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电影评分排行(国产奇幻烂片那么多)
豆瓣7.4系列最高,回到《狄仁杰》系列的徐老怪,稳了。
故事开场,暗夜神都,异人族5位成员齐齐亮相。
美髯道人一抬手呼风唤雨,须臾间甘霖天降;白发老妪化身自燃,烟火燃夜却毫发无伤;
白衣书生秒变奇妆少女,隐没于市井,转身又亮相于城头…
可就在五位方术高手进宫施展幻术大法时,龙柱上的雕龙突然幻化成真,吞云吐火,异人组化作灰烬,幻龙冲破金銮殿顶,飞天而去。
这是《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开场。作为 “狄仁杰”系列第三部,上一次的《神都龙王》,已经过去五年;离第一部《通天帝国》,已经过去了八年。
站在这个华语奇幻IP系列背后的,是主演赵又廷、冯绍峰、林更新的“黄金铁三角”、监制陈国富、金牌制片人施南生,以及《寻龙诀》、《风声》和该系列编剧的张家鲁。
当然还有那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导演徐克。
在《狄仁杰》系列中,徐克把积攒了多年的想象力倾泻而下,将古装、悬疑、推理、奇幻等多重元素结合,开创出自成一派的狄仁杰宇宙,前两部作品带来的票房总计达8.86亿,更重要的是,狄仁杰系列成为国产片中少有的可以持续成功的奇幻大片系列。而在大多数时候,国产古装奇幻大片,大多是以《封神传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阿修罗》这样的面目出现在观众眼前。
从某种意义上说,“狄仁杰”系列的成功成为国产奇幻电影甚至是古装大片的小概率事件。
在国产奇幻大片连续失败的背后,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国内电影市场编剧行业存在短板——奇幻大片往往过度注重视觉,却缺乏一个完整、叙事性强的好故事;另一方面,这些号称重工业制作的高成本大片,不仅缺乏打造完整世界观的能力,更经常充斥着好莱坞日韩魔幻大片的影子。
而徐克不仅将狄仁杰系列拍成了商业元素丰富的过硬类型片,更在其中加入了专属于徐克的趣味和审美。但这件徐克的玩具,却又充满东方式的魔幻特色和中国元素,观众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奇幻大片。
在狄仁杰系列的可知与不可知,可以总结与难以总结,必然与偶然之间,或许可以寻找到隐藏在电影中的成功密码:徐克何以能创造《狄仁杰》系列?《狄仁杰》系列何以成功?深陷失败泥潭中的国产奇幻大片,又能否复制《狄仁杰》的奇幻传奇?
徐克的野心与狄仁杰宇宙
《狄仁杰》系列当然是带着强烈“徐老怪”印记的电影,如果没有徐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不会有《狄仁杰》系列,这大概是华语电影人认可的判断。
因为在徐克之前,狄仁杰——这个唐朝时期的政治家,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大唐狄阁老,虽然已经被挖掘、并逐渐成为一个超级IP,但没有人想过要把他拍成一部东方奇幻推理电影的男主角。
最早对狄仁杰进行内容开发的,是1974年的《狄仁杰之朝云观》,在美国上映。而该影片,正是改编自令狄仁杰在西方世界一举成名的高佩罗所著的《大唐狄公案》。
在国内已上映的影视作品中,以狄仁杰为主角的电视剧约600余集,电影作品数十部,但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起由梁冠华、张子健主演的《神探狄仁杰》,这个古装剧系列还曾贡献过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但当徐克开启这个系列,《狄仁杰》变成了一个集合了古装、武侠、悬疑,甚至一点奇幻类型的电影类型。
