后修改时间做对比,如果相同,则说明命中缓存,返回304,如果不相同,则会返回200,并返回新资源。

ETag

和Last-Modified相同,Last-Modified会返回最后修改的时间点,而Etag会返回一个新的token,第二次请求时,token会在If-None-Match中返回给服务器,服务器会比较token是否一致。

总结

浏览器缓存的强缓存和协商缓存如下图:

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有哪些(浏览器的2种缓存方式)(3)

最后:

1)关注 私信回复:“测试”,可以免费领取一份10G软件测试工程师面试宝典文档资料。以及相对应的视频学习教程免费分享!,其中包括了有基础知识、Linux必备、Mysql数据库、抓包工具、接口测试工具、测试进阶-Python编程、Web自动化测试、APP自动化测试、接口自动化测试、测试高级持续集成、测试架构开发测试框架、性能测试等。

2)关注 私信回复:"入群" 就可以邀请你进入软件测试群学习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