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临写方法(写好欧体的9大要诀)
1、欧楷没有真正的悬针竖。这和欧楷的风格特征有关。因为欧楷的结构总体偏长。如果总是大量的使用悬针竖,就好比一个瘦高个的人,再穿一双高跟鞋,太过瘦长一样。这里面蕴含着书法美学的原理。
2、欧楷的结构在于险绝。用欧楷结构写颜楷,可以!启功就是这么干的;用颜楷结构写欧楷,绝对不可以!这是很多初学欧楷的人常犯的毛病。
3、欧楷字的中心偏左,然后向右拓展。具体说,欧楷结构中宫紧凑,向外拓展。大多数字的重心偏向竖中线的左边,由某一笔画向右伸展,使整个字的重心趋于平稳,这是欧楷字的重要特征,不可不知。因此,写欧楷一定要找准每个字的竖中线。
4、欧楷长横绝对不能写平,也就是说要抗肩。因为欧体字的横划大都是左轻右重,如果写成水平势,便有右边往下沉的感觉,整个字的重心就不稳了。另外,长横不能有弯曲的弧度,这一点上,田蕴章、田英章做的有点儿不好。
5、戈勾出锋方向为右上;横折中的竖,里面的外沿线尽量取直势,不可太斜,右部的外沿线则为斜势。
6、注意欧楷与隶书、行书的联系。竖完勾出勾取法隶书。“户”上的点变横取法隶书。“是”下面的短横变为撇点(或者说是左尖横)、“必”的三点、三点水、“交”的点和撇变成横撇等等是取法行书。
7、欧体之美不在端正。敢于造险,善于破险,互相补救,互相揖让。
8、竖勾出勾时一定要平势,且勾要短小含蓄,取法北碑。含蓄是书法美学的最高原则,一定要知道。
9、《九成宫》的笔法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横法一改其《化度寺》两头重、中间轻的写法,以左轻右重、方起圆收为主要特征。撇捺吸收隶意,竖弯勾采用隶书燕尾写法,显得遒劲而飘逸。竖勾和折法多用方笔,取北碑笔意,但方中微带圆势,显得既方劲又浑厚。
学习欧体楷书,要研究欧体的法度,但又不能把“法”作为教条,不敢越雷池半步,须知学“法”是为了用“法”,并且在日后的书法实践中逐步破“法”,最终形成自己的“法”。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欣赏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酯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点画精致准确定型,尤其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稳定感。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