这背后,当然有着徐克的野望。
古装奇幻悬疑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上并不占主流,也较少能找到卖座的先例,而在拍摄《狄仁杰》之前,徐克的电影事业实际上正处于低潮,他还没有找到打开内地市场的大门。
但2010年徐克拍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以一出大唐奇案为引子,创造了刘德华饰演的大唐第一神探狄仁杰的形象,并以一场波诡云谲的奇观冒险,搭配宏大精致的画面,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和神秘莫测的氛围营造,开创了古装动作悬疑大片成功的先河,徐克也从此重新摸索出了进入内地市场的路径——将徐老怪的想象力植入内地重工业大片中。
这部充斥着徐克天才想象力、陈国富对商业类型片精准把控力的古装大片在2010年国庆公映后,连续三周拿下票房冠军,以2.92亿票房成绩位居当年票房榜第五名。影片不仅入围了威尼斯主竞赛单位,在香港金像奖中获十二项提名夺下六奖,更令主演武则天的刘嘉玲首次斩获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相比第一部的厚重,第二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显得更加年轻化娱乐化,由于电影的年代向前,年轻时的狄仁杰改由赵又廷扮演。
第一部结尾殒命的沙陀忠的年轻时代,则由梁家辉改由林更新饰演。
冯绍峰所饰演的大理寺卿尉迟真金,则是“黄金铁三角”中唯一没有出现在系列第一部的人物。
时隔三年后,《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再次成为档期票房冠军,两部“狄仁杰”系列影片保持了较高的制作水准,也拥有了一批稳定的粉丝。片方认为,“我们是原班人马,主创一直没变过,演员也延续了,它累计下来一种品牌的信赖感,也算是一种IP了,这其实会跟观众达成一种默契。”
于是五年后,《四大天王》的故事紧接着上一部《神都龙王》展开,徐克独有的奇思妙想也将随之归来。
新一集的故事中,狄仁杰被皇帝任命掌管大理寺,并赐其亢龙锏之后,遭遇了更凶险的金龙复生案,一个比之前的敌人更危险、更强的“封魔族”,他内要应付武则天与一群江湖术士“异人组”联手抢夺亢龙锏,外要应对“封魔族”图谋毁灭大唐。
最后故事在狄仁杰、异人组、封魔族、圆测大师的大战中收尾,但伏笔依然被埋下,续集遥遥在望。
这是一场奇妙的冒险。编剧张家鲁说,“我跟其他导演工作都是我提供想法给导演,但跟徐克有点反过来,他的想法多到你必须说,停,够了,电影放不下了。”
从启动之初,“狄仁杰”系列就不是严格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和投资节奏进行的,它拥有系列化的基础和元素,完全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集中拍摄与上映,更快速地赚取票房。
但为了贯彻徐克特有的东方魔幻式的想象力,这个系列虽然遵循了商业规律,但不同于根据预算财务表格和市场节奏催生的系列工业化产品,而似乎更接近于一部以重工业化资源打造出的工匠作品。
而这个匠人,当然是徐克和他身后的电影人,比如一直跟随这个系列陈国富、施南生、张家鲁。
他们围绕在徐克身边,共同完成了这场国产大片的奇幻历险。
奇幻片这么多,为何只有《狄仁杰》系列成功了?
回看近十年的华语电影市场,真正叫好又叫座的古装奇幻大片系列,只有《狄仁杰》系列。
有的片子单纯追求酷炫特效而忽视剧情,而大多数打着奇幻大片旗号的影片连特效也参次不齐,从《封神传奇》到《阿修罗》,这些豆瓣评分在4分左右徘徊的高成本奇幻电影实际上给市场和观众造成了对于此类视效大片的不信任感,但《狄仁杰》系列一定程度为国产奇幻电影挽回了声誉。
为什么是《狄仁杰》?
