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四大古镇指哪(你未必知道的闽侯是桥还是厝)
视频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它们
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
造型优雅,静卧山水数百年
(闽侯廊桥横跨山涧,融入山水•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它们
除交通功能之外
还具有遮阳避雨、休憩停留、
交流聚会等作用
(木拱廊桥•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它们
就是木拱廊桥
又称厝桥、风雨桥
据资料显示,中国现存的木拱廊桥有百余座,多数位于闽浙交界的县市。而福州市境内有10座木拱廊桥,其中7座都位于闽侯县北部的山区。这些廊桥建造年代从明末至近现代,大多利用溪谷巨石为支撑,架设木拱,上造廊屋,周边风光旖旎、各具特色,恰好形成一条精致的木拱廊桥游览线。
今日
随我们走近
闽侯具有代表性的两座木拱廊桥
从中了解闽侯廊桥的“前世今生”
↓↓↓
始建于明朝末年
福州木拱廊桥中的“老成员”
位于闽侯县廷坪乡
流源村的龙津桥
横跨东源溪南北岸,东西走向
全长33米,宽4.3米
为单孔木拱廊桥
(龙津桥)
在福州木拱廊桥中
2013年被公布为
“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龙津桥
可以算是一座“老资格”的桥梁
(2013年,龙津桥被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在宋代时,龙津桥原是浮桥,桥东至今还留存有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的摩崖石刻。全文右读直下,阴刻楷书曰:“古田县□□官陈□□舍财结东□道□绍定元年立。”因年代久远,碑刻风化严重,部分文字已经难以辨识。
(桥东至今还留存有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的摩崖石刻)
到明崇祯四年(1631年),龙津桥被改建为木拱廊桥,两岸以峭壁巨岩为桥台,上架由圆杉木搭成的八字木拱,拱上架木为梁,上铺木板为桥面。桥身高悬在距溪涧12米的空中,犹如彩虹横空,十分雄伟壮观。
(龙津桥内部)
龙津桥廊屋为4柱9檩抬梁式木构架,面阔4柱3间,纵深12柱11间,共11楹,48柱,高3.72米,悬山顶,上覆以青瓦;廊两边设置有长木凳,桥上设有神龛,祀奉玄天上帝,两侧有栏杆,高1.18米,全桥布局谨严,结构精密,技艺精湛。
(窗外风景如画)
“传说,龙津桥底下曾栖息着一条龙。建桥时,龙被惊动窜出,携风带雨便往下游而去。于是,先民便将此桥命名为龙津桥,意为‘龙经过的桥’,其意味和‘天津’的取名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流源村干部方如风的叙述中,一段关于龙津桥的传说被娓娓道来。
他说,至今桥下还存在着由岩石形成的圆形天然石井,当地称之为“龙井”,据说井水十分甘甜,夏日饮之令人身心舒畅,清凉无比。
(龙津桥依旧是村民纳凉的好去处)
到清代乾隆、道光年间,龙津桥经历两次重修,在桥南面东侧,还竖立有清代重修龙津桥捐资碑,碑上阴刻着周边各村村民献资情况。
(龙津桥南面东侧,竖立有清代重修捐资碑,碑上阴刻着周边各村村民献资情况 )
据说,当时的流源村民还会用村里土窑,烧制出“青石砖”铺陈在桥面上,这样不但看起来更加美观,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
(“青石砖”铺陈在桥面上既美观又能起到防火作用)
如今
这座静默在时光“隧道”中的古桥
高高横亘在深涧之上
通过石板路连接流源村
与沿路的老屋新居“融为一体”
(龙津桥通过石板路连接着流源村)
这条道路是曾经的古驿道
早些年
来自宁德、古田等县市的人们
由此经过龙津桥
再转道雪峰、白沙
去往省会福州
他们带着对省城繁华的向往
从这里走出封闭
追寻美好的明天
(这条道路是曾经的古驿道,早些年人们由此经过龙津桥,转道去往省会福州)
龙津桥
对山区的乡民来说
既是岁月停靠的“驿站”
更是不曾飘远的乡愁记忆
横跨于大目溪上
蕴含着浓厚的民本思想
一条颇有情调又狭长的石阶
将我们“引”到远济桥的面前
(通往远济桥的石阶)
远济桥又名石陌桥
位于白沙镇联坑村南山涧上
横跨大目溪,东西走向
为单孔木拱廊桥
(远济桥)
远济桥全长23米,宽5米。廊屋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高4.5米。两旁有木栏杆。桥梁飞架于溪涧之上,构架采用斜撑式,头尾分落在两岸岩石之上,利用天然巨石作为桥墩,确保基座的稳固性。
(远济桥内部)
站在桥下望去
只见桥身离涧底水面约20米
悬空而架
用线条优美的“身躯”
将两岸峭壁之间变成通途
(桥上“琼楼”高悬)
(桥下山瀑成池,并伴有冰臼奇观)
桥上“琼楼”高悬
桥下山瀑成池
人在桥上
江风穿行于耳畔
带着呜咽,宛如在低吟
喃喃地“讲述”着
古桥历经的风雨和时光浩劫
(俯瞰远济桥•王立强/摄)
