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是如何叛乱的(马革裹尸马援实现了诺言)

马援是如何叛乱的(马革裹尸马援实现了诺言)(1)

马援是光武中兴的名将,开国元勋,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与他相关的他成语典故不少。特別是“马革裹尸”一词,二千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

马援本来在扶风郡当公务员,因私放刑犯后逃往北地郡,牧马放羊为生,留下了"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的名言,事业也迅速发展。受军阀隗嚣重用后,这个“牧马人”显现出远大、独特的政治眼光,劝隗嚣在众多的军阀势力中选择刘秀,隗嚣投靠刘秀后又叛离,马援则一直追随刘秀,决策陇蜀,西平诸羌,南佂交趾,北遏乌桓,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62岁时,还自告奋勇挂帅出征,在前线染病,实现了“马革裹尸”们誓言。

令人寒心的是:这位老将军逝世后,朝廷竟收回了的新息侯印绶……连亲戚都不敢去吊唁,家人不敢将他葬入坟地。

这样功勋卓著、有勇有谋有才干的人,为什么会落得个如此下场?只因他曾经得罪了不应该得罪的人一一梁松。在前线病亡后,梁松便谎报军情,捏造事实诬陷他,引得皇帝大怒……

马援是如何叛乱的(马革裹尸马援实现了诺言)(2)

梁松比马援低一辈,年龄也相差几十岁,两人又未一起共事,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两人之所以产生嫌隙,暴露了马援在人际交往中的弱点和缺陷。

一一未注意谨言慎行 马援的二个侄儿在京城与那些官二代结交,影响很不好,马援在交趾前线闻讯,写了<<诫兄子严敦书>>回去,教育侄儿不要议论他人,不要仿效杜季良的行为.不料家信传到了杜季良的仇人手中,以信为证据向皇帝控告杜季良,连另外二个官二代梁松、窦固一起告了.杜季良被免去官职,梁、窦二人被皇帝训得"磕头流血",保住了官位.这些官二代,对马援这位"始作俑者",肯定会“念念不忘”。

马援的信虽然写得很好,"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句话,至今仍为人们引用,却犯了个自相矛盾的错误:告诫侄儿不要议论他人,自己在信中却又议论他人.琼瑶说,"慎言是修己第一要事",京城官二代众多,既是互相结交,这封信就可能外传,马援应该预见这封信外传的后果。如果在劝诫侄儿时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谨慎一些,就不会伤害他人,也不会授人以柄,连累自己。

一一未注意出口伤人 马援平定交趾后,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达到了人生的颠峰,不久奉命征讨乌桓、匈奴,出发时,皇帝组织百官欢送,他志得意满兴奋异常,对送行队伍中的梁松、窦固大发议论:一个人富贵了,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日子,如果想不再沦落为贫贱,就得洁身自好,时刻不忘约束自己。梁松是皇帝的女婿,窦固出身名门望族,是皇室宗亲,二人都是当朝显贵。马援的话虽然绝对正确,在这样百官齐集的场合受这样的教育,梁、窦这时的窘态亦可想而知.

人都有自尊心,在救助贫困户时,都要注意避免损害人家的尊严。讲话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方式方法,以免伤害他人.俗话说,利刀割口疮犹合,言语伤人恨不消.如果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即使出于一片好心,结果也会成为恶意。使人反感甚至心生怨恨。

一一未注意以礼待人 征讨乌桓、匈奴回京后,马援患病卧床休养,梁松登门看望并拜于床前,马援却象个木偶,一言未发.连马援的家人都认为这样有失礼节,梁松地位显贵,很多官员都巴结他,怎么能这样去得罪他呢!马援解释说:我与他父亲是朋友,长辈对晩辈不用答礼。这种说法显然讲不通,即使是对孙儿孙女辈,也不能这样“冷屁股对热脸”啊!这样做显示了马援对梁松的鄙视与不屑,结果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他人的态度反映出一个人的境界,对尊者敬、长者孝,对同龄同辈人平等,对晩辈应予呵护,这是社会的共识.梁松即使有缺点错误,并非敌人而是客人,长辈对晚辈不必回礼,说几句话总可以嘛,"敬人者,人恒敬之",横眉冷对,有失长者风范,如果能象对侄子马严马敦那样耐心地谆谆告诫,又何至于使梁松怨恨.

梁松因小事便生怨恨,利用职务之便挟私报复诬陷人,不顾国家利益,实在卑鄙可恶之极,结果也沒有好下场。

社会是十分复杂的,马援这样有功劳有才干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如果注意一点、谨慎一点、大气一点,又何至于落个死后还遭诬陷的凄惨结局!(史料据巜后汉书》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网)

马援是如何叛乱的(马革裹尸马援实现了诺言)(3)

马援是如何叛乱的(马革裹尸马援实现了诺言)(4)

马援是如何叛乱的(马革裹尸马援实现了诺言)(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