徐克亲手打造的特效被视作电影成功的一大关键。从第一部《通天帝国》开始,徐克便打造了一座既宏伟壮美又神秘诡谲的神都洛阳,为观众再现了一个徐克眼中的大唐盛世。
从第一部华丽辉煌的通天浮屠、瑰丽邪魅的地下鬼市,到第二部中波澜壮阔的惊险海战、凶狠奇绝的海上怪兽,主打大场面、强视效,一直是该系列的一大特点。
这背后当然是徐克对特效、场景细节的把控。例如通天浮屠耗时10个月才搭建完成,鬼市则是用2000吨水灌注而成。
而早在《神都龙王》中,徐克就用上了筹谋已久的水下3D拍摄,电影中的海战场景剧组仅设计道具就用了6个月时间,最终才拍摄出那场从未出现于大荧幕上的水中骑马、水下3D摄影等等奇观的海底之战。
当《四大天王》诞生于电影工业化更高、特效制作手法更精进的现代电影工业,徐克当然会为影片注入更多过去只出现在观众梦里的梦幻场景。
从几位江湖异人的方术秀开始,徐克就将特效所能展示的变幻无穷做到了新的高度,大殿圆柱上的金龙化作真龙,白猿、锦鲤等奇幻动物形象变化无常,方术更能呼风唤雨、移形换影,魔轮、回旋刀、会喷硫酸的暗器等冷兵器轮番出场。电影最后15分钟,巨大的怒目天王进击大理寺,更为华语荧幕贡献了怪兽电影般的大场面。
但少有人知的是,《四大天王》与目前市场上的视效大片相比,视效镜头是相对较少的。例如《阿修罗》的特效镜头达到了2400个,《封神传奇》达到2200个。但从一开始徐克就不想要那么多特效,并且把特效镜头定在了740个。
这是因为特效镜头越多意味着后期制作的时间就越长,也越有可能出现各种瑕疵与穿帮,而徐克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实拍的形式取代掉一些特效镜头,最终成片的效果既瑰丽神奇,有没有出现许多国产奇幻大片那样特效喧宾夺主的情况,这其实得益于徐克对于特效的节制,好的特效从来服务于故事,这个华语电影界人所共知的道理,似乎终于在《狄仁杰》系列中落到了实处。
但特效绝对不是《狄仁杰》系列成功的唯一关键,更关键的是故事。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该系列一直保持着两条情节线双线并行。一条是庙堂,亢龙锏和狄仁杰在朝堂权力争斗中的角色变换成为这条故事线的明线,隐线则是武则天一步步登顶权力之巅的过程。
另一条是江湖,从第一部的自燃奇案,到最新的天王移魂案,悬疑和推理始终是故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对于《阿修罗》这种概念先行,一开始连剧本都没有的奇幻大片,《神都龙王》的剧本张家鲁前前后后写了好几年,而早在2013年《神都龙王》时期,团队就已经对这次《四大天王》的故事有了规划,但真正定稿也花了一年半。
在这样对剧本的细心打磨下,尽管案情变化,但不难看出整个系列的根本——人物和任务关系,始终保持了高度的完整感。
作为主角的狄仁杰,压力始终自于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破案者,来自外在的敌我对峙,二是作为身在朝堂中的侠客,步步身不由己,必须面对个体与权力之间的对峙。
在人物关系方面,狄仁杰和尉迟真金从《神都龙王》中的齐力破案,到《四大天王》里尉迟真金受命于武后夺取亢龙锏,关系一直在不断变化,但尉迟真金最终为了保全狄仁杰,并没有把亢龙锏交给武后,让这段“似友似敌”的微妙情感更加扑朔迷离。
而沙陀忠从最近两部的轻松调剂,到系列第一部的杀身成仁,其间可以看到编剧的细密编排。
但最有趣的还是贯穿三部曲的灵魂人物——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的关系。
从第二部中《神都龙王》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觊觎独掌大唐皇位,却被狄仁杰破获奇案,东岛人的覆灭也意味着武则天的计划暂时搁置。
到了第三部,狄仁杰获御赐亢龙锏,成为了武后的心腹之患,更被武后派来的异人族抢夺亢龙锏。
但在第一部狄仁杰却舍身救武后,放弃亢龙锏,接受了武后统治下的仁政。
在一步步深入的朝堂布局里,徐克一直用倒叙,来讲武则天的历史,也徐徐向观众展现他细密编织的狄仁杰世界,这当然是国内少有的系列电影的谋篇布局,才创造出专属于中国人的奇幻大片。
国产奇幻大片成功学:东方式奇幻
《狄仁杰》系列最终取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第一部《通天帝国》累计票房2.86亿。第二部《神都龙王》,是当年的国产片票房季军,最终斩获6亿。正是该系列票房的翻倍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产古装奇幻风的浪潮。