“壬辰之夏,爰诸君子集议建桥,季秋属役,越癸巳季冬告成……任天下事者,苟皆以建桥之心为心,则天下何远而不济哉,然则远济又岂独为建桥言哉!”远济桥最难能可贵的,是倡议建桥者的为民情怀。
这座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的古桥,为古时福州出省晋京必经之驿道。桥亭上悬挂一酸丝木匾,匾上镌刻“远济桥”三个隶书大字,并阴刻方寸行书跋文,详细记载建桥历史背景、时间,桥匾为清光绪年间进士、竹岐乡元格村人陈景韶所撰书。该匾现藏于闽侯县博物馆。
(陈景韶书《远济桥匾题跋》现存于县博物馆•林展飞供图)
(1989年,远济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年久失修,且屡次遭遇台风袭击,曾几何时,远济桥部分梁构架腐烂朽断,屋顶瓦破雨注,有毁于一旦之危。2007年,在闽侯县政府与白沙镇政府重视和支持下,联坑村委会邀请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全面规划设计,并邀请寿宁县著名桥梁匠师郑多金等主持全面修复工作,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桥终于得以保存下来。
(2013年,远济桥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
远济桥被列为
“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地展现远济桥的风貌
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白沙镇和联坑村
还大力完善旅游配套的公共设施
(游客驿站)
(远济桥周边的仙娘潭、冰臼奇观、雷劈石等数个景观被“串联”起来,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古桥周边的悠远历史)
建立游客驿站
修缮远济桥所处的古驿道
串联起周边的仙娘潭、冰臼奇观
雷劈石等数个景观
让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
古桥周边的悠远历史
风雨中廊桥遗殇
悠悠乡愁待您回味
闽侯的木拱廊桥,历史长的超过300年,短的不过几十年历史,时间既久,总难免遭受意外和天灾的侵袭。
(闽侯现存木拱廊桥分布情况•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2016年,受台风“莫兰蒂”影响,闽侯县遭受特大暴雨侵袭,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廷坪乡、大湖乡过程雨量接近200毫米,地处这些乡镇的4座木拱廊桥被洪水冲毁,构件四散。
(资料图片:人员打捞寻回被洪水冲散的三溪桥构件•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那时候,我们在得到乡镇报告后,立即向省文物局汇报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分析研判被冲毁的廊桥构件可能流经的线路,全力组织搜寻打捞。” 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回忆。
由于措施及时得力,四座古廊桥的大构件被寻回大半,并进行修复,这些经历台风重创的桥目前已经全部修缮完成,重新以“原貌”屹立在世间。
(位于闽侯大湖的三溪桥•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闽侯县博物馆供图)
“古廊桥是闽侯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好,更要因地制宜地抓好开发利用。未来,我们将尝试把廊桥文化跟特色旅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把交通史、桥梁史的‘活化石’保护好、传承好。”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昔时明月照古桥
往事悠悠水迢迢
古廊桥
见证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的悲欢离合
如今,它们完成使命
在无人的静僻处
在岁月中
慢慢地随着时光一起“老去”
“涅槃重生”后的古桥
带着一段段珍贵的过往
一缕缕淡淡的乡愁
静待着您去品味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 陈堡/文
杨逸力/编导 林烁/摄像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林若野拍摄
编辑:黄子玲 宋桂瑱
校对:宋桂瑱 张翔
审核:潘杰
监制:谢永杰 倪心昕
即可进入“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进入主页后
记得“关注”并“星标★”我们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