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82辑)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拉赫玛尼诺夫、柴科夫斯基、威尔第、西贝柳斯……这些音乐家的名字,或者大家都听说过,在这里,我们借由RCA出品的一套以时代发展编撰的100张唱片分别介绍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当你想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想走进博大恢弘的古典音乐世界,想拥有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但是又无从入手时,那么,请从这里开始。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

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82辑)(1)

肖斯塔科维奇,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曾被指挥大师莱昂纳德·伯恩斯坦赞为“一位世界级的天才”。作于1937年的《第五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被作曲家本人称为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作品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 “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D小调第五交响曲》

D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革命交响曲,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82辑)(2)

背景

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下,肖斯塔科维奇仍是一位贫民,过着悲惨的流浪生活。1936年演出时,斯大林出席观看了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在莫斯科的首演,第一幕还没结束便愤然离场。1月28日,一篇题为《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文章出现在《真理报》上,对这部歌剧及其作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后是谁,风向一下转变,各大报纸和乐评人纷纷对《真理报》利爪下的猎物口诛笔伐,各省的工人与农民聚集在广场上扬声抗议,转眼之间,肖斯塔科维奇变成了“人民的敌人”。一年后,作为赎罪,他完成了《第五交响乐》,将它献给斯大林。这部作品为他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声誉,令他正式成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板-从容的快板,d小调,4/4拍。

第二乐章:小快板-传统的诙谐曲,a小调,3/4拍。

第三乐章:最缓板,升f小调,4/4拍。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D大调,奏鸣曲式,4/4拍。

《第一爵士组曲》

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82辑)(3)

《第一号爵士乐团组曲》(亦有译作《第一爵士组曲》)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完成于1934年,3月24日首演。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苏联,西方爵士乐属于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在禁止之列。而一向严肃沉闷的肖斯塔科维奇却突然对此着迷,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爵士组曲》。在这里边,顽皮的肖斯塔科维奇将美国百老汇的一首歌曲《TEA FOR TWO》(鸳鸯茶)改编成了管弦乐,想不到竟在当时大红大紫,导致在后来的法国电影《虎口脱险》中,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1914-1983)在土耳其浴室中也大唱特唱。

肖斯塔科维奇20多岁时,突然对一种他称之为爵士乐的音乐风格着了迷,其实当时只不过是非正统的轻音乐而已。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官方对这类轻音乐的态度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不过总的来说,真正的西方爵士乐是被归入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属禁止之列。不甘心的肖斯塔科维奇打了几个擦边球,写了两套“爵士乐”组曲,分别是创作于1934年的第一号和创作于1938年的第二号。

当爵士刚刚在美国兴起,肖斯塔科维奇就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种音乐”。早先的爵士乐还局限在地方,格调也很粗俗,也许肖斯塔科维奇只是对他们的自由和新颖感兴趣;又也许他认为不管属于什么阵营的人,在享受某些音乐趣味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

1934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一爵士组曲》。实际上并不是地道爵士,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和融合,营造了一种极富现代气息,轻松、诙谐的独特风格。虽然肖为这些音乐承受了当局不少责难,还是有很多人认为 —— 这不过是肖的又一笔,记录了生活的真实。

当时,肖斯塔科维奇仍在列宁格勒的工人青年剧场任职,在1934年1月的一份刊物评论中,作曲家曾表示他已尝试过不同种类的音乐创作,但仍然有很多类型的作品都是他有意去发掘,当中提及到希望能在“室乐”(Chamber)和“多元化室乐”(Chamber-Variety music)中找到一个突破。

肖斯塔科维奇所指的爵士乐,并不是流行于当时美国的一种以起源于非洲而后来在美国加以形成发展的音乐形式。而是中美洲、南美洲地区一带的管乐合奏小组。1920年代时在欧洲和苏联都非常受欢迎。肖斯塔科维奇以欧洲流行的圆舞曲、波尔卡,再加入狐步而组成的舞曲风格的作品。

作品首演后,评论各有褒贬。支持的认为作曲家把不同风格的音桨带入苏联,使听众得到新的音乐种类,但另一方面,以当时奉行共产主义的苏联来讲,这类音乐完全是属于“形式主义”,再加上各分曲全是取材自西方社交舞曲,如圆舞曲、波尔卡、狐步等,皆被视为资本主义腐化生活的象征。作曲家曾撰文做出解释,指他个人并不反对爵士音乐,但却抨击那些“没有品味”、从早到晚在餐厅、电影院等场所中那些千篇一律式的音乐,以突显自己的作品和一般西方社会作品的不同之处。

