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

空间规划类词条: “国土三调”

“国土三调":全名为“全国第三次土地(国土)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国土)调查,是为了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开展“三调”,是我国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为未来国家和地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俗地说,“三调”就是查清全国地类、面积、分布、权属情况,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这些数据将为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

2019年5月31日,自然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简称“三调”)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各地要按此要求尽快形成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

1:“三调”的背景是什么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1)

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建成了县—市—省—国家四级覆盖的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并实现了数据化留存。

但是,“二调”是在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制约,数据准确率还有不足。

为了查清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分布等利用现状,2017年10月,国务院根据《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三调”)。

2:有了“三调”,“一调”、“二调”从何讲起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2)

(1)“一调”

1984年5月,国家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下文,决定全面查清我国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这是全国“一调”的土地详查。

“一调”时调查成果是全手工制作,没有电子版……

当时还没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的前身是国家土地管理局,1986年8月才正式挂牌成立。

1996年底,经过全国50多万专业人员全手工作业、全野外实地调查,历时12年半的“一调”数据成果出来了。

199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正式发布《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2)“二调”

200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印发,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二调”工作。

第二次土地调查,首次采用了覆盖全国的卫星遥感影像。

相比“一调”,“二调”的技术手段、工作效率要高很多,2009年上半年就完成调查工作,仅用时时2年。

2013年12月,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3)“三调”

2017年10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启动“三调”。

“三调”则要求全面查清全国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3:全国土地调查为什么间隔10年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3)

这是因为2008年颁布实施的《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二调”是2007年开始, 2017年自然就开始“三调”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启动。

4:“三调”“调”些啥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4)

(1)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建制镇、村庄(简称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

(2)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己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对发生变化的土地调查成果开展补充调查。

(3)开展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包括: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农用地分级和耕地等别调查评价更新。

(4)对土地调查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和共享平台,进行省、市、县级级调查数据库建设

(5)将各级数据统计和汇总,经各级成果分析,制作数据成果和图件编制,形成成果汇总

另外,有的县市除了完成国家、省级“三调”任务外,为准确摸清市级耕地后备资源的真实现状,还在《实施方案》中增加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内容。

5:“三调”什么时候出成果?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5)

(1)“三调”在时间安排上,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准备工作;

2018年1月-2019年6月,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2019年下半年,完成调查成果整理、数据更新、成果汇交,汇总形成"三调"基本数据。

2020年,汇总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形成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完成调查工作验收、成果发布。

(2)2019年5月10日的“三调“工作调度会提出要求:

“三调“工作要坚决落实“毫不动摇、寸步不让、虚报严惩、讲清原因”十六字要求,提升质量、加快进度,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三调任务。

全国2873个县级调查单元,六成已完成内外业初始调查工作,正在开展县级自检;1078个已报省开展省级核查,占全国的37.5%;34个县级成果已正式上报全国三调办开展国家核查。

6: “三调”与“二调"的区别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6)

最大的区别是:“土地调查”变为“国土调查”。

(1)“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将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资源,首次全要素统一进行调查,这项工作之前不叫“国土调查”,而是“土地调查”。

土地变国土,在调查的手段和内容上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原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自然资源部组建后,为全面支撑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更科学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国务院同意,自然资源部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改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过去土地调查主要是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把原来的土地调查和水资源调查、森林调查、草原调查和湿地调查等相关调查的管理职责,都整合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通过一次调查,把各类自然资源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同步调查清楚。

(2)“二调”时,不同主管部门分头组织开展调查工作。比如,土地利用现状主要由国土部门调查,森林和湿地资源由林业部门调查、草地资源由农业部门调查、水资源由水利部门调查……

当时,依据各个行业管理需要,各部门采取的调查标准、工作分类、调查精度、调查周期及技术方法等各不相同,导致部门数据口径各异、数据重叠,相互打架现象,造成行政资源浪费。

(3)在调查模式上,用统一标准,统一分类,统一组织开展并形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以有利于支撑即将开展的“十四五”规划,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打破“九龙治水”的调查模式,形成一张底图、一套数据。

(4)在调查内容上,“三调”的具体变化有:细化耕地类型、属性、数量与质量调查,取消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开展“批而未用”土地调查、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5)在组织模式上,“三调”采取国家总体控制的工作路径,按照“国家整体控制、统一制作底图、内业判读地类、地方细化调查、地类在线举证,国家核查确认、统一分发成果”的路线推进。

这个工作路径,明显区别于“二调”的 县—市—省—国家 的逐级建设路径。

(6)在分类标准上,“三调”采用的是新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17)分类标准。

新版综合考虑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兼顾农、林、水、交通、城市、环保等有关部门对涉土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也能与住建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建立“ 一对一”或“多对一”对应关系。

7:“三调“成果,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7)

“国土调查云”平台是此次“三调”最大的亮点,通过“移动互联网 举证软件”,来实现国家到省、市、县多级用户调度群实时视频互联调度。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一图看全国,影像分辨率优于1米。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地点进行视频连线,可以实时看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看个实例: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8)

图中,黄色点代表实地外业人员所在的位置,扇面就是所持摄像头对应的方位,从影像上看这是一个耕地,但是现场的外业人员实地调查,看到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是盖了楼房的,明显看出,图斑和现实情况是不一致的。

图斑是国家预判地类,实时视频截图,反映的实地最新状况也要一致,以此来保证真实性,解决弄虚作假。

所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重点地区和容易产生虚假的重点地类,如:耕地、湿地、建设用地、临时用地、农村道路、设施农用地等开展实地核查。

“真实准确是调查的生命线”, 对虚报瞒报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将给予“最高量级” 的处罚。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9)

图 | 摄图网 文 | 小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