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刘基简历(刘基之明朝建立)

书接上回继续聊,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明朝刘基简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明朝刘基简历(刘基之明朝建立)

明朝刘基简历

书接上回。

继续聊。

元朝在短短的,不足百年的历史里出了十一位皇帝。

特别是在元英宗被刺杀驾崩后的十三年里,先后有七人当了皇帝,满打满算平均一个人连两年皇帝都没做到。上层的领导人换得这么频繁,那下层的百姓又怎么可能能够过上好日子呢?百姓活不下去,也说明整个王朝的根已经烂透了。接下来就是不断地起义了。

元朝末期时的农民起义是很多的。元朝完全就是个战争狂魔。在整个元朝不到百年的历史里,没有战争的时间只有二十二年,其中连续没有发生战争的时间最长都没超过三年。打仗就得花钱,钱没了怎么办?那就只有压榨老百姓了。

相比之下,宋朝就基本都是些小规模的农民起义,翻不起大风大浪。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农民起义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去冒险的活动,而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在王朝存在的时间比较久了,内部已经腐朽了才会出现。但南北宋分别才有多少年时间?北宋约一百六十年,南宋还要少上一点,约一百五十年。第二、矛盾是可以转移的,王朝内部矛盾可以转移到外部的民族矛盾上。而南北宋都有强大的外部敌人,所以老百姓的矛盾就被极大地转移到了对外敌的仇恨上。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就没有一个超过三百年的。西东汉分别是二百一十五年和一百九十五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明朝和清朝都是二百七十六年。这是一定的历史规律造成的。王朝的三百年就像是人的一百岁,甚至更应该更高一些。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生病,最后病入膏肓了也就被推翻了。

这么算起来,元朝其实相当于人的三十多岁,可谓是“英年早逝”了。但这也是他“先天不足”所造成的,相当于天生的心脏病,不好好养就算了,还拼命地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是外族统治,老百姓就算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心里面也会对统治的外族有隔应,结果还被压榨得喘不过气。那起义当然就是一呼百应了,很快就形成了规模。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基本都是由北灭南,但朱元璋灭元朝却是罕见地由南灭北。

这些起义军就像以前我们讲过的野蛮人与文明人一样,先进行了内部的优胜劣汰,发展壮大,有了真正能够叫板文明人的实力才最终完成了心中的灭元大业。他们中朱元璋起初只是个小喽啰,他所在的势力也不是实力最强的,但他最后却能成功成为掌权人并打败其他的起义军走到了最后。

对于朱元璋网上很多人都是这么说他的;开局一个碗,通关一个国。

朱元璋本来叫做朱重八,在元朝,只有真正的贫民才会用这种数字来取名,毕竟贫民哪有什么文化?也管不了名字的贵贱,有个叫的就行。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到开国皇帝,基本就是一无所有从山咔咔出来进社会,最后成为世界首富那种。

在朱元璋十六岁时,家乡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百姓根本就没得吃。他的父母和哥哥不是被饿死就是病死了,他听说当和尚还有饭吃,所以就只好去了庙里。

可日子不长久,更大规模的灾年来了,吃的更少了,毕竟百姓都没多少吃的了,那还有心思供奉佛祖呢,所以寺院也养不起他们了。住持就给他们写了度牒文书让他们自己去化缘,事实就是让他们自寻出路了。朱元璋下山后也暂时没什么办法,所以就加入了丐帮,做了个乞丐。

也有评书里说,是寺的住持看见朱元璋睡觉时有时摆出个“天”字,有时候又缩成了个“子”字,就认为他有天子命,所以就让他下山去找寻自己的出路机缘。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种戏说,加深皇帝身上的神秘因素,而且有没有也不一定,毕竟睡觉但凡不老实点就可能会摆成这样。

我说,上次,你说明朝人物很难走进戏剧,因为戏剧起源于清朝,清朝忌讳明朝题材,那为什么朱元璋的故事又家喻户晓?

那朱元璋的造反路是怎么走的呢?

说到底,还是被逼无奈。他的初心只是想吃饱饭,长大后请媒婆谈个媳妇,生个儿子,让儿子接过自己的“工作”,继续给地主家放牛,就是这么简单。但现在却是连饭都没得吃了,这时候他的发小给他写了封信,说自己在起义军那里做了个小头领,喊他一起去干。但这时候的朱元璋是个什么反应呢?他被吓到了,毕竟对于他这种老百姓来说,造反实在是天大的事,不敢去触及,所以赶忙的就把信烧了。但他还是被人给告发了,元军准备来寺院捉拿他,他走投无路,只好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当了大头兵。

