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与范增谁更胜一筹(张良与范增到底谁厉害)
"七十衰翁两鬓霜,西来一笑火咸阳。平生奇计无他事,只劝鸿门杀汉王。" 这是清代学者顾嗣立评价范增的话,范增一生追随项梁项羽等项家人,从其一生的表现来看,作为谋士的范增,其实根本无法与刘邦的谋士张良相提并论。
我们先说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范增一心想让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因为如果不杀掉他的话,刘邦将来有可能会和项羽争天下,这貌似很有知人之能和洞察未来的眼光,然而后来刘邦之所以能和项羽争天下,其实也并非刘邦有多么的有能耐,而是项羽做的太不好了。
范增想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好主意,当时义帝与大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那么不管项羽做了什么,刘邦都应该称王的,他将关中之地让给项羽,把从秦朝得来的一切都献给项羽,不过是迫于项羽的军事压力罢了,项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关中,这份人情还是要领的,如果不领情还要杀掉刘邦,那也太不近人情了,所以这个时候的项羽要杀刘邦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而范增却一心一意要杀掉刘邦,无论是谁都难以理解的,所以项羽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之后,刘邦被派到了偏僻的汉中和蜀地去做汉王,这个时候的项羽已经得到了天下,而如果这时候范增能够帮助项羽实行恰当的治国方法的话,刘邦基本上是不可能再翻身的了,天下大势已定,权力掌握在项羽手里,如果之后天下太平,刘邦想造反也不可能了,而且刘邦的年龄比项羽大不少,时间上他也耗不过项羽,所以鸿门宴上杀不杀刘邦其实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范增并没有帮助项羽制定出促使天下太平的治国方略,比如舍弃了秦朝的郡县制,重新实行了周朝时候的分封制,导致地方上重新有能力反叛,之后的项羽基本上就为平定各地的叛乱而疲于奔命了。
反观后来,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就在张良等人的建议之下实行了郡县制加分封制,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地方与朝廷的矛盾,并且将地方上的反叛力量逐个解决,天下渐渐安定下来。
我们再看项羽得到天下之后的称号“西楚霸王”,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圣王该有的称号,自古霸不可久,要做天下之王,岂可羡慕春秋五霸的功业?
当时的秦都咸阳已经经过了秦国六世经营,关中是天下最为重要的地方,项羽不在这里镇守,却迁都彭城想着衣锦还乡,导致他失去了关中之地,而后来刘邦却在这里扎下了根,并以关中之地为基础和项羽打了四年仗,与依靠关中的力量反败为胜。
而项羽之所以不敢以三秦之地为基础,可能也和他坑杀20万秦军有关系吧,项羽为人残暴而武断,他所依靠的力量大都是楚人,特别是江东子弟兵,而项羽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动辄屠城,导致天下人都对他没有好印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范增却没有劝导楚霸王项羽停止杀戮收买民心。所以民国时期的史学家蔡东藩也评价范增说:"夫范增事项数年,于项王之残暴不仁,未闻谏止,而且老犹恋栈,可去不去,安知非天之假手陈平,使之用谋毙增乎?鄛人之立祠致祭,实为无名,死而有知,恐亦愧享庙食矣!"
再看张良的表现,刘邦进入关中的时候,钱财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对秦都咸阳围而不打,所以刘邦来到关中之地,秦人没什么损失,然而项羽坑杀秦军20万,来到咸阳之后火烧阿房宫300里,范增却没能劝谏和阻止项羽,所以秦人都恨不得项羽早死,在后来刘邦与项羽的战斗中,刘邦作为大后方的三秦之地非常稳定,在萧何的主持下源源不断的向刘邦输出兵员和钱粮,也是秦人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要击败项羽报仇雪恨。
所以如果说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下的一盘棋的话,项羽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之后则一直是臭棋不断昏招迭出,而作为项羽的主要谋士的范增不得不说是有着重大的失策的,再看刘邦方面的表现,则几乎每一步都很合情合理,所以最后理所当然的赢得了全局,这其中当然张良的贡献巨大,所以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因此综合来看,范增的谋略和治国方面的水平和远见,的确是比不了张良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