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位书法家(古代五位大书法家)

在中国几千年书法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宋代的苏轼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五位大书法家,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三位书法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古代三位书法家(古代五位大书法家)

古代三位书法家

在中国几千年书法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宋代的苏轼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五位大书法家。

王羲之(321一379)字逸少,山东临沂人。他七岁开始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游历名山大川,广集秦汉诸家书法之大成,形成了一种子和自然、奇逸豪放、含蓄有味的独特风格,开创了妍美流便的一代新书风。《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王羲之在书法的发展进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历来被誉为“书圣”。

欧阳(57641)字信本,湖南长沙人。他早年的书法深得王之的笔意代表作《九成官泉铭》很有王羲之楷书的风味。欧阳面还广泛地学习北朝碑刻同时吸取唐朝其他书家的长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世称“欧体”。欧体的最大特点是“险劲”,同时在险劲中又求其平稳。好比悬崖峭壁上的高楼大厦,看来非常惊险,却筑得平稳坚固。

唐代另一位大书法家是颜真卿(709一785),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健,充分显示出一种不为魏晋书法所拘束的大胆创新精神,这在唐代书法家中是前所未有的。他的书法有一种端庄厚重、朴质博大之美,呈现出一种雍容大方、开阔雄壮的气概。

颜真卿的书法,在魏晋之后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代表了唐代书法的第二次高峰;更加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碑帖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争座位》、《祭侄文稿》等。

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是陕西耀县人柳公权(778—865)。他也是唐朝书法第二次高峰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书法对柳公权早年影响很大,但柳公权也十分注重吸收隋唐以来的书法成就,从而逐渐创造出自己的健劲清瘦的风格。他的书法中,吸收颜体的成分较多,在用笔亡强调骨力的美,但又有秀丽的韵味;在结构上讲究工巧严密,但又不失开阔自然的特点。柳体与颜体相比,柳体在秀丽中见雄壮,而颜体则是在雄壮中见秀丽,各具不同的特色、所以素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的著名碑帖有:《玄秘塔》、《神策军碑》等。

宋代的楷书虽比不上唐代,但行草还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俗话说:节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宋代书法的“尚意”、讲求意态,注重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苏轼,正足这样一位书法家。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学识渊博,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他一生中最喜写字,几乎见到笔、纸就要写,但又从来不喜欢别人向他求字。

早年他对金石碑刻十分留心,晚年对颜真卿的书法特别推崇。但他自己的书法不专宗一家,而是在继承多家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沉着、苍劲、豪放的书法风格,达到了既不同于魏晋,也不同于唐代的美的境界。

苏轼认为“书无常法”,但不是没法可寻,而是不死守前人章法。他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书法才有进益,否则会徒劳无功。他有句名言:“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意思是说:学习书法而无学识见解,专门摹仿,即使下的功夫再大,也不过徒有形式;只有读书万卷,心胸开阔,下笔才有神韵。苏轼的著名碑帖有:《寒食诗》、《赤壁赋》、《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