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对化学的影响(是炼丹家更是化学家)

在许多历史事件或古代文学中,都会出现一些个头虽小但功效神奇的小药丸,这就是丹药。丹药不是天然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几味药材加点蜂蜜搓出来,而是需要“炼制”。大家最熟悉的炼丹场景,莫过于《西游记》当中太上老君和他的炼丹炉了。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炼丹术就已萌芽,而后来秦皇汉武求仙问道、热衷的长生不死的种种举动,也给了炼丹术最好的发展土壤。

炼丹术对化学的影响(是炼丹家更是化学家)(1)

要知道,原本道教的修真思想是鼓励人保持清静无为,逐渐淡泊虚无,并不刻意追求丹药。但人非草木,在平常状况下能保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已是少数,更何况在紧要关头、至亲之事上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呢?大部分人做不到。

面对生老病死,人性本能是畏惧的,所以希望修真、成仙。可是辟谷食气(不吃世间俗物,只食天地清明之气,俗称绝食)又违反人性,因而这种以人体作为丹炉入静调息、吐故纳新的内丹术,自然不如在鼎炉中烧炼的外丹术(服药)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了。外丹术多简单呀,直接吃现成的丹药就可以。

当然,丹药不是凭空产生的,得炼制。今天我们知道,以各类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丹药并不能真的让人延年益寿,不过古人试着在丹炉中用尽各种办法获得仙丹的过程,却无意中成为了东方化学的萌芽。

炼丹术对化学的影响(是炼丹家更是化学家)(2)

伏火与火药

对于硫磺、砒霜一类已知的毒药,金丹家们在使用之前往往会采用用烧灼的办法——“伏”(取驯服之意)一下,这种使药物原本毒性减弱或消失的做法就叫做为“伏火”。

在一次次给药物“伏火”引发的丹房失火事故中,炼丹家们终于反应过来一件事:硫、硝和碳混合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极易燃的药。《诸家神品丹法》中载有唐初医学家兼炼丹家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

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将皂角点着夹入其里,起烧烟火。

有没有觉得挺熟悉?没错,这种简称“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

炼丹术对化学的影响(是炼丹家更是化学家)(3)

“赫然还为丹”与可逆性

东晋著名道学家、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描述过一个现象:“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说的是什么呢?丹砂就是红色硫化汞(HgS),一经加热便会分解出水银。而水银可与硫磺作用再生成硫化汞。

水银虽然是金属,在常温下确是液体状的,可以流动,而且来去无踪(易挥发),可又容易被硫磺制服。发现这件事后,金丹家们认为水银和硫磺是极特别的、具有灵气的一对雌雄灵丹妙药。

除了汞,《抱朴子》中还记载了铅的可逆变化,由铅白加热变铅丹,再制回铅白。这些转化和逆向转化的过程在古代金丹家里神奇异常,虽然炼丹术最终没能帮人们长生不老,但确实刷新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

炼丹术对化学的影响(是炼丹家更是化学家)(4)

丹砂

化金与转化

所谓“化金”,就是把黄金“化开”。我们知道,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早在唐代,人们就发现了溶解黄金的方法:

把黄金连同醋、硝石、盐和“玄明龙膏”等封在池中百日即可。

这个玄明龙膏是什么?有的说法是水银,也有的说是醋和覆盆子。要知道,未成熟的覆盆子果实中含有氢氰酸,加上其他药物提供的钠、钾离子和空气,也能使金溶解。

炼丹术对化学的影响(是炼丹家更是化学家)(5)

硫酸铜晶体,即曾青

药方如此复杂,还用到了覆盆子这种意想不到的水果,可见是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 除了溶解金属,金丹家们还发现了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反应,比如“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是硫酸铜)”,这个实验在初中化学课里也有。一些古人根据这个原理,想出了用贱金转化出贵金属(黄金、白银)的馊主意,自然没能成功。

除了以上提到的成果,制造单质砷、合炼砒霜、制取氯化汞、区分钾盐和钠盐等一系列高难度技能点都被古人顺利点开,这些自然离不开在炼丹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但金丹之术为什么没能走向现代化学呢?因为炼丹家们追求的核心始终是长生不老和金银富贵,对冶金、地质、矿物、医学的发展促进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人类都是相似的,在中国炼丹术大行其道之时,西方炼金术也没闲着,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介绍这个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