在《第一爵士组曲》中,最受乐迷称道的是第一乐章“圆舞曲”。该曲中有爵士惯用的小号和萨克斯,还有小提琴和各种喇叭、钢琴和打击乐,各式各样的乐器被错落有致的连接起来,在“爵士华尔兹”的节奏里组织着热闹缤纷的音响。主题有着鲜明的自由风格,那个旋律飘飘然、醉醺醺,最后归于轻灵和安静。仿佛人们拎着伏特加或者威士忌的酒瓶子“翩翩起舞”,又经不住终于呼呼大睡 ……

本套组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华尔兹(Waltz)

第二乐章:波尔卡舞曲(Polka)

第三乐章:狐步舞舞曲(Foxtrot)

《第二爵士组曲》

《第二号爵士乐团组曲》(亦有译作《第二爵士组曲》)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完成于1938年,同年11月28日于莫斯科作首演,是为克努雪维兹基(Victor Knushevitsky)新创立的国家爵士乐团(USSR State Jazz Orchestra)而创作。

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82辑)(4)

背景

根据当年担任国家爵士乐团艺术总监的白兰达(Matvei Blanter)忆述,当乐团最初成立时,他曾属意找浦罗哥菲夫、杜那耶夫斯基(Isaak Dunayevsky,1900-1955)和肖斯塔科维奇等谱写新曲。最终决定找肖斯塔科维奇,并在哈察都量的建议下,带备了一封推荐信到列宁格勒见他。白兰达表示,他决定起用肖斯塔科维奇,是因为他听到有人提及过萧氏的《第五号交响曲》得到了成功,但未能为他带来足够的收入,因此藉这个机会做一点事。

肖斯塔科维奇很快便创作了初稿,并带到莫斯科让乐团试演,最初他是以四年前第1号爵士乐团组曲的规模所写的,但发觉和乐团并不配合,于是他重新的配器,并且多次聆听乐团的彩排,最后得了最终版本,首演时得到了成功,杂志Sovetskoe Iskusstvo的评论形容这曲“简单而具通透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肖斯塔科维奇一家为逃避战火,被政府安排由列宁格勒撤退至莫斯科及古比雪夫,而国家爵士乐团亦改编入国防部.成为了部队中的爵士乐团,本曲的总谱和的原谱相信亦在此期间遭遗失。1999年,学者Manashir Iakubov于葛令卡国立中央音乐文化博物馆(Glinka State Central Museum of Musical Culture)中发现了本曲的草稿。后来于翌年由英国作曲家兼肖斯塔科维奇研究学者麦博尼(Gerard McBurney)重新配器,同年在伦敦的逍遥音乐会中作首演,配器则依从克努雪维兹基遗留下来的纪录而写成。

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82辑)(5)

误认

本曲未被发现之前,几乎所有人都把肖斯塔科维奇的另一首作品:一套共八首的乐队组曲误当成《第二号爵士乐团组曲》,就连唱片,以至第一辑的肖斯塔科维奇全集发行时,均冠为《第二号爵士乐团组曲》-纵然在乐队编制、演奏时间和乐曲规模上有很大的分别。现时,此曲已重新冠名为《多元化乐队组曲》(Suite for Variety Orchestra)。

本套组曲共分为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进行曲(March)

第二乐章:舞曲之一(Dance I)

第三乐章:舞曲之二(Dance II)

第四乐章:小波尔卡(Little Polka)

第五乐章:抒情华尔兹(Lyric Waltz)

第六乐章:华尔兹之一(Waltz I)

第七乐章:华尔兹之二(Waltz II)

第八乐章:终曲(Finale)

d小调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82辑)(6)

收录肖斯塔科维奇代表作《第五交响曲》和第1、第2爵士组曲

桂冠指挥家特米尔卡诺夫指挥当代俄罗斯最优秀的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气势磅礴地将这部伟大的作品深刻的音乐内涵完美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在第四乐章开篇,庄严宏大的气势,令人为之振奋!此碟荣获《日本唱片艺术》推荐。

高逼格的音乐享受

你值得拥有~

点击阅读原文

你懂的

文字来源 | 星外星资料库

图片来源 | 星外星资料库 & 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星外星古典小镇

爱音乐,不孤单

更多古典音乐,请戳阅读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