从2010年的《通天帝国》到2018年的《四大天王》,徐克用电影打造了一个狄仁杰宇宙,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包含武侠、悬疑与奇幻的世界,创造了中国电影人自己打造的奇幻视效大片,但却少有同行者。
影评人认为,某种意义上说,《狄仁杰》之所以成为少有的东方奇幻大片中的成功者,是因为徐克成功融合了东方元素、中国历史与当代电影特效。
就像《神都龙王》中的深海怪兽、《四大天王》中的四大金刚和仙魔两界,都是存在于中国人文化历史人文记忆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从西方魔幻中充满复制粘贴过来的东西。
徐克描绘出一幅大唐画卷,每一笔每一墨,都充满中国韵味,画出的才是东方奇幻大片的风景图。
徐克在《狄仁杰》系列中注入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想象,他曾说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程度其实很不足,科学在每个时代都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根据时代、科技,狄仁杰会带着我们发现一些我们之前看到但不知道的事情。”
影评人指出,尽管影片充满了匪夷所思的奇幻元素,比如《通天帝国》中的鬼市、《神都龙王》中的蛊毒、《四大天王》中的佛、魔两界,但徐克电影团队成功让奇幻落了地,这片土地就是历史。真实的唐朝无人见过,但那个神奇的大唐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徐克只是将它拍了出来。
在《神都龙王》的片尾,徐克曾展示过23副系列概念图,除去已经拍完的系列前两部,以及临时起意的系列第三部,也就是说现在徐克的脑子里还装着21部狄仁杰系列电影。
徐克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总想把狄仁杰、唐玄宗、武则天他们放在一起,这种智慧的比较很重要、是划时代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部未来主义的电影,可能在讲未来的状态,我们要永远朝未来的角度去看。
徐克其实是找到了一扇门,或得到一串国产奇幻片的开门密码,才得以真正进入那个奇幻的电影世界。作为电影的观众,故事构成了我们与电影之间的对话,也就是现代人与奇幻历史的对话。
这几年“东方奇幻大片”几乎成了“烂片”的同义词,那是因为这些大片最后变成了特效的附庸,外表华丽无比,内里空空如也,观众如何找到共鸣?
但《狄仁杰》系列却找到了与观众的共鸣,狄仁杰生活在唐代,但在徐克看来称即使在那个年代,人性的部分是不变的,是和当今有联系的。因为狄仁杰系列不只是破案那么简单,而是将影片中的人生经验,延伸到大家的人生体验中。
成败皆徐克
陈国富说过,徐克电影里这些,是自己根本想不出来这些东西。但他们合力创造出了一个东方式奇幻好故事,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狄仁杰电影宇宙。
这些经验似乎难以复制,但其它的国产奇幻片总能从这个系列中获取一些国产奇幻片的成功经验,去开启一段国产大片新的奇幻历险。
但即使是这个国产奇幻电影中最成功的系列,也难免陷入了奇幻大片系列电影最常见的陷阱:特效逐渐取代故事本身。如果说系列开篇《通天帝国》更类似一部古装推理电影,那么越是往后徐克越是减少了推理破案元素,从而将更多的空间让给令人目不暇接的视效奇观。
在《神都龙王》中,影片就因为过度展示多种视觉元素,却过早揭晓“龙王谜案”的幕后真凶,从而让影片后半段失去了核心悬念,基本依靠打斗场面吸引观众,从而遭受了部分观众质疑。
而到了《四大天王》,这一趋势更是愈演愈烈,尽管设置了异人族和封魔族的悬念,但影片重点并非在探案上,而是将更多时间放在了展示方术引出的视觉奇观,这不仅将悬念的浓度降到了系列最低,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角狄仁杰的人物塑造,令狄仁杰在系列第三部中更接近一个进退两难的侠客,而非机智过人的大唐第一神探。
徐克喷薄而出的想象力成就了系列的成功,但当这种想象力的喷发渐渐失控,系列也开始失去第一部的严谨,甚至开始偏离古装推理片的方向,变成更纯粹的奇幻大片,而这对该系列来说,其实是最需要防范的风险:沉迷奇幻、放弃推理。
《狄仁杰》系列,终归是成也徐克,败也徐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