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数学基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数学思维的妙处)

文/老余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两种体验:

1、有些事情,一开始你提高得很快,当信心倍增准备大干一场后,天花板很快就来了,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进步都异常迟缓。

例如跑步,一开始一口气只能跑500米,但几天后你就能跑一公里,且速度还可以,然后你度过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期。

接下来就是进步越来越慢,最后哪怕你付出极大的代价(时间、精力、装备、请私教),也只能获得一丁点儿进步;

2、但有些事情恰恰相反,为一件事努力付出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效果,突然有一天就顶破了天花板,一路狂奔到自己都没有想到的高度。

例如学习投资。

首先,你得突破买什么什么就跌,卖什么什么就涨的瓶颈,绕了一大圈,最后你发现是追涨杀跌导致的,你决定不追涨杀跌了,但你还是没有挣到钱,然后你发现是自己没有交易体系导致的,于是你把市面上所有关于投资的经典全都买回来研读,想在此基础上吸收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然后,你就进入到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期,但还是总结出了一套东西,你兴奋不已。

紧接着你会发现,这套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在真实的交易中完全无法操作。

接着,你还发现并不是所有大师的交易理念你都接受,你觉得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来简化体系。

于是你又开始折腾,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简单易行体系,此时你发现前面学的都是西方市场的经典,与我们这边的实际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你只能接着折腾。

最终,在你滴水穿石的恒心下,你终于成功了,市场验证下来你赚多亏少,这套交易体系非常适合你。

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快十年,在外人看这段时间你完全没有进步,但就在那一刻,你悟到了,你突破了天花板,投资水平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大家难以理解你是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厉害的。

这两种体验肯定有朋友知道:

——前一种增长叫做「对数增长」,后一种增长叫做「指数增长」。

本篇来说说这两种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对生活的一些启发,希望对你有用。

学了数学基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数学思维的妙处)(1)

对数增长曲线

(一)对数、指数增长的特点

一、我们先看对数增长曲线

从上图中很直观地看到,要是某个事物的增长符合对数增长曲线,那在初期的进展就会非常明显(曲线陡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期增长开始乏力,在后期曲线走向趋于平直,要增长一点都要费死劲才行。

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事儿都符合这个曲线:

所有的体育项目基本都符合,你看百米短跑,自从1968年海因斯在墨西哥奥运会跑进十秒(9秒95),现在的纪录是博尔特2009年创造的——9.58秒,这40年来,世界纪录也只前进了0.37秒,且会越来越难。

除了体育,像棋类、艺术类、表演类、健身、减肥、学英语等一开始只要稍微努力进步就很明显,但后面的增长却很乏力的事儿,都基本属于对数曲线的“管辖范畴”。

关于这个曲线,给了我一些感触:

  • 关于教育的误判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写很多字、会背很多诗,我们总觉得这孩子天赋异禀,但其实只要父母有意,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孩子们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蒙台梭利的《吸收性心智》),所以这种只要努力短期内效果就很明显(背一首就是一首)的技能,属于天花板比较低的对数增长。

而我们误以为这个技能是天赋所致,所以很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的成绩不及父母的预期,有种“伤仲永”的感觉。

这就有点误判了。

  • 关于突破的预判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眼前这个事儿属于对数增长模型,那我们心里就要明白两点:

  1. 上手容易、超越身边的人容易,因为只要投入比这些人多,自然这方面就会比这些人强;
  2. 但要成为高手,会非常难,且高手与普通之间,区别也只在毫厘之间。

二、我们再看指数增长曲线

学了数学基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数学思维的妙处)(2)

指数增长曲线

从上图指数增长曲线可以看到,这与对数刚好是反着来的:前期 中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件事的增长非常缓慢,但一旦积累过了临界点,前期的积累会成倍成倍的回报给你,且天花板很高。

在现实生活里,也到处是这样的事儿。

比如读书考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这前期和中期的时间很长,这样漫长的积累就看能不能在高考这个临界点有所突破,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比如科学研究、商业创新、个人成长等一开始耗时费力效果还慢,可没有前面大段大段的铺垫就不可能成的事儿,基本都属于指数类型的增长。

指数增长曲线虽然美,但为何得到他的人少之又少呢?因为:

——日拱一卒的恒心很少见。

无论是投资还是成长,谁都想拥有指数级别的增长,但要想获得最后一路飙升的果实,我们就得忍受前期和中期的孤独寂寞冷。

有句鸡汤叫“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但注定很多人是无法忍受这个过程或经不起岔路的诱惑,基本都会中途退出。

这也是为何全世界75%的财富就聚集在10%人手里的原因。

两种曲线介绍完了,能给我们哪些启发呢?

其实很深刻。

学了数学基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数学思维的妙处)(3)

(二)这两种曲线,如何指导我们现实生活?

我起码看到了两点:

1、我们多了一个事情发展的思考维度,有些事情不尽人意,或许是客观规律在起作用。

一旦事情进展不顺利,我们思考的维度其实就两个:要么是人不行;要么是环境变了。

前一阶段不是还增长迅速嘛,怎么最近就慢下来了呢?是不是员工懈怠了?是不是领头的心里有小九九了?是不是市场环境变了?

一旦我们预设的原因错了,后面跟进的措施必定就是错的,结果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现在我们多了一种考虑的维度:

一件事进展不顺利,或许正在经历对数曲线后期,也可能是指数曲线的早期,而这两种曲线的不同时期增长就是这样的客观存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我们此时要做的,不是去找人和找环境的原因,我们仅仅要做的就是遵循客观规律而已。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之前,当你开始干一件事异常顺利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是自己很厉害。

但现在,你可能会重新思考这应该是一件对数曲线的事儿,前期那种事半功倍的顺畅其实与自己关系不大,规律如此罢了。

所以,当事情快速向好的方向发展时,请不要自恋,做人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相反,当你为一件事使劲了很久还没有明显的效果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没用。

但现在,你可能会重新思考自己遇到的或许是一件指数曲线的事儿,当前期出现那种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见成效的停滞状态,其实与你关系也不大,规律如此罢了。

所以,当事情还没有转机时,请不要自卑,做人不要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学了数学基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数学思维的妙处)(4)

(三)结语

在我们日常遇到的问题里,这两种增长曲线基本都能囊括,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件事儿,基本就是这两种曲线其中之一。

为了让自己更客观,为了让这件事大概率能成,我们首先要去判断这是一件关于对数还是指数的,然后就会知道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进而可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无非就是两种情况:要么是前期容易一些,后期会难一些(对数);要么是前期难一些,后期好一些(指数)。

人最怕的其实不是苦,而是未知,而一旦对这件事的发展趋势有了明确的预判,就消灭了未知,只剩下过程中已知的苦了,既然苦到什么程度都知道了,那苦涩基本就减半了。

这是我认为坚定走下去,防止半途而废最好的办法。

最后,我们做一个小测试,请仔细看题:

有一池子睡莲,他的盛开速度是这样的,今天盛开的面积是昨天的2倍,已知到第30天整个池子刚好开满,请问池子莲花盛开一半是第几天?

我们留言区见。

(完)


相关阅读:

数学思维的妙处(4):了解了贝叶斯定理,你离高手又近了一点

数学思维的妙处(3):用「条件概率」思维,提升你成功的可能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