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论语中的中庸之道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中庸之道

点评论语中的中庸之道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中庸之道(1)

中庸之道——深刻的哲学智慧

[内涵解读]

1.中庸之道(《〈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1题)

中庸之道是一种温和主义,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适用于社会改良和社会稳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强调处事有“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选择一个正确的立脚点,既反对过头,又反对不及。“不及”是没有达到“中”,其根源在于太拘谨、保守;“过”则是超过了“中”,其原因在于太放纵、激进。两者尽管趋向相反,但都违背了客观规律,都偏离了中道而走向了极端。孔子认为中道的标准应该是仁义之道。

(2)强调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与人交往要有度,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

(3)强调温和处事。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的,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之道。

(4)强调“权”的重要性。“权”是通权达变,一切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可能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而中庸之道必须与之相适应,所以,当在具体实践中运用“中”这一基本原则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

2.和而不同(《〈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1题)

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状态,叫作“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君子可以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

[相关成语]

1.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2.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分,就如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3.和而不同:虽然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从附和。

4.无适无莫:对人没有亲疏厚薄三分。也指无可无不可。

[论语摘译]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道:“颛孙师和卜商谁强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做得过头,卜商做得不够。”

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头与不够是一样的。”

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调和而不混同,小人混同而不调和。”

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先代圣王的治道,这是最为美善的地方,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

下列各项是对“中庸之道”思想内涵的具体解读,请将前面“论语摘译”中与各项有关联的原文序号填在对应项后括号内。

A.“中庸之道”强调处事有“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选择一个正确的立脚点,既反对过头,又反对不及。(  )

B.“中庸之道”强调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与人交往要有度,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只要努力做到合情合理就够了,就是一个君子了。(  )

C.“中庸之道”强调“权”的重要性。“权”是通权达变,一切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可能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而“中庸之道”必须与之相适应,所以,当在具体实践中运用“中”这一基本原则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  )

D.“中庸之道”不是折中主义,它提倡在保持稳定下允许有不同意见,反对表面上的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处事为人。(  )

参考答案:A项,1;B项,3;C项,5;D项,2、4。    

[即时体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材料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三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①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孟子·离娄上》)

[注] ①餔啜:饮食。

(1)材料一中“贼”的意思是      ;由材料二归纳出的成语       说明了士应当“弘毅”的原因。

(2)对照三则材料中儒家对“士”的操守要求,说说当代学子应具备哪些品格。

答:                                  

参考答案:(1)破坏者(“害人的人”“敌人”均可) 任重道远

(2)①秉持是非原则,爱憎分明,不与道德破坏者同流合污。②志向远大(心胸开阔),追求高尚的道德。③意志坚毅,实现志向坚忍不拔,坚持到底。④勇于任事(担当精神),敢挑重担,不图安逸享受。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

材料二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担子沉重,道路遥远。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路途不是很遥远吗?”

材料三 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跟着子敖来到齐国,只是吃喝罢了。我没想到你学习古人的大道,只是为了吃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