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

说起中国的翻译大家,翻译《天演论》的严复绝对是首屈一指,提倡翻译要达到“信达雅”,至今仍是翻译的至高境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翻译大家,却对一个名不经传的人大加赞赏,说他翻译的《茶花女遗事》是“销尽支那荡子魂”(当时“支那”还不是贬称)。此人是谁?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1)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翻译大家林纾,他曾翻译外国小说200多种,被赞“译界之王”,可是神奇的是,这样的奇才,却对外语一窍不通。最后,还在《新青年》上,被人指着鼻子骂是“桐城谬种”,落得一身骂名。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2)

自幼嗜书如命

暂且不谈林纾被人在《新青年》上指着鼻子上骂的事情,他对于读书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实在是让人敬佩。林纾小时候家里很穷,而且年少失孤,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读书,五岁时他终于满足了读书的心愿,在私塾当了一名旁听生,私塾的老师薛则柯,见他勤勉又爱读书,对他照顾有加,他也因此深深的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即便后来奔于生计,在乱世艰难生活奔波,也仍然坚持读书,校阅古籍,据有统计称:13岁至20岁期间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这样的人,既有天分,又勤勉,自然还是要成才的。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3)

转眼到了1882年,这一年是林纾命运转折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中举使得他终于摆脱了贫困,也是他开始结交师友,更加的勤奋读书,读以前接触不到的书,并且对国家抱有热忱之心,七次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在“七上春官,屡试屡败”后,他终于放弃了做官建设祖国之心,专心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果然是,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4)

到了1897年,四十五岁的林纾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一扇窗。那年,他的母亲去世,不幸的是妻子也病故,至亲的接连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的好友魏翰、王寿昌为了让他走出消沉,邀请他一起翻译外国小说,原本林纾是不愿意的,毕竟至亲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他无心他事,但是挚友的再三诚挚邀请,他也不是不识好歹就接受了。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5)

可是,林纾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士大夫,自小读的是圣贤书,看的是八股文,又不会外语如何翻译呢?解决的办法很快就有了:由一个懂外语的把原著意思说来,再由林纾整理成文言文。听起来好像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当时熟读顾问,传统文学造诣深厚的人可不是少数,又有多少人能够做成呢?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6)

更何况,林纾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翻译首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问世,就一炮而红,足见他翻译的质量和他的翻译天分,大家的认可和热情,给了林纾继续的勇气和决心。之后,他又和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其中不乏名家著作,比如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7)

这些小说的问世,极大的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还影戏先隔离无数后来的文学大家,从鲁迅到钱钟书,无数现代小说家通过他的“林译小说”来了解世界,为中国二十世纪的小说创作培养了无数作家,可谓功不可没。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可是,精湛的繁育功底,深厚的古文素养,让林纾在翻译界名声大噪,风生水起。同时,他对古人的坚持和热爱,也为他惹了一身的骂名。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8)

从保守到反对“五四”新文学运动

1915年,陈独秀开创《新青年》杂志,之后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一时之间新文化运动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于是,有人开始提出非文言,兴白话,甚至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将汉字拼音化。而林纾作为当时的古文化大家,见此实在是忍无可忍。林纾写信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自此,林纾原本对新文化运动的观望保守态度,彻底转到反对“五四”新文学运动。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9)

当时,维护古文的人不占少数,比如上文提到的翻译家严复,但是只有林纾坚持维护的最为用心,先后发文维护,将《黑奴吁天录》。与在美华工受虐联系在一起,发出“黄种之将亡”的警告,其实带有一定的道理。

于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也不甘示弱,将他反对新文化的小说《荆生》发表出来,逐字逐句进行批驳反对,还骂他是“玄学妖孽 桐城谬种”,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都开始批评林纾。林纾自从从翻译家的大神,降为维护封建的老顽固、甚至是妖孽、谬种,甚至还丢了在北京大学的讲席之位,自此名望、经济一落千丈。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10)

观念不同,爱国、助学之心真挚

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再来看林纾当时的观点,他当时之所以会对新文化从观望的保守态度,到积激烈的反对态度,究其原因是有人提出完全废除文言文、甚至是废除汉字的主张。站在现代的文化观念来看的话,文言文有它存在的一定价值,汉字更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关键,二者是完全不可以废除的,二者的废除却是会引起林纾“黄种之将亡”的观点。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11)

林纾只是希望在新文化发展的同时,文言文和汉字仍能继续发展,观点其实是没有错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大概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是他的唯一坚持,所以才会临死前依旧要求儿子学习古文莫要倦怠。可是,文人的骂战,一旦开始就会言不由衷,事情的发展也不会完全顺从本心,林纾在维护古文、汉字的同时也对三纲五常起了维护之心,还说新文化运动的提倡人是禽兽,话确实是难听了。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12)

可是,我们可以批评他的观点、思想陈旧,却不能质疑他的人品,因为他这个人实在是难得的好人。林纾乐善好施,在他译作畅销海内的那几年,月收入近万,他的大部分薪水都用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他自己不会外文,却资助了许多学生到国外深造。那些曾受到他接济的学生,后来都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林纾笔译真题(对外语一窍不通)(13)

所以,他这个人即便保守但是诚挚的爱国之心却是感人,乐善好施的品行也值得肯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