他虽说是个普通百姓出身,但干架时却不怕死,勇得一批。所以立功很多,那晋升自然也就很快,很快就当上了总将领。他所在的起义军老大郭子兴看这小伙有前途,就把养女嫁给了他。这前后一对比,他就受到了很多嫉妒,其中就有郭子兴的儿子们。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现在很危险,所以就给他的岳父大人提议自己出去单干,但还是属于郭子兴的军队,相当于给开个分店。郭子兴一听很高兴啊,还有这好事儿?就同意了。然后朱元璋带了二十多个兄弟自己出去打拼了。不到一年,就在滁州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而且他很会打理,所以很快他这个分店就搞得比总店还红火,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被总店的一些人所眼红了,想要把他这个分店给接过来,但最后却是反被他给接受并发展壮大,打入奉天,也就是南京,然后又在那里建立的新的根据地。

入南京后,朱元璋的主要对手就只剩三个了。

一个是在北边的刘福通,但因为是距离元军最近,直面元军,所以也是元军的主要打击目标,基本就是个炮灰,总的来说威胁不大。还有就是苏州的张士诚和在长江上游的陈友谅。这时候朱元璋也已经把刘伯温给请了来。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也可以看得出刘伯温的足智多谋。除开刘福通外,还剩张士诚和陈友谅这二人可打,但对于攻打的先后顺序却不好确定,其他人认为张士诚比较弱,应该先攻打他,毕竟柿子得挑软的捏。但刘伯温和朱元璋认为,如果先打张士诚,以陈友谅的野心他必然趁火打劫;但如果先打陈友谅,对于没什么野心的张士诚来说却没有趁火打劫的想法,必定是先观望观望。所以就决定先打陈友谅,最后双方在鄱阳湖打了一场水仗,战争以朱元璋取得顺利而告终。另外二人也就随之被逐渐地吞并了。

朱元璋虽然打败陈友谅了,已经是一家很独大了,但这时候他其实还是属于别人的手下。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小明王韩林儿。那他为什么还要屈居人下呢?

因为他的战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前面两条很好明白,那为什么要缓称王呢?道理很简单,枪打出头鸟。元朝廷虽然是衰败了,但破船还有三千钉呢,还是不好干的。但起义军太多了,不然就是太远了,一时间元朝廷也不知道该打谁,那怎么办?简单,我现在还是老大,所以谁敢称王我就打谁。所以朱元璋就定下了缓称王的战略目标,反正韩林儿韩教主也只是朱元璋的傀儡而已,在他基本占领整个南方后,朱元璋淹死韩林儿,自己称王了。但他们毕竟是明教出身,杀了什么也不说在大义上说不过去,所以他就想了个办法,说自己是大明王,那个小明王是个伪王,是给自己保驾护航的,现在他的任务完成了,所以就先送他去见真神。他还把小明王的大宋改成为大明,按道理说,朝代名字多是单字,如秦,汉,唐等,但明朝是两个字:大明。

终于一切都准备好了,他要北伐了,在北伐前他先进行了全民总动员,发布战书《谕中原檄》:“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那北伐的结果怎么样呢?

历时一年,朱元璋不光恢复了中原,还攻克了元大都,让幽云十六州回到了汉人的怀抱,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大明终于是建立了并统一了河山。咱们来看看刘基刘伯温。对于刘伯温,很多人都说他和张良很像,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来看看这么说的原因:首先,和张良一样,大多数人都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其次,在进行论功行赏时,刘伯温被排得很靠后,而且在建国后也没得到多少重用。最后,刘伯温并没做过丞相,只是得到了一些很虚幻的头衔,例如能占卜未来,擅奇门遁甲。他最大也就是做了个太史令的官,就是看天气的。

既然刘伯温和张良很像,那朱元璋和刘邦又像不像呢?

可以说,他们俩更像。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都做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功臣基本都被朱元璋给杀完了。例如李善长,蓝玉等等。开国时,朱元璋给他的这些开国功臣每人发了一块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但谁也没想到,这居然是个催命符,最后得到了这个免死金牌的人,基本都被杀了,他之所以会这么做,都是为了巩固皇权。

为了加强皇权,他不仅大杀功臣,还为了能更好地监视臣子而建立的锦衣卫。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里都多有出现。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可不是后来那种感觉是个官都能欺负的京城“城管大队”,当时的锦衣卫对官员是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官员什么时候拉了个屎,用了多少时间都记录了个清清楚楚。而且权力很大,手段极其残忍,特别是对于贪官,动不动就是抄家和株连。可能是因为朱元璋是从底层出来的,所以他清楚的知道百姓要的是什么,是十分痛恨贪官污吏,所以他是历代皇帝里反腐力度最大的。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他辛辛苦苦的工作,一方面是知道天下百姓的不易,希望自己在位时能为他们做更多的事,让他们过得更好;另一方面,我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十分完善”的大明朝,让他们不那么辛苦。最终,他留下了自以为很完善的大明朝后,离开了人世间,一代大帝就此驾崩。

朱元璋死后葬在了明孝陵,这是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占地面积一百七十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你知道朱元璋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什么吗?不是杀功臣,也不是设立锦衣卫,而是殉葬。

朱元璋死后,后宫四十多个妃子全被赐白绫陪葬。或许这也是出生限制了他的一点点目光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