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为什么要建老年公寓(公建民营5年了还有啥现实问题)

养老机构迎来政策“东风”。民政部日前印发《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本月1日起施行,《办法》鼓励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者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

“经营了5年多,从勉强维持运营到营收慢慢有了起色。公建民办养老机构还有开拓和延展的空间,关键在于找到解决老年群体养老需求和机构自身持续运转的‘最大公约数’。”山东省首家专业性老年公寓——济南历下区颐乐老年公寓负责人陶宁对此表示。

服务将延伸至居家

8日上午,颐乐老年公寓的小院里,四五位老人安详地晒着太阳。前院正在施工,在济南市、区民政局和东关街道办支持下,公寓在改建,下一步将升级服务产品,探索新模式。

李继珍老人82岁,在这里住了5年多,“看着小陶忙里忙外,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这里就是我的家。”李继珍老人口中的“小陶”,正是年近50岁的陶宁。

2016年初,陶宁接手了这家原本是历下区公办的老年公寓,开始了“公建民营”的转型路。公寓有养老床位103张,去年入住的老人有80多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部分老人选择了居家,现还有60多名老人入住。

陶宁几乎24小时守护在养老院,5年过去,睡塌了一张沙发,但这间养老院也越来越有活力:助老餐厅、文化阅览室、康复室、健身房、棋牌室、手工坊、观影室、练歌厅、舞蹈厅、休闲长廊等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设施一天天增多。

只是不同于纯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公寓自愿承担了一部分失独、孤寡、低保、残疾等困难家庭老人的养老,这一部分老人占比达15%,“让他们有个依靠吧!养老院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一个机构。”这些年来,陶宁一直想把这间养老院办成有烟火气的一家养老机构。

小区为什么要建老年公寓(公建民营5年了还有啥现实问题)(1)

在82岁的李继珍老人眼中,陶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根据他和团队在社区的走访调研,发现传统家庭式的养老服务功能已远不能满足高龄或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有过半老年人对养老机构还存有抵触心理。“他们内心十分渴望被照顾、被陪伴,担心离开儿女后,会被外界疏远或者冷落。”陶宁说。

目前,民政部牵头,各地都在尝试建立起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其中,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集中养老为支撑,是未来养老服务保障的主要模式。

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办法》明确,养老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家庭成员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提供便利,为老年人联系家庭成员提供帮助。鼓励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者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

对现有的社区养老机构而言,这意味着养老服务方式延伸出了一个新方向——充分满足适合居家养老群体多元化的养老需求。颐乐老年公寓正在打通社区周边养老资源,将院内的服务延伸到社区居民家中。

小区为什么要建老年公寓(公建民营5年了还有啥现实问题)(2)

新政施行,颐乐老年公寓的养老服务方式也将延伸出新方向 初磊 摄

不过,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养老机构和社区如何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实现服务最大化?怎样才能让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更有归属感?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陶宁分析说,“公寓年租金30多万元,目前有20个工作人员,入住老人月均费用在2700元,将来上门为居家老人服务,还需要组建医疗救护、营养、家政等领域的专业社工,尤其是针对慢性病等特殊情况老年人,应该有定制化的服务方案,行业的服务标准和定价,还需要有细则,能落地。”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实施之前,曾有本土律所律师就养老机构收取押金及会员费问题,与陶宁进行过探讨。

全国范围看,北京、杭州、江西等省市均已出现了民办养老机构收取高额押金、高额会员费、高额预付养老费用之后运营困难甚至倒闭事件,让老年人遭受了经济损失和心灵创伤,也让民办养老机构蒙上了“信任缺失、动辄跑路”的阴影。这些事件,折射出了养老行业的难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缺乏成熟的模式。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高云霞认为,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收取高额押金等,关键是要加强监管并提醒老人规避非法集资风险。

“管办”分离公建民营受推崇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中获悉,针对共性难题,行业已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今年9月30日,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的通报》,49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经验被点赞,其中,山东4家公办养老机构入围,分别是寿光市寿光养老服务集团、济宁市兖州区社会福利中心、威海市荣成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

这4家机构的做法,均实行了“管办”分离,即由政府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运营企业负责运营服务,在兜底保障的基础上接收社会老年人、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化运作,调动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激发出公办养老机构的活力。

政策层面上,针对养老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和社会化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山东加大了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市拨付市级以上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达2亿余元。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在济南,社会力量已经成为养老的一股重要力量。去年,该市出台了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实施细则,推出了一次性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补助、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项目补助等多项专项补助举措,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其中,公建民营的模式,备受行业推崇。从长清区获悉,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早已“上路”,崮云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张夏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孝里镇敬老院一一通过公开招标实施了公建民营,街镇从养老服务的“服务员”转身为“裁判员”。

济南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孔彬介绍,该市已建成4处区(县)级以上养老服务中心、80处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40%的日间照料中心均为公建民营项目,这一模式可以激发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加大督促和考评,让运营方把更多精力投入在养老服务上。(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