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

作者:祁 波

社火最早为祭祀的乐舞,后演变为春节期间喜庆的游艺活动。位于陇南北部山区的礼县社火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久负盛名。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4)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5)

礼县社火的种类丰富多彩,主要有龙灯、狮灯、旱船、各种动物灯和花灯、花杆、高抬、高跷和羊皮扇舞等。其中龙灯、狮灯和惊险绝伦的高台灯最能展现喜悦气氛。气势恢宏壮阔,观赏者如潮。近年來,社火中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反映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等。这些内容多为各乡镇和机关单位组织,并配以鼓舞、秧歌及现代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6)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7)

风格独特的礼县高抬,主要是盐官、红河、永兴等西汉水上游广为流传的造型社火。每逢一年一度的闹社火之时,十里八乡的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自觉献艺,扎龙灯、狮灯、花灯,表演杂技和高抬。城乡异彩纷呈,非常热闹。其中别具一格的高台最为引人瞩目。特别是高抬样式和要高抬的技巧,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社火表演形式,流传久远而广泛。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8)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9)

高抬造型高大,气势壮现,一般都在8至10米之间,因由数十人轮流抬着走,故称“高抬”。演出时鼓乐齐鸣,气势如虹。每座高台均含一个典故或民间故事,集人物、模型、绘画、雕刻、裱糊等多种技艺为一体,设计奇巧,造艺高潮。内容多为神话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各种角色均由男女儿童装扮,惟妙惟肖。充分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0)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1)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2)

踩高跷是陇南社火表演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源于古代百余戏种中的一种奇特表演。表演者一般以舞队的形式扭跳演唱,人数多为数十与百余人不等。大多扮演为古代神话或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股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为扇子、手娟、木棍、刀枪等。踩高跷的形式分为“文跷”与“武跷”之别。文跷重扭踩和情节,武跷重炫技功夫,技艺性强,形式活泼爹样,极具观赏性。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3)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4)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5)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6)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7)

舞龙也叫“耍龙灯”、“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

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8)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19)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0)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1)

狮舞,又称“狮子舞”、“舞狮”、“舞狮子”,在我国有悠久的表演历史。每逢年过节,或节日庆典,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关到乡村,到处都可看到欢快的舞狮活动。狮子是中华民族的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舞狮活动寄托着民众洧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2)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3)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4)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5)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6)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7)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8)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29)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0)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1)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2)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3)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4)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5)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6)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7)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8)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39)

跑花杆原是一种民间祭祀活动。据汉书记载:“汉阳郡西县出赵壹,曾任汉阳郡计吏”,赵壹是赵公辅八世裔孙,文才过人。赵壹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竿破成的竹条用桃条、柳条和林中找来的藤蔓,加上腊梅、冬青等花叶,扎绑成竹杆,取名“花杆”,以花杆作为舞蹈用具演出,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春节期间社火活动中的一个表演内容。

起先,跑花杆的表演为五人一组,表演时一名男演员手持花杆一端,站在中央,其余四个女演员各持花杆另一端站在四方,她们一手拿花杆,一手掌花灯,扭着秧歌步,唱着婉转清越的秧歌调,不停地变幻着阵型,歌舞配合,锣鼓等器乐伴奏,远观好似一个巨大的彩球,在头戴花冠的仙子们中间起伏腾跃、旋转滚动,煞是壮观、美妙。

随着社会的前进,跑花杆的表演形式和唱词也揉进了时代元素,由原来的单一形式演变为多种形式,人数由原来的五人一组演变成七人、九人一组,阵型也由原来的一组发展为现在的两组、四组和多组不等。

唱词多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孝老爱亲等内容,歌曲悦耳,腔调动人。跑花杆曲目较多,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八卦太极》《十采花》《十二名臣》《十二月花》《十盏灯》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跑花杆的祭祀色彩已经逐渐淡去,演变成了春节期间群众欢庆佳节、祝贺丰收、辞旧迎新、独具风情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40)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41)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42)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43)

礼县南站社火 气势壮观的礼县社火(44)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责编:黄素梅